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8日,于吉红被任命为第九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于吉红,女,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无机化学家,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1967年1月,于吉红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
她是家长的“乖乖女”,她从小踏实低调,不与其他人争高下,她在高中时由于回家没有条件学习,她把课外作业等学习任务都在学校完成好,学习成绩从不受影响。
她是老师的“小仙女”,她在鞍山一中求学期间的班主任、梁士慧老师说:“她的工作方向清晰,踏实科学研究,人也越来越健康漂亮。作为老师,我祝福我的小仙女,平安健康,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奇迹!”
她是学生的“女神”,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时刻感染着她的满门桃李。
她身上有太多耀眼的光环,她201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她还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她获得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等众多荣誉称号。
宝石的光辉来自千百次的锤炼,成功的花朵需要千百次的浇灌。
于吉红长期致力于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科学实验,以至于她的手腕上都留下了疤痕。
她辛勤耕耘在科研、教学一线,为学生授课、修改论文并指导实验,和团队成员探讨项目进展,主持和参加学术会议,为国际学术期刊处理稿件,这些成了她的工作常态。
于吉红一直推崇“大树理论”,那就是一棵小树要成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需要时间、不动摇、根基、向上生长、向着阳光等多个条件。
她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科研之树,她带领科研团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她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创建分子筛合成数据库,并在国际上较早提出以理论模拟、数据挖掘和高通量实验相结合指导分子筛定向合成的新路径,实现了我国在分子筛新拓扑结构类型创制方面零的突破。
2016年,于吉红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羟基自由基加速分子筛成核的晶化机制;2021年,于吉红团队又研制了一种基于分子筛固态电解质的全新柔性固态锂空气电池。
与此同时,于吉红希望她的学生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她甘当红烛、乐为人梯,她迄今已培养博士70余人,其中有40余人晋升为教授或副教授。
2022年2月,于吉红作为火炬手参加了北京冬奥会火炬在北京颐和园的传递。其实,她在科研与教学的道路上也一直在传递火炬。
于吉红的导师徐如人院士对科学无私奉献、执着追求并且淡泊名利,于吉红在恩师的崇高精神的感召下,她坚持自己内心的坚定信念,在分子筛研究处于瓶颈低谷期时她从不气馁,别人劝她改换热点方向、她也不为所动,三十多年来她一直在坚守。在科研与教学实践中,她又把这种科研红色基因传承给她的学生。
正是这种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光荣传统,使我国科研人员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越走越宽、直至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