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最后3天,拿中企当投名状,冯德莱恩没想到要被美国抛弃

良哲观看世界 2024-11-07 02:04:3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文案丨纵横世界史

编辑丨纵横世界史

美国大选进入最后72小时,全球目光紧紧聚焦在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身上,而远在大洋彼岸的欧洲,冯德莱恩却在一场政治权衡中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她以为紧随美国步伐,施加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关税,会为欧盟争取美国更多的支持,尤其是在美欧关系渐行渐远的当下。

但冯德莱恩可能没想到,这一切的代价,或许不仅仅是中欧关系的恶化,甚至可能是美国的冷眼相待和最终抛弃。

冯德莱恩的误判,不仅反映出她对全球政治格局的错误认知,也折射出欧洲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被动与无奈。

她急于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出手,试图向美国表忠心,换取美国的青睐。而这种做法不仅未能如愿,反而让她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

在美国大选倒计时中,无论特朗普还是哈里斯当选,欧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都显得日益边缘化。

冯德莱恩显然没意识到,美国的重心早已转向亚太地区,而欧洲,早已从美国的“重要伙伴”沦为“度假胜地”。她的努力,只是徒劳的挣扎。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背景

冯德莱恩的这一决定并非偶然。早在她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时,欧洲内部就已经有了很多反对的声音。许多国家认为,这不仅是对中国的敌意,更是对欧洲自身利益的损害。

加征关税的直接后果就是欧洲消费者不得不为电动汽车支付更高的价格,而欧洲的电动汽车产业也并未因此而受益,反倒是陷入了一场与中国企业的无尽博弈中。

冯德莱恩的决策背后明显带有美国的影子。自拜登上任以来,美欧关系表面上看似恢复了往日的“亲密”,但实际上,美国对欧洲的重视正在逐渐减弱。

美国的战略重心已经从欧洲转向了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竞争。这一现实,欧洲政客早已看在眼里,但冯德莱恩却选择视而不见,依然将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她寄望于通过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换取美国对欧洲更多的关注。

而这种“投名状”式的行为,不仅没能为欧洲赢得更多的支持,反而可能使欧洲在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边缘化。

美国大选:欧洲的焦虑与无奈

美国大选的临近,让欧洲政界充满了焦虑。距离大选仅剩72小时,哈里斯的支持率以49%对48%微弱领先特朗普,但选情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欧洲政客担心,无论谁当选,美国对欧洲的支持都不会再回到90年代那个所谓的“跨大西洋蜜月期”,欧洲将继续被美国冷落。

欧洲政客新闻网发表的文章,直言不讳地指出,无论谁成为下一届美国总统,欧洲被美国“抛弃”只是时间问题。美国的战略重心将继续放在中美竞争上,尤其是亚太地区。欧洲虽然在历史上曾与美国保持紧密的盟友关系,但如今,它在全球战略中的角色已经逐渐丧失了重要性。

冯德莱恩的“投名状”,在美国眼中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小动作。美国对欧洲的冷漠态度,反映出它对全球局势的重新评估。

欧洲的人口老龄化、经济疲软以及对风险的规避,导致它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逐渐被边缘化。美国人甚至已经开始将欧洲视为一个“度假胜地”,而不再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战略伙伴。

欧洲的自我挣扎

面对美国的冷淡,欧洲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以法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提出了“战略自主”的构想,试图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建立属于欧洲自己的安全防线。而这一计划却在欧盟内部引发了巨大的分歧。

北欧和中东欧国家,尤其是那些曾深受苏联影响的国家,依然认为依赖美国的保护更为可靠。他们担心,所谓的“战略自主”,最终不过是法国和德国为自身利益服务的工具,无法真正代表整个欧盟。

而冯德莱恩作为欧盟的领袖,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在尝试推动欧洲独立自主的同时,却又不得不依赖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支持。

这种矛盾的立场,让她在国际舞台上显得举步维艰。她一方面想要讨好美国,另一方面又希望欧洲能够在全球事务中独立自主。而两者之间的平衡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美国对欧洲的冷漠

美国对欧洲的冷漠态度,远不止体现在对冯德莱恩的态度上。自奥巴马时期开始,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就已经逐渐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

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哈里斯,当他们谈论全球事务时,欧洲的名字已经不再那么频繁地被提及。相反,中国、印度太平洋地区、甚至拉丁美洲,才是美国未来关注的焦点。

法国作家热雷米·加隆曾指出,美国政界的精英们早已对欧洲失去了兴趣。他们现在更多地关注西班牙语国家或亚洲地区。即将到来的2024年美国大选,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改变这一现实。

如果哈里斯当选,她可能会继续支持乌克兰,但也很可能推动俄乌和解,转而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印太地区。

而特朗普的当选,则可能意味着美国将进一步减少对欧洲的干预,甚至可能结束对乌克兰的支持。

欧洲政界对此充满了担忧。他们明白,无论谁当选,美国的全球战略都不会再以欧洲为中心。欧洲必须学会在这个新世界中独立行走。

而现实是,欧洲在脱离美国的保护后,如何应对全球复杂局势,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冯德莱恩的困境

冯德莱恩在这一切中,显得格外无奈。她试图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制裁,向美国递交“投名状”,但这一举措不仅未能赢得美国的支持,反而激怒了中国。

中欧之间的多轮谈判,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明确表示,欧盟的这种行为只会损害双方的利益,而欧盟内部对于这一政策的分歧也在不断加剧。

与此同时,冯德莱恩还面临着欧洲内部的压力。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的“欧洲军”计划,试图减少欧洲对美国的依赖,但这一计划在欧盟内部并没有得到广泛支持。

北欧和中东欧国家,尤其是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依然坚定地选择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他们担心,一旦欧洲脱离美国的保护,俄罗斯的威胁将变得更加现实。

冯德莱恩的战略自主梦想,似乎注定无法实现。而她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制裁,不仅没有帮助她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尊重,反而让她陷入了更加复杂的国际博弈中。

美国的“最后一位亲欧总统”

有分析指出,拜登可能是美国最后一位真正重视欧洲的总统。而即便是拜登执政期间,美欧关系也并非一帆风顺。

欧洲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已经不再占据核心位置。拜登的继任者,无论是哈里斯还是特朗普,都不太可能像冷战时期那样,将欧洲视为美国最重要的盟友。

欧洲政客新闻网的文章直言,拜登卸任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新的领导层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亚太地区,而欧洲,将继续被边缘化。

法国外交官甚至直言:“这不是敌意,而是冷漠。有时,冷漠比敌意更糟糕。”

结语

在美国大选的最后72小时里,冯德莱恩的政治赌博显得格外讽刺。她以为通过向美国递交“投名状”,可以为欧洲换取更多的支持。而现实却是残酷的。

美国的重心早已不在欧洲,而冯德莱恩的努力,最终可能换来的只有美国的抛弃。欧洲,必须在这个新的世界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继续依赖美国的保护。

否则,等待它的,只有更多的边缘化和无奈。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