古人没有沐浴露和香皂,如何洗澡?难道只用清水冲冲就完事吗

小仔的浏览厅 2025-01-18 03:29:54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洗澡,这事儿看似简单,其实背后藏着不少文化故事。

从远古时期简单的清洁需求,到如今成为一种享受和放松的方式,洗澡的演变历程,也折射出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

——【·从自然到礼制·】——»

最初,洗澡只是为了清洁身体,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人们的洗澡方式也极其简朴。

商朝时,洗澡方法简单,常去自然环境中洗浴。清澈的野湖成为了“原生态澡堂”,男女老少皆在此共享自然的馈赠。

这种原始的共浴习俗,虽然在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却也体现了当时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或许就源于这原始的共浴习俗。

商朝的创始人,据说他的母亲曾在野外湖边洗澡时,不小心怀上了他。她说是吃芦苇里的燕子蛋怀上了孩子,这在我们现代科学眼里纯粹是胡说八道。

进入商周时期,沐浴文化逐渐受到重视。在西周那会儿,洗澡已经成了祭祀活动里的一项重要仪式了。

在参加庄重的祭祀之前,人们通常会先进行一番斋戒和沐浴。

人们对神灵抱有敬畏之心,洗澡也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干净,更象征着心灵上的洗礼。

此外,诸侯在朝见天子之前,也需要先到周天子特赐的“汤沐邑”进行沐浴,洗去一路的风尘,以示对天子的尊重。

沐浴,开始成为一种礼仪制度,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天然清洁剂·】——»

随着人们对清洁需求的提高,简单的清水沐浴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勤劳智慧的古人开始探索各种清洁方法,并逐渐发现了一些天然的清洁剂。

淘米水,这种在现代人看来毫不起眼的副产品,在古代却成为了廉价而普遍的洗澡水。

人们发现,淘米水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而且不含任何添加成分,对皮肤也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除了淘米水,古人还将淀粉、谷糠、麸皮等装入布袋,放入洗澡水中,利用这些天然物质的清洁和滋养功效,来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

这些天然清洁剂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洗浴的认识又提升了一个新的层次。

关于西周时期的洗澡规矩,《礼记·内则》有详细记载。

根据《礼记·内则》的记载,子女侍奉父母洗浴有着严格的规定,每隔五天得给爸妈烧热水洗澡,三天就得洗次头。

父母脸上不干净时,可以用洗米水帮他们擦洗;如果脚上脏了,就给他们泡个热水澡。

——【·皂角的发现·】——»

汉朝时期,人们在清洁方面取得了一项重要的突破——发现了皂角的清洁功效。

皂角就是那种从皂荚树上摘下来的果子,晒干后泡水熬成液,可以用来洗头和洗澡。

皂角泡水后,揉一揉就能起很多泡泡,这些泡泡洗东西挺管用,能好好把脏东西洗掉。

皂角的发现和使用,标志着人们开始从天然清洁剂向人工清洁剂过渡。

汉朝时期,除了皂角的应用,还有一项与洗澡相关的制度值得一提,那就是“洗澡假”。

由于官员们需要经常聚集在朝堂之上,为了避免汗臭味影响朝堂的氛围,汉朝规定官员们每五天可以休假一天,专门用来回家洗澡。

这便是“洗澡假”的由来。

这项制度的出现,体现了统治者对官员个人卫生和朝堂礼仪的重视。

汉朝时期,除了皂角之外,还出现了一种更加高级的清洁用品——澡豆。

澡豆其实是用豆粉和一些中草药搅拌在一起做出来的。

澡豆因为制作难度大,成本高,所以价格不菲,只有有钱人家才能买得起。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曾对澡豆的功效赞不绝口:“用洗手面,十日色如雪,三十日如凝脂”,意思是说,用澡豆洗手洗脸,十天后皮肤就会变得像雪一样白皙,三十天后则会变得像凝脂一样光滑细腻。

——【·公共浴场·】——»

那么,到了唐朝,洗浴文化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呢?

唐朝时期,一种更为平民化的清洁用品——猪胰子,开始在民间普及。

猪胰子是用猪的胰脏和草木灰混合制成的。

由于猪在古代并不受重视,因此猪胰子的价格相对低廉,普通百姓也能负担得起。

猪胰子的出现,使得清洁不再是贵族的特权,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清洁带来的舒适和健康。

唐朝时,全国上下到处都是公共浴场,北宋初期的翰林学士钱易在《南部新书》里也提到,“全国到处都有温泉”。

书中提到了不少有名的温泉,比如新丰的骊山汤、汝州的广城汤、兖州的乾封汤、荆州的沙河汤等。

最知名的是那个曾被赞誉为“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骊山华清温泉。

骊山温泉的水温始终维持在43度,含有多种矿物质和有机成分,对治疗风湿、关节炎、皮肤病等疾病有好处。

——【·成为文化·】——»

到了宋朝,公共澡堂更加普及,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能轻松享受到洗浴的乐趣。

只需花费少量的钱财,便可以到澡堂洗个热水澡,甚至还能享受专业的搓澡服务。

澡堂不仅是洗个澡的地方,还是大家聊天放松的好去处。

不少文人雅士也喜欢去澡堂洗澡,像黄庭坚、苏轼这样的诗人,就常去澡堂放松。

苏轼尤其喜爱泡澡和搓澡,他甚至在《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中,吐槽过搓澡师傅用力过猛。

宋朝还有一位官员,对洗浴的热爱程度超过了苏轼。

此人名叫蒲宗孟,虽然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但与苏轼是好友,著名理学家、《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他的小舅子。

与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情结不同,蒲宗孟对清洁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宋史·蒲宗孟传》记载,他每天要洗两次脸,洗两次脚,并且隔一天就要洗一次澡。

那时候,这么爱干净的洗澡习惯可不常见。

宋代,浙江地区出现了一种名为“肥珠子”的清洁用品,也称为“肥皂”。

这种“肥皂”和我们平时用的肥皂不一样。

宋代的肥皂是用皂荚、中药材和香料等天然成分做的。

虽然与现代肥皂的成分和制作工艺不同,但“肥珠子”的出现,无疑是古代清洁用品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也为后世肥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洗澡”一词开始普及,并频繁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这标志着洗浴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总结·】——»

从商朝的野湖共浴到明清时期“洗澡”一词的普及,古代洗澡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简单的清洁需求,到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习俗,洗澡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清洁本身,它体现了人们对健康、舒适和美的追求,也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

洗浴,不只是洗澡这么简单,它见证了我们从古至今的清洁习惯变迁,也是社会进步和文化演变的缩影。

古时候的人很向往美好的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

火锅、澡堂、宠物店:宋朝人的松弛感让人羡慕 政务:博望法院 2024-01-08

黄道炫:近代中国人的洗浴史 2024-12-26 17:48·学人scholar

没有香皂,古人用什么洗浴? 2015-05-11 21:32·科普中国

#MCN首发激励计划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