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点或瘀斑:在猪肉的体表、肌肉以及内脏器官表面可能会有出血点或瘀斑。这些出血点大小不一,小的如针尖,大的可能形成瘀斑。这是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液渗出形成的。例如,在猪的臀部肌肉、腿部肌肉等部位可能会发现散在的出血点。
组织质地特征脾脏肿大且易碎:脾脏是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后变化较为显著的器官。感染猪的脾脏会显著肿大,大小可能达到正常脾脏的几倍,颜色变黑,质地变得非常脆弱,容易破碎。这是因为病毒在脾脏内大量繁殖,导致脾脏组织细胞增生和坏死,破坏了脾脏的正常结构。淋巴结异常:淋巴结肿大、出血是非洲猪瘟的典型特征之一。猪肉中的淋巴结,如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会明显肿大,外观呈暗红色或紫黑色,切面多汁。正常的淋巴结质地相对较硬,颜色淡红,而感染后的淋巴结由于病毒的侵害和炎症反应,组织结构被破坏,出现充血、出血和细胞坏死等情况。
其他内脏器官变化:肝脏、肺脏、肾脏等内脏器官也会出现病变。肝脏可能会有出血点,质地变脆;肺脏可能出现淤血、水肿,部分区域有出血现象;肾脏表面可能有出血点,颜色变深,质地也可能变软。这些变化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导致的。
食用安全性特征病毒存活情况:非洲猪瘟病毒在猪肉中的存活时间与环境条件有关。在低温条件下,病毒可以存活较长时间。例如,在冷冻猪肉中,病毒可能存活数月甚至数年。但该病毒对高温敏感,60℃加热 30 分钟或 56℃加热 70 分钟可以将其灭活。因此,经过充分加热煮熟的猪肉,即使感染过非洲猪瘟病毒,也不会对人体造成病毒感染的风险。不过,从食品安全和疫病防控的角度考虑,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猪肉是不允许在市场上流通销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