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片仔癀有投资价值吗

文和先生 2024-05-24 19:48:53

2023年5月5日,千亿中药巨头片仔癀宣布,将核心产品片仔癀锭剂在国内市场的零售价从590元/粒上调至760/粒,零售价格一粒涨了170元,提价幅度高达28.8%。5月8日,线下门店实际销售的片仔癀,一度被炒高到千元一粒,价格直追贵州茅台。这个颜色如羊屎蛋子一样的药粒,为什么这么值钱?到底对治疗肝病有没有效果?片仔癀公司有没有投资价值?

本文就针对以上疑问进行解答,并分析一下中药上市公司的投资方法。

中药是不是智商税

中药肯定是有用的,这个毋庸置疑。比如我经常喝茶,对消炎(中医俗称“上火”)有效果。但任何东西只要吃进去,都会有效果。中药对治病的作用很难研究清楚,既可以是好的作用,也可以是坏的作用。它不像西药,可以通过大规模双盲实验,确定某个药就是治某个病。中医的模糊性和中药的普适性,使得大部分中医实践者成了忽悠人的骗子。反正也说不清楚,正说反说都有理,这就很利于骗子形成自己的一套话术,通过搞混受害者的逻辑来骗钱。受害者被骗了,不但不感到愤怒,而且会感谢骗子。

有人说,过去五千年国人都是靠中药治病的,没有中药,国人不会存活到现在。这显然没有逻辑。欧洲人和美国人没有中医和中药,过得不是好好的嘛?埃及人也没有中医和中药,难道就消失了?反而是引进了西药,困扰中国很多年的甲肝乙肝天花等疾病终于得到了根治。

所以,中医和中药这两者具体有没有用,根本说不清楚,也没人做实验来证明。但是,说不清楚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就不好卖,也不表示就不赚钱。反而越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越是赚钱。比如酱香味的茅台酒,有人喝了会吐,有人喝了觉得香,但不影响卖得飞起。现在中医学开始使用西方的实验方法,探究中药的疗效。比如三大中药公司同仁堂、片仔癀、云南白药,都在针对自己的秘方开发新的适应症。同仁堂甚至开始制作西药氯雷他定。我觉得这是走偏了,中医和中药就应该坚持神秘性,坚持传统文化品牌,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购买者的信仰。

中药公司有没有投资价值

我虽然看不清中药的价值,但中药公司却是有投资价值的。中药公司是国内股票市场独有的品种,它不像是医药公司,反而像消费品公司。所以研究中药公司不能用医药的逻辑,而应该使用保健品或消费品的逻辑。

对于消费品行业,最关键的竞争优势只有两个:品牌和渠道。有的公司品牌和渠道都很强,比如可口可乐,经典的可乐品牌和无处不在的冷饮柜,让其成为了饮料行业霸主。巴菲特也靠着可口可乐积累了巨额财富。有的公司渠道很强,比如伊利股份和农夫山泉,如果你想喝牛奶和水,超市货架上最容易看到的就是这两类产品。有的公司品牌很强,比如本文讨论的中药公司,同仁堂是百年老店,连我都知道六味地黄丸,之前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宅门》就是以同仁堂为原型。片仔癀在南方名气很大,云南白药的止血效果名扬四海。

因为品牌在,中药公司的质地都不错。片仔癀、同仁堂、云南白药的毛利率都在40%以上,即使云南白药25%也比制造业百分之十几的毛利高得多。净利率也不错,普遍在10%以上。更关键的是,净利率的取得并不是靠高杠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在30%以下,经营稳健性非常好。但是,中药公司的股东收益率,即使是最高的片仔癀,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20%,还不错。同仁堂和云南白药的ROE则徘徊在10%左右。

投资股票的人,都会看重净资产收益率指标,ROE直观地体现了股东可以获得的收益率。中药公司ROE整体不高的原因,除了上面说的资产负债率不高,更重要的一点是资产周转率低。通俗地讲就是,产品卖得太慢。片仔癀原来卖药,当年生产的药得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卖完,近几年好一些,半年多就卖完了。中药不像是白酒。白酒放得越久越值钱。中药是有保质期的,药品放一年卖不出去就要降价促销,否则过了保质期就变成了废物。资产周转率低意味着,企业要实现增长,无法依赖规模扩张而只能通过提价。2002-2022年,片仔癀的价格翻了6倍,销售额翻了20倍,销量仅仅翻3倍,大部分的业绩增长是靠涨价取得的。

在2022年之前,涨价逻辑是说得通的。因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房价不停地上涨,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年提升。基于老龄化和财富增长的前提,产品涨价几乎是必然发生的。但2022年地产熄火后,形势就反转了。老龄化不断加剧,出生率下降,但收入预期由上涨变成了下降。退休的老年人现在仍然具有购买力,因为养老金比年轻人的工资还高。但随着年轻人绝对数量的下降,这种倒挂现象应该不会持久。“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不可能让年轻人一直忍受着比养老金还低的工资。所以,未富先老和整体购买力的下降,让涨价逻辑成为无源之水。

因此结论是:中药公司确实有投资价值,但缺乏明确的成长性,未来成长堪忧。

公司的经营问题

既然是消费品公司,中药企业在拥有品牌价值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营销了。可惜的是,片仔癀、云南白药和同仁堂都不足够重视营销。片仔癀的管理层大部分都是官员出身,剩下的都是搞质量和生产的。同仁堂的管理层大部分来自财务、质量、法律领域,没有营销领域的专家。这不太好,毕竟,中药本身没什么技术,核心还在于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所以是需要营销推广来提高公司业绩的。云南白药的路子是对的,就是营销人才挖错了。搞了一个华为的管理人员,完全不是食品药品领域的营销套路。

同样是国药,片仔癀和同仁堂的营销思路明显不同。从销售费用的构成上,片仔癀的广告推广费高,显然是喜欢广告宣传;而同仁堂更愿意靠个人和店面推广,职工薪酬占大头。这是南北差异导致的吗?北方人很保守,不善于打广告,而且老北京人就喜欢唠嗑。南方人更开放,善于推销自己。在这一点上,我更支持片仔癀的方式,毕竟靠人推销费力不讨好,而且效率很低。广告宣传效率高,而且能打造更持久的品牌。

另外,从年报上也能看出,2022年同仁堂的销售人员是8962人,门店共942家,销售费用中的职工薪酬为14亿。那么同仁堂每家店铺的工作人员约9人,大致符合直观感受。每个销售人员的薪酬水平约16万/年。2022年营业收入为154亿,销售人员人均创收为172万。同样,片仔癀的销售人员是937人,未公布门店数量。销售费用中的职工薪酬1.64亿,则每个销售人员的薪酬水平为17.5万/年。2022年营收87亿,销售人员人均创收为928万。可以看出,片仔癀的销售是真的猛,效率是同仁堂的五倍多。当然,从体验上,我们感受不到这么大的差距,两者的推广我基本上都没接触过。

综上,中药公司一方面未来成长堪忧,另一方面又不重视营销,虽然公司的质地不错,但仍然没有展示出更高的投资价值。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