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你得抓住“根本”去练。

功夫油子 2024-04-30 10:17:28

站桩,这一源于古老武术的修炼方式,隐藏着深厚的生命智慧。

尾椎的调整,这一小小的骨骼承载着我们的情绪与健康。当心情不佳时,尾椎的轻轻按摩便能带来一丝舒缓,仿佛打开了心灵的闸门。尾椎的挺拔引领着脊椎的节节上升,直至后脑,形成一个自然的反弓,头部随之后仰,双手如同自然的延伸,高高抬起。然后,下巴微微向前,手轻轻按下,脊椎骨如同退潮般一节节下沉。这般的反复练习,虽然简单,但其中的奥妙无穷,脊椎如同一条巨龙,充满了力量与生机,而这正是武术中所追求的“神变”。站桩之道,并非急功近利所能成就。诚如李存义所言,真正的站桩,需要时间的沉淀与耐心的积累。一日不顺畅,便明日再站;一月不得法,便下月再试。因为三体式的站桩,其真正目的并非追求血气之力,而是调理人的气质,去除拙气、拙力之病。每个人的进度或许有所不同,但只要我们坚持,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韵律。站桩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拿劲”。那么,什么是“拿劲”呢?尚云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为我们揭示了答案。站桩时,双臂的环抱并非简单的使力,而是如同拥抱一个珍贵的宝贝,整个身体都要迎上前去。这种“抱”的感觉,正是站桩中的“拿劲”。只有真正体会到了这种劲力,站桩才能真正滋养身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活力。站桩,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它要求我们在站桩的过程中,如同冬日的虫子般深藏不露,待到春暖花开时,便焕发出勃勃生机。这种生机的激发,正是站桩的精髓所在。站桩时,我们要时常浑身抖动,仿佛从冬眠中苏醒的熊,通过这种细微的抖动,我们可以感受到身体的活力与生机。这种抖动,也是武术发力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让我们在比武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发出力量。

站桩时,头部的要求也是至关重要的。头部作为我们身体的最高点,是精神与气质的集中体现。因此,站桩时头部要中正,不能前俯后仰,也不能左右倾斜。这种中正的感觉,可以通过对着镜子进行练习来体会。当我们闭上眼睛站桩时,可能会感觉自己的头部是正的,但一旦睁开眼睛看镜子,往往会发现头部其实是有偏差的。这时,我们就需要调整头部,使其真正达到中正的状态。记住这种感觉后,再闭上眼睛进行站桩,反复验证与调整,直至感觉与形态完全一致。除了头部中正外,站桩还要求顶虚悬。这是指头顶要轻轻向上虚悬,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线在拉着我们的头顶。这种虚悬的感觉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一种是喉头回收法,即意念使下颏收向喉头,喉头向后到玉枕,再到百会,百会向上虚悬;另一种是会阴上提法,即喉头回收后,意念用鼻尖找下颏,下至会阴,从会阴上绕到玉枕,再至百会向上虚悬。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顶虚悬的感觉,从而更好地体验站桩带来的身心益处。王芗斋先生曾言:“要知拳真谛,首由站桩起。”此言道出了大成拳的精髓所在,其养生与技击之效益,深受世人赞誉。大成拳桩功的操练,尤以对养生的作用最为显著。站桩之时,能调整神经系统之机能,促进血液循环,燃烧体内之力,同时强化各系统的新陈代谢,进而调理、恢复和强化人体各器官组织的机能,维系健康,甚至治疗疾病。因此,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站桩。

然而,在众多站桩的练习者中,许多人却忽视了站桩手型的重要性。许多关于站桩的书籍和文章,对于手型的讲解也往往一笔带过。即便有讲解手型的,其说法也各不相同,让学者莫衷一是。为何站桩手型如此重要呢?古语有云:“十指连心。”手指,作为人体上肢的末端,气血流注至此而返。五指之间有六条经脉循行,心、肺、大肠、小肠、心包、三焦等经络均在此起始交接。这些经络沟通表里,联络脏腑,运行气血。若人体经络受阻,气血便会不畅,内脏亦会失衡,长此以往,便会形成疾病。十二经脉的起点和终点均位于身体末梢,其中六条经脉延伸至双手,终止于指尖。五根手指,各有其职责,相互配合,方能完成各种复杂的工作。同时,五根手指又各主不同的脏器,相互补充,共同保障全身气血的顺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体组织由血、肉、筋、骨所组成,而这些组织与手指有着密切的关系。发为血梢,舌为肉梢,齿为骨梢,指为筋梢。四梢的锻炼直接关系到人体内部组织的健康与功能。梢者,末也。人体末梢强健,意味着机体组织脏器功能健全,经筋脉络畅通,营养状况及血液循环良好。反之,则表明健康状况不佳。因此,注重四梢的养生保健,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站桩之所以强调手型,是因为手指作为筋梢,具有统领的作用。五指作用各异,需相互协调,方能发挥最大效用。若手指软弱无力,即便周身有千斤之力,也难以真正运用。手型饱满,梢节自然有力。王选杰先生曾言:“手型不对,筋梢就不对,那全身不对的地方就太多了。”那么,怎样的站桩手型才是正确的呢?一般来说,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五指自然分开,每个指缝之间仿佛夹有一根香烟,虎口撑圆,而指尖微敛。站桩时要时刻关注虎口位置,确保撑到位。掌心内吸,手心内涵,同时与五指遥相呼应。食指挑,中指顶,无名指按,此三指形成品字形。中指微外挑,相邻两指微内弯,感受指尖间形成的牵扯的绵韧的劲。大拇指和小指形成上下对拉之势,这样摆好后用拇指和小指分别外张的感受一下,不要过份用力,动作也不要大,感受绵韧的分争。不站桩的时候,也可以在那摆弄摆弄手型,体会其中的奥妙。这个手型与我们平常打篮球时的手型颇为相似。打过篮球的朋友都有体会,特别是控球的时候,拇指、食指和小指都是关键所在。就拿手指来说,太松和太紧都难以控好球。用意不用力,这是控制球的关键所在。用意,指的是人的精神能量;用力,则是指人体肌肉能量。这两种能量在运用中会相斥。然而,精神力量是无穷的,而肌肉力量却是有限的。因此,真正的功夫追求的是无穷的精神能量,而非有限的肌肉能量。拳术、拳学、拳道,三者层次分明。王芗斋先生曾说,技击只是拳术的末节。这是因为,无论是否练拳,人们都可以进行技击,只是结果和后果不同而已。我们练拳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更好的技击结果和后果。这是拳术的基本构成,也是不可逾越的。如果一味追求技击,不如去练拳击或散打。然而,在现今社会,技击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很多人转而追求拳学,却忽视了作为技击基础的拳术。这种现象在太极拳中尤为明显。拳术的最高境界是由武入道。若只停留在技击层面,便容易步入歧途。然而,放弃技击,也就相当于放弃了拳术的根基。因此,真正的拳术必须兼具技击、学问和参道三者。如此,方能称之为全面。

6 阅读:674
评论列表
  • 2024-05-01 16:37

    说的很清楚[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