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施压无效,英国将改善对华关系,欧洲觉醒,冯德莱恩被逼后退

凌统的世界 2024-09-24 12:55:19

最近,英国工党政府好像对中国有点“变脸”了,这可让不少人心里打鼓,感觉有点不妙啊。

最近,国际政坛暗流涌动,各方势力勾心斗角,大国博弈愈发激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西方关系的变化。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现在成了这场较量的关键人物,它的动向牵动着大家的心。工党政府上台后,一改前任保守党政府对华强硬立场,频频释放积极信号,试图改善中英关系。

到底是因为看准了时机呢,还是另有原因?一些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西方世界对华政策转向的信号,中西方关系即将迎来“破冰”。

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别急着下结论,咱们慢慢来,一层层把事情弄清楚,才能找到真相。

英国前首相特拉斯对中国强硬的态度,让不少网友觉得她有点“过火”,甚至给她起了个外号叫“特离谱”。

她执政期间,中英关系降至冰点,双方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几乎陷入停滞。然而,特拉斯政府的强硬并没有给英国带来任何好处,反而让英国经济雪上加霜。

今年秋天,英国政局急转直下,保守党政府在经济问题和党内矛盾的双重压力下垮台。工党领袖斯塔默火速上位,成为新首相,英国政坛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斯塔默上台没多久,就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中国了。

最近,英国工党领袖斯塔默的首席顾问曼德尔森来香港了,他在香港大学发表了演讲,建议中英两国放下成见,多聊聊天,增进了解。

仅仅两天后,中英高层就展开了直接对话。

中国和英国的高官最近通了电话,讨论如何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双方都表示,希望重新启动合作机制,让两国的贸易关系更加密切。

这一系列动作,与前任保守党政府形成鲜明对比,释放出工党政府希望改善对华关系的强烈信号。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工党政府做出如此大的政策调整?说白了,就是钱的问题。

工党政府上台的时候,局面可不太好。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高企,民众生活成本飙升,用“内忧外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为了拯救英国经济,工党政府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这个“经济发动机”。

中国可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对英国来说可是个重要的贸易伙伴。

跟中国做生意,对英国来说可是一举多得!不仅能带来一大笔钱和广阔的市场,还能创造更多工作机会,让经济发展得更快。

英国想在电动车和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上发展得更快,就需要和中国一起合作。

例如,英国虽然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先行者,但其本土企业在电池技术、充电桩建设等方面却落后于中国企业。

如果能加强与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不仅能推动英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还能帮助英国实现其能源转型目标。

因此,对于深陷经济泥潭的英国来说,改善对华关系是“华山一条路”,别无选择。英国对华政策转向,是福是祸?

英国工党政府最近对中国的政策有了新变化,在全球引起不少讨论和关注。有人认为,这是西方世界对华政策出现松动的迹象,中西方关系有望迎来“破冰”。

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英国在经济困境下的权宜之计,其骨子里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并未改变。

那么,英国对华政策转向,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虚与委蛇”?简单来说,英国工党政府对待中国采取的是一种务实的态度。

说白了,就是一切从英国自身的利益出发,以“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英国觉得中国既是朋友,也是对手。

一方面,英国需要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以提振本国经济,维护自身利益。

英国虽然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但也担心这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国际地位,所以在一些问题上还是会和美国站在一起,防止中国发展得太快。

尽管华为的5G技术很先进,但美国一直对它有所顾虑。最终,英国也选择了和美国站在一起,决定不让华为参与他们5G网络的建设。

再比如,在台湾问题上,英国虽然没有像美国那样公开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但也多次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干涉中国内政。

其实,英国对华政策的转变,更多的是调整策略,而不是彻底改变对中国的大方向。

英国现在正努力在中美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希望既能从中国那里获得好处,又能保持跟美国的关系良好。

然而,这种“骑墙派”的做法,注定是难以长久的。美国和中国现在关系紧张,英国得考虑站在谁一边了。

如果英国不能认清形势,继续玩弄“两面派”的伎俩,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英国工党政府改变对华政策,不是突然出现的,背后肯定有其原因。

中国越来越强大,美国的影响力却在下降,很多国家都看出来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想跟中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即便是美国在欧洲的“铁杆盟友”欧盟,也开始出现“离心”倾向。很多人觉得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事务上经常代表着美国的立场。

她上台后,一直紧跟美国的步伐,在贸易、科技和人权等方面对中国频频施压。冯德莱恩的态度很强硬,却惹得欧盟内部不少国家很不高兴,纷纷表示反对。

以德国为首的多个欧盟成员国公开表示,反对与中国“脱钩”,主张与中国加强合作。例如,在对华电动汽车加税问题上,德国就明确表示反对。

德国总理朔尔茨认为,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不仅会损害欧盟自身的利益,还会破坏全球贸易秩序。

最终,在德国等国的反对下,欧盟不得不推迟了对华电动汽车加税的投票。欧盟内部对中国政策意见不统一,这其实也反映出他们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的处境。

欧盟和美国有着很深的交情,在安全和防务方面,欧洲人很倚赖美国。

其实,欧洲和中国在经济上关系很密切,中国是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这对欧洲的经济发展很重要。

现在中美关系越来越紧张,欧盟要是处理不好和中美两国的关系,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英国工党政府最近对中国采取了新政策,引起了全球的热议。

有人将其解读为西方世界对华政策的“转向标”,认为这预示着西方国家将放弃对抗,转而寻求与中国合作。

其实,这种想法有点太理想化了,甚至可以说是想当然了。

英国工党政府的对华政策,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转向”,而更像是一种在中美之间“走钢丝”的精明算计。

英国人做事很务实,他们的外交政策一直都是以自身利益为重。

在当前国际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英国意识到,一味追随美国对抗中国的做法,不仅无益于解决问题,反而会损害自身的利益。

英国工党政府现在想在中美之间走一条平衡路线。他们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立场,既能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又能与美国保持良好合作,这样在未来的国际关系中才能更有优势。

然而,英国的这种“平衡”之术,并非易事。美国和中国都是世界上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国想要在两者之间左右逢源,稍有不慎就会“玩火自焚”。英国工党政府对中国,态度一直没定下来,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英国想和中国做生意,希望借此让自家经济更红火。虽然英国不想跟美国闹掰,但在一些涉及中国底线的议题上,还是选择支持美国。

这种“两面派”的做法,不仅无法取悦中美任何一方,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是团结协作,还是独断专行?

欧盟对华政策的十字路口与英国类似,欧盟在对华政策上也面临着“选边站”的压力。

美国是欧盟的老朋友,在安全和国防方面,欧盟一直很依赖美国。但说到经贸,中国又是欧盟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缺了谁都不行。

近年来,随着美国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抬头,欧盟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频频对欧盟挥舞“关税大棒”,并试图在安全问题上对欧盟进行“绑架”,这让欧盟内部对美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现在,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觉得,和中国合作对他们自己也有好处。

不过,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不少国家觉得,中国越来越强大,可能会影响到欧洲的理念和利益。他们认为应该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态度。

欧盟成员国对华政策观点不一,导致欧盟整体对华立场摇摆不定,难以形成清晰明确的战略方向。

最近,英国工党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有了新动向,而欧盟内部也出现了对中国政策的分歧。这些变化都表明,中西方关系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时期。

一方面,中西方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和竞争,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另一方面,中西方之间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中西方关系如何相处得好,是双方都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冷战结束后,西方世界一些人沉浸在“历史终结论”的幻觉中,试图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强加于人,最终结果却是四处碰壁,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动荡和冲突。

21世纪,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世界格局开始变化,西方国家主导的“游戏规则”也受到挑战。

面对这种新形势,西方世界一些人不是反思自己的错误,调整过时的政策,而是固守冷战思维,试图通过打压遏制的方式,来维护自身霸权地位。

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想逆着潮流行事只会白费力气。中国的发展,就像滚滚长江东逝水,势不可挡。

中国人热爱和平,但也绝不畏惧任何困难。中国一直致力于和平发展,但绝不会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

我们希望西方世界能够认清形势,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观念,与中国相向而行,共同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相信,只要中西方双方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相向而行、合作共赢的道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1.英国首相斯塔默顾问曼德尔森:工党政府希望与中国恢复战略对话2024-09-20 12:37·观察者网

2.展开英国首相顾问近日到访香港:工党政府希望与中国恢复战略对话 2024-09-20 15:41环球时报军事

3.英国强烈呼吁与中方恢复战略对话,万万没想到!中英高层在不到48小时就达成共识2024-09-20 20:33·商海先知道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