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升级」AMD7840HS迷你主机零刻GTR7深度测试

KC玩数码 2023-06-12 22:43:29
AMD 7040 系列 APU

大家好,我是 KC~

作为迷你主机爱好者,今年上半年最期待的,应该就是搭载 AMD 7040 系列(代号Phoenix 凤凰)的新机器了。去年 AMD 的6000系列 APU,GPU 部分大跨步的从 VEGA 架构升级到了 RDNA 架构,带来了接近100%(部分情况下)的集性能提升,让小主机用户初步实现了1080P 3A 自由。对于它的升级款——AMD 7040 系列 APU,大家自然也是期待拉满,在开始评测前我们管理回顾一下7040系列产品的主要特征。

由于 AMD 今年导入了新的移动端产品命名规则,这里我帮大家简单总结一下:

7045系列,新款——桌面端7000系列的移动版,5nm 工艺 CPU 强悍、GPU 孱弱(2CU RNDA2 亮机集显),主要在游戏本中与 Intel 桌面端改移动的产品对决

7040系列,新款——本篇文章评测的主角,是移动端6000系列的正统升级。CPU 从 Zen3+ 架构升级到 Zen4,4nm 制程+最高12CU RDNA3,相比6000系列全面升级。

7035系列,老款——6000系列升频改名

7030系列,老老款——5025系列升频改名

7020系列,新款——采用 Zen2 架构的老核心+升级 6nm 制程,主打低端、入门市场

▼7000系列产品线,包含五大系列

▼AMD 新的移动端产品命名规则,注意只有7045和7040才是2023年移动端主力新品

▼由于没有功耗限制,迷你主机一般采用综合性能更好的标压(H/HS)系列,HX 系列由于 GPU 过弱一般需要搭配独显,目前还没有相关迷你主机产品发布

目前 AMD 移动端的主力7040系列,依旧采用1 Die(核心) Cut For All,即无论高端的 R9 7940HS,主力的 R7 7840HS,还是相对中端的 R5 7640HS 其核心是一致的,仅 R5 7640HS 砍掉了2个 CPU 核心+4CU GPU 核心。

R9 7940HS 和 R7 7840HS 均采用8核心16线程 Zen4 核心,区别在于 R9 7940H 基频4.0Ghz、睿频5.2GHz,而 R7 7940H 基频3.8Ghz、睿频5.1GHz。R5 7640HS 则为6核心12线程,基频4.3Ghz、睿频5.0GHz,CPU、GPU,由于 AMD 实际产品良率很高,核心数更少的 7540、7440 则直接没有 HS(标压)产品规划。相比采用 Zen3+ CPU 的6000系列,7040系列 CPU 制程、架构更先进、缓存更大,CPU 性能会有一定的提升。

不过虽然 GPU 部分架构从 RDNA2 升级到 RNDA3,核心频率更高支持的内存也升级至 DDR5-5600,不过由于架构差异不大,GPU 部分应该只有小幅度的正常代际提升。像6000系列那样,从 VEGA 跨到 RNDA 带来的翻倍提升,在7000系列上是看不到了。所以以我个人的观点,7040系列是更均衡的「全面升级」的一代,CPU、GPU、外围(PCIE Gen4、USB4)整体提升(而不像6000系列那样只升级了 GPU)。

▼RDNA3 相比 RDNA2 架构升级点,不过对于核显版本的 RNDA3 不包含 Chiplet Design

除了核心的 CPU、GPU 升级以外,这次7040系列的 APU 原生支持2个 40GBps 速率的 USB4 接口,总可用的 PCIe 4.0 通道数也提升到了20个,上一代6800上外围(尤其是 M.2 SSD 接口)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此外支持的内存也提升至 DDR5-5600、LPDDR5x-7500,不过据说初期版本 FW/BIOS 仅支持最高 LPDDR5x-6400,综合延迟和空间考虑迷你主机应该还是会选择 DDR5 插槽。

外围接口方面 DP 口版本升级至2.1,支持 UHBR10(10Gbps)速率,支持的刷新率和分辨率也有所提升。

新的 RNDA3 架构也带来了更全面的编码解码支持,除了传统的 H.264、H.265 以外,7040系列首次提供了对 AV1 硬件编解码的支持。

零刻 GTR7 开箱与外观

零刻的产品线划分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类别,产品线划分清晰明了:

GT 系列定位最高,附加功能较多(例如指纹识别,多视频输出)覆盖行业用户、高性能追求

SE 系列定位主流用户

EQ 系列定位入门,简单的窗口机或是播放器

尾缀 Pro 则为对应系列的升级/加强版

系列结尾 R 对应 AMD,I 则对应 Intel

系列数字部分则对应代数(GTR7 对应 AMD 7040系列处理器,SEi 12 则对应 Intel 12代处理器)

尺寸方面 GTR 系列为0.87L,SER/SEi/EQ 系列目前都为0.6L 左右

作为在国内首发开卖的7040系列小主机,零刻 GTR7 搭载 AMD R7 7840HS 处理器,后续还会有搭载 R9 7940HS 的 GTR7 Pro。至于 R9 7940HS 的 GTR7 Pro 是否值得等,我个人觉得还是看它和 GTR7 的价格差,毕竟对于 AMD 7840HS 和 7940HS 差距只在基频和睿频上,外围规格是完全一致的。

这次 GTR7 提供了准系统和 32G DDR5+1T PCIe4.0 SSD 两个版本,颜色方面则提供了墨玉绿、碧玺蓝、深空灰、爱马仕橙共四个配色。

这次我拿到的是 32G+1TB 版本,由于是最早一批的机器,正面的 GTR 标签还是红色,客服反馈后面正式版本的标签颜色会和机身匹配。外包装方面这次 GTR 7 换了全新的黑色包装,正面印刷的凤凰(Phoenix)正好对应 AMD 7040系列的代号。

打开包装盒可以看到一张欢迎卡,背面印刷这这次 GTR7 系列产品的一大卖点——将 AMD 默认 54W TDP 提升到了65W。

我上手这台是墨玉绿配色,整体金属质感相比上一代感觉好上不少,顶部左侧为零刻中文 LOGO,中央和右侧则是 GT7字样。

右下则是指纹识别+电源二合一按键,可以看到金属外壳边角处理的也很干净,前几代很多用户吐槽的反光切角被圆润的切边替代,官方应该是倾听用户反馈做了不少改进。

正面依次为电源键、ClearCMOS 按键、USB 3.2 10Gbps(Type-A) 接口,USB 3.2 Type-C(10Gbps)以及3.5mm 耳机孔,之前很多用户吐槽的电源键颜色终于改成了机身同色,外观上看起来舒服很多。由于我这台是首批版本,最右侧的 GTR 标签使用的是橙色版本,后续版本会替换为机身同色。

背面接口非常丰富,提供了 USB2.0(480Mbps)*2、USB 3.2 10Gbps*2、USB4 40GBps*2、HDMI2.1*1、DP1.4*1、2.5G LAN*2、3.5mm 耳机孔*1。算上正面的接口,这次一共提供了:

USB4(Type-C) 40Gbps*2

USB 3.2 (Type-C) 10Gbps*1

USB 3.2 (Type-A) 10Gbps*3

USB 2.0(480Mbps Type-A)*1

HDMI2.1*1

DP1.4*1

2.5G LAN*2

3.5mm 耳机孔*2

接口总数、种类都很丰富,尤其是提供了前后3.5mm 耳机孔,如果用户需要使用有线耳机,直接连接正面的接口就方便很多了。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正反面接口介绍中,少了给主机供电的 DC 电源接口。这次 GTR7 为了提供更多的接口,把原有 DC 电源位置空出来,将供电接口移到机身底部并改为磁吸连接。

▼以往机器 DC 电源接口的位置,换为了 USB4 40Gpbs+3.5mm 耳机孔

▼底部磁吸接口

去掉出厂自带的接口保护盖,就可以看到磁吸接口本体了。其实我觉得磁吸并不是为了功能设计的,而是考虑供电接口移动到底部,为了提升连接的可靠性与稳固性而加入了磁吸。

实际使用电源接头一侧,垂直放入磁吸接口即可固定,实测还是很稳定的。对这部分感兴趣的用户,可以看一下我先前的开箱视频,里面有完整的磁吸连接演示。

▼底部磁吸电源接口,连接电源线

▼机身侧面出风口依旧印刷了 GTR 字样,搭配墨玉绿配色还是蛮好看的

配件部分提供了1长1短两根 HDMI 线(我已经在显示器支架上固定了那根长的,就不拆下来了),VESA 挂架、螺丝刀以及(迷你体积)电源。

电源依旧由老牌供应商航嘉提供,输出功率19V6.32A,对应功率120W。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次电源输入电压范围为200~240V,如果有出国需要(部分国家为 110V),可能需要联系客服购置 110V 电源。

零刻 GTR7 拆机

熟悉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拿到机器怎么能不拆开看看做工与设计呢?拧掉底部的四颗螺丝,轻拉底盖上的拉手即可取下盖板。

盖板厚度不错,磁吸充电接口位置挖孔、弧边都处理的不错,零刻这几代外壳工艺进步还是值得肯定的。

零刻 GTR7 依旧采用了双风扇设计,底部的系统风扇(5V0.2A,1W)负责内存、SSD 以及主板背面元件散热,塑料导风罩盖板中间和侧面为风扇和 SSD 散热片做了挖孔设计。

▼导风罩盖板通过三颗螺丝固定

拧下固定导风罩盖板的三颗螺丝,即可看到 GTR7 的主板部分,依旧是熟悉的黑色 PCB。摆件和 PCB 走线都比较规整,部分接口使用导电胶带与外壳连接,来提高抗 ESD(静电)能力。

内存方面为2根英睿达 16GB DDR5-5600,组成 32GB 双通道配置,得益于机身空间充足,提供了2条 PCIe4.0 M.2 SSD 插槽。无线网卡部分采用 Intel AX200,支持 WiFi-6、蓝牙5.2,最高无线速率2.4Gbps。

▼SSD 部分自带导热硅胶,与导风罩盖板上的金属散热片接触,为 SSD 散热

▼SSD 部分为英睿达 P3 Plus 1TB,采用 PCIe Gen4x4 标称读速 5000MB/s 写速3600MB/s

▼Intel AX200 无线网卡

▼音频芯片采用 Realtek ALC897(7.1CH HD,192khz sample rate).旁边 USB Type-C 接口采用祥硕科技(ASMedia)的 ASM1543 10Gbps Passive Switch

▼ASM1543

▼双 M.2 插槽下方有 SSD 泡棉起支撑作用,不过出厂默认泡棉厚度较厚,如使用双面 SSD 可以移除该泡棉,官方后期出货会换为薄的泡棉来提高对双面 SSD 的兼容性。

移除 WiFi 天线和固定主板的螺丝,可以看到这次零刻 GTR7 新的 VC 均热板+大风扇设计,应该是迷你主机领域第一家使用 VC 均热板的?

移除风扇后,可以看到 CPU 上方的 VC 均热板,不过由于拆除 VC 均热板需要更换硅脂。我手头没有合适的高导热硅脂,这里就只看一下外围器件吧。

▼黑色贴纸下方即为 VC 均热板,可以简单理解为平面(2维)热传导,相比热管线向(1维)导热效率更高

▼散热片下方可以看到来自祥硕科技(ASMedia)的 ASM3142 和赛普拉斯(英飞凌)的 CYPD6227 USB PD 控制器

▼ASM3142 USB HC

▼CYPD6227 USB PD

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对比

测试前线上配置,R7-7840HS +32GB(16x2)英睿达 DDR5 5600+1TB 英睿达 P3 Plus PCIe Gen4 x 4 SSD。采用出厂默认 BIOS,默认 TDP 65W。

综合与 CPU 跑分

综合部分跑分选取了常见的 PCMark,以及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大师,对比对象选取了上一代的7735HS(45W, 6800H 马甲)。首先是一般较难拉开差距的 PCMark,可以看到 GTR7(R7-7840HS 65W)这一代提升确实很大,在 PCMark 中领先上一代7735HS(45W)1000多分,16.7%的领先幅度在代际升级中算是很大了。

而在大家熟悉的新版娱乐大师中,总分从上一代的刚破百万,提升到了132万分(提升幅度25.2%),CPU、GPU、MEM、HardDisk 分别提升了30.8%、5.8%、13.2%、31.9%,综合来说是 CPU、GPU、MEM、SSD 四个方面都有全面的进步。

新版的 Geekbench6 也是最近比较火热的跨平台测试软件,可以看到 CPU 部分 7735HS 得分单核1884多核8782,而 7840HS 单核得分2555多核得分10201,分别提升了35.6%和16.2%。

GPU 部分,Geekbench6 则分为 OpenCL 和 Vulkan 两个部分,7840HS 对比 7735HS(6800H)分别提升了20.8%和23.7%。

纯 CPU 性能方面,得益于 Zen4 架构、缓存的提升,以及零刻 GTR7 拉满的 65W TDP,CB R23 当中 7840HS 单核提升17%,多核更是夸张的提升了40.6%。零刻这次提高的 TDP,应该对多核跑分部分有一定的贡献。

CPU-Z 跑分部分,也可以看到 R7-7840HS 不小的进步,单核和多核分别提升了11.2%和27.5%。

如果以桌面端 CPU 为对比,单核部分已经略微领先 i9-11900K,多核部分更是超越了同样8核心16线程的 i9-11900K。Zen4 的效能提升、大缓存,让迷你主机功率只有桌面一半,但性能方面已经接近甚至超越11代桌面机。

wprime 方面 32M 和 1024M 计算也是全面快于 7735HS,对于 CPU 性能要求较高的用户,个人觉得价格差不大的情况下,选择 7840HS 会比 7735HS(6800)好上不少。

内存部分,零刻 GTR7 采用两条 16GB 英睿达 DDR5-5600,AIDA64 读取时序为 46-45-45-90 CR1.

对比采用 DDR5-4800 的 7735HS,内存读取、写入、复制速度,分别提升了19.2%、57.1%和35.4%。除了 DDR5-5600 内存频率提升的贡献以外,AMD 的内存控制器看起来相比上一代,也有一定的改进。

SSD 部分零刻 GTR7 采用了英睿达的 P3 Plus 1TB 版本,支持 PCIe Gen4x4 接口,标称读速 5000MB/s 写速3600MB/s。

CrystalDiskMark 实测读取速度 5182MB/s,写入速度 3561MB/s。

生产力工具方面测试了 Indigo Bench,可能是因为 R7 7840HS 太新,软件部分适配还没有跟上。Indigo 渲染部分,R7 7840HS 的性能在 Bedroom 中没有超过 CPU 性能弱一些的 7735HS,不过在 Bedroom(GPU)、SuperCar 场景中,R7 7840HS 还是全面领先 7735HS 的,这部分可能要等一段软件适配后再展开测试了。

GPU 与游戏性能测试

R7-7840HS 集成显卡为 Radeon 780M,和上一代 7735HS 集成的 Radeon 680M 的 CU 数均为12,不过核心从 RDNA2 升级到 RDNA3,频率部分也有所提升。

作为正常的代际升级,零刻 GTR7 采用的 R7 7840HS 3DMark TS 总分3187,图形分2832、CPU 得分11018。相比7735HS,总分提升21.1%,图形分提升20.8%,CPU 提升26.7%。

3DMark FS 部分结果与 3DMark TS 类似,FS 总分7184、图形分7728、物理26540、混合2741,相比7735HS 分别体色会给你14.2%、13.3%、16.9%、16.3%。图形跑分部分应该说是正常的升级水平,像上一代(6800/7735)从 VEGA 飞跃到 RNDA 架构的升级(性能接近翻倍),可能很多年都难得一见了。

不过 RNDA3 架构同样带来了新的编解码器,7840HS 已经硬件支持 AV1 的解码与编码,等后期软件适配到位,7840HS 的编码性能应该会有很大的提升。

回到 3A 游戏部分,R7 7840HS 的性能自然是全面超过 7735HS(6800),不过领先的幅度并不大。在不同游戏中会有大约10%~接近30%的提升,基本上7735(6800)可以流畅玩的游戏,R7 7840HS 的帧率都会更高一些,但如果7735(6800)完全无法玩的游戏,R7 7840HS 依然是无法胜任的。

整体测试结果看,R7 7840HS 集显的水平,依旧是满足 1080P 低画质畅玩入门级 3A。虽然相比上一代升级不大,但是对于入门级用户来说,集显畅玩 1080P 3A 依旧是蛮有意义(节约成本)的一件事。

烤机与静音

由于 AMD 移动端 GPU 的高晶体管密度(制程优势),同样散热条件下 AMD CPU 普遍温度会比同 TDP 的 Intel 平台更高一些,为了解决很多用户关心的温度问题,零刻 GTR7 这次在采用了 VC 均热板。在室温30度的环境下,CPU+FPU 双烤30分钟, CPU 核心最高温度仅85度。TDP 部分一直稳定在64~65W 左右,CPU 核心频率稳定在 4.56Ghz。

在烤机停止的30秒后,核心温度迅速从85度降低到了46度,新的 VC 均热板散热能力确实很不错。即使对于温度敏感的用户,这个烤机温度和散热能力,应该都会比较满意了。

良好的散热也让高负载下性能可以充分释放,连续20轮 CineBench R23 多核跑分中,零刻 GTR7 基本一直保持满血状态。多核跑分一直维持在17139(平均跑分)左右,甚至在后半段刷出了更高的成绩,全程无降频满血释放。

虽然散热能力是迷你主机很重要的一部分,但静音控制同样很重要,毕竟很多选择迷你主机而不是笔记本的用户,在意的就是迷你主机可以提供更安静的体验。

▼环境噪音39.7分贝

实测在桌面正常使用状态下,零刻 GTR7 的机器噪音基本和环境噪音相当,在傍晚的房间完全无法测出超出环境噪音的分贝。

▼日常状态人位噪音39.6分贝

▼日常状态靠近机器噪音38.9分贝

在30min CPU+FPU 双烤条件下,零刻 GTR7 30cm 人位噪音46.1分贝,靠近机器位置噪音55.7分贝。这个噪音表现在同体积机器中算是非常优秀的,不过目前 BIOS 内仅提供了65W 一个档位,建议官方后期可以提供不同 TDP 的选项,让像我这样对静音要求更高的用户,可以适当降低 TDP(牺牲少许性能)来换得更静音的体验。

▼CPU+FPC 双烤30分钟人位噪音46.1分贝

▼CPU+FPC 双烤30分钟机器位置噪音55.7分贝

总结

如标题所言,我认为零刻 GTR7 属于「全面提升」的一代产品,AMD R7 7840HS 的 CPU、GPU、外围相比上一代都有一定的升级。叠加零刻这次提供的丰富的接口和扩展性、更高的 TDP(满血性能)、不错的静音表现、更具设计感的外观,相比 GTR6 也确实是全面升级。

不过由于 AMD 这次发布日程较快,看起来驱动和软件适配方面还没有跟上,Indigo 软件内 CPU 跑分有一些异常。等 AMD 驱动稳定后,实际应用中 R7 7840HS 的性能优势应该会再大一些。

选购方面现阶段 7735HS 的机器(比如 SER6 Pro)价格确实很给力,零刻 GTR7(R7 7840HS) 价格方面会比 SER6 Pro 这样的机器高上一些,这个差价和综合性能差异是否能接受就看各位用户的判断了。

好了,本篇文章到此结束,深度评测的文章长度来到了5000+,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全面的了解零刻 GTR7。最后感谢大家的观看,也希望大家点赞、收藏并在评论区留言,我是 KC,我们下篇文章再见~

4 阅读:707
评论列表
  • 2023-06-14 00:17

    目前价位不算友好,不过对于早买早享受的机油来说也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