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蒋介石想拯救“黄泛区”的人民,周总理为何会两次反对

贪吃的骆驼 2023-02-08 18:32:42

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毛主席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提出要治理黄河,让“黄泛区”的人民群众,不再受黄河带来的水害。

因为这项政策有利于我国的战后重建,所以联合国的善后救济总署,在知道了蒋介石的计划之后,决定提供经济等方面的支持。

不过因为当时的黄河部分流域,在我军的控制之下,因此蒋介石就在国共谈判时,向周总理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周总理在知道了蒋介石的计划之后,一开始是不想接受的,后来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周总理也明确提出了反对。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938年,黄河之所以会改道,然后脱离河道开始肆虐下游的百姓,其实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当时日寇入侵我国,蒋介石的军队节节败退,后来他为了阻挡日寇的步伐,就命人炸开了黄河河堤,虽然日寇因此被阻挡,但是下游的人民群众却也因此而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1945年,日寇败退之后,蒋介石认为他又有了新的隐患,也就是我党,那么如何才能达到他那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他再次想到了被他利用过一次的黄河。

黄河改道以后,故道下游的地区大多为我党的解放区,如果让黄河恢复故道,那么黄河的水网就会把我党的地盘割裂,让我军的军事防御不再方便协同作战,还能限制我军向南发展。

蒋介石私底下把他的这个战略,称之为“以水代兵”,他认为黄河只要能恢复故道,那么就能为他解决40万大兵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他的计划得逞,那么他不光能限制我军的发展,甚至还能以此为基础,来......

周总理智慧过人,自然一眼就看出了蒋介石伪善之下的险恶用心,因此周总理本来是很想拒绝的,但是他后来还是同意了蒋介石的计划。

那么周总理为何要同意这个会削弱我军实力的毒计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时周总理心里想着的,不光是我党我军如何发展,他老人家更在意的,还是中国如何能更好的发展,人民群众如何能安居乐业。

当年黄河改道以后,虽然也慢慢形成了一些河堤,但是这些临时被大自然弄出来的水道,很难驯服黄河,因此黄河下游的群众一直饱受黄河肆虐的折磨。

如果黄河能回归以往被多次修缮的故道,那么下游的人民群众就能好过一点,于是周总理就同意了蒋介石的计划。

不过在蒋介石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周总理却明确提出了反对,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蒋介石在周总理同意黄河回归故道之后,立刻就让人去堵上当年被他炸开的花园口,从表面来看,这似乎是蒋介石急于救助百姓于水火,但实际上他这就是在明目张胆的害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黄河改道之后,因为多年的抗日战争等原因,黄河故道的河堤已经有了不少的损毁,另外没有了大量河水的冲刷,河道内部也存在泥沙淤积,甚至部分支流被彻底堵塞的情况。

这个时候,如果立刻让黄河回归故道,那么黄河原来的河堤和河道,显然无法承受黄河的肆虐,因此蒋介石这么做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想拯救谁,他简直就是冲着毁灭来的。

因此不论周总理是站在我军自己安危的角度,还是黄河下游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都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因此愤慨的周总理立刻就向蒋介石表达了自己反对。

蒋介石当时碍于美国代表马歇尔的协调,以及周总理的据理力争,只好选择先停工,然后通过商谈的方式继续往下进行,一开始的时候,蒋介石想浑水摸鱼,只让人和我党签订了一个不太负责任的《开封协议》,后来在周总理的坚持努力之下,才又签订了一个可行性相对较高的《菏泽协议》。

不过蒋介石虽然同意签订了这个利国利民的协议,但是他并不打算彻底执行,他一边拖延工期,一边布置兵力准备图穷见匕,等到1947年3月左右,自以为已经布置妥当的蒋介石,立刻安排黄河改道,并开始进行军事上行动。

然而蒋介石没想到的是,周总理和我党高层,早就算准蒋介石一定会提前撕破脸皮,因此也做了很多的防御性工作,投入了约30万的人力去加速河道修复治理,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黄河下游的200多个村庄还是被黄河危害到,拒不完全统计,当时被淹的农田近30万亩......

蒋介石自以为有了黄河这个帮凶,他就能省下几十万的兵力,因此他在布置围剿我军时,减少了相应布置,结果在我党高层的英明指挥之下,刘邓大军势如破竹的就挺进了鲁西南,冲出了蒋介石的包围圈,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黄河战略”。

周总理第一次想拒绝蒋介石的计划时,因为他更在意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所以他没有把拒绝说出口来,但当蒋介石的行动真的危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时,周总理第一时间就站了出来。

这说明我党始终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而蒋介石那边,则始终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于是在不久之后,是共产党人建立起了新中国,而蒋介石则灰溜溜的逃去了我国台湾省。

群众的眼睛永远都是雪亮的,谁为了他们而付出,他们就会拥戴谁,支持谁,谁要是心里只有私利,他必将会被人民的汪洋大海所淹没!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