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的世界里,我们常常惊叹于那些令人过目难忘的佳作,或是壮丽山河的磅礴呈现,或是市井生活的细腻捕捉,又或是人物情感的深刻刻画。而这背后,起着关键支撑作用的因素之一,便是摄影者的审美水平。
审美水平就如同摄影艺术殿堂的基石,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品最终呈现的质量与感染力。
审美决定构图,构建画面的骨骼构图,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相当于为整个画面搭建起骨骼框架。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其构图往往是精妙且合理的,而这正是审美在其中发挥着引导作用。
拥有较高审美水平的摄影师,能够依据不同的拍摄主题和想要传达的情感,选择最恰当的构图方式。比如,拍摄广阔无垠的自然风光时,可能会采用三分法构图,将地平线放置在画面上下三分之一的位置,让天空与大地都能舒展且和谐地展现,营造出大气磅礴又不失平衡感的视觉效果。像拍摄海上日出,那一轮红日恰到好处地位于画面一侧的黄金分割点上,波光粼粼的海面延伸向远方,整个画面主次分明,充满了视觉张力。
又或者在拍摄人物特写时,运用中心构图法,将人物的面部精准地置于画面中心,聚焦观者的视线,从而细腻地展现人物的表情、神态等细节,传递出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审美水平高的摄影者深知不同构图法则背后的视觉原理以及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所以能灵活运用,使画面在形式上就先具备了吸引人的特质。
而如果审美不足,构图可能就会杂乱无章,主体不突出,画面元素随意堆砌,让观者找不到重点,也难以产生欣赏的愉悦感,即便拍摄的场景本身很美,最终呈现出来的照片也只能是平淡无奇,沦为 “随手一拍” 的普通记录。
审美影响色彩搭配,赋予画面灵魂色彩在摄影中绝不仅仅是物体原本颜色的简单还原,它更像是一种用色彩 “说话” 的艺术语言,而审美水平决定了摄影者如何运用这门语言。
审美良好的摄影者懂得色彩的对比与协调之妙。在拍摄春日的花园时,会巧妙地利用红与绿这对互补色,让娇艳的红花与嫩绿的枝叶相互映衬,使画面一下子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视觉冲击力极强,仿佛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都要从画面中满溢出来。同时,他们也善于把握色彩的冷暖色调搭配,比如拍摄冬日雪景,在大面积清冷的白色中,点缀几个身着暖色系衣服的人物,那一点点暖色调不仅打破了画面的单调,还营造出了寒冷中透着温馨的独特氛围。
此外,通过调整色调营造出不同的风格也是审美作用的体现。可以凭借高超的审美,将一组城市夜景照片后期处理成复古的暖黄色调,让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仿佛蒙上了一层岁月的滤镜,充满故事感;或者把海边的照片调成清新的蓝白色调,传递出一种宁静、惬意的情绪。
相反,缺乏审美意识的话,色彩搭配很容易变得俗艳或者黯淡无光。过度饱和的色彩可能让画面显得失真、刺眼,而毫无主次、混乱的色彩组合则会让整个作品失去应有的韵味,难以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审美引导拍摄视角,发现独特之美我们身处的世界处处皆有可拍之物,但真正能拍出新意、拍出独特韵味的,往往是那些有着敏锐审美洞察力的摄影者。他们不会只满足于常规的拍摄角度,而是凭借自身审美,去挖掘与众不同的视角。
在拍摄古老的建筑时,大多数人可能只是站在正面平平地记录外观,而审美水平高的摄影师或许会蹲下身子,以仰拍的角度将建筑的飞檐斗拱与蓝天白云结合,展现出建筑的雄伟气势;或者走进建筑内部,通过狭小的窗户框架构图,拍摄窗外的景色,营造出一种画中画的意境,赋予建筑别样的神秘感。
在拍摄街头巷尾的生活百态时,审美出色的摄影者能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以低角度拍摄小孩子充满童真的脚步,或者从高处俯拍熙熙攘攘的市井画面,让平凡的生活场景变得饶有趣味、富有故事性。他们用独特的视角为作品注入了别样的生命力,让观者看到那些平日里容易被忽视的美。
总之,审美水平是摄影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它贯穿于从拍摄构思到最终成片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构图的精心布局、色彩的巧妙搭配,还是视角的独特选取,都离不开审美能力的支撑。
对于我们摄影爱好者来说,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通过欣赏优秀的摄影、绘画等艺术作品,学习美学知识,在生活中用心观察、感悟,才能让我们手中的相机真正成为创造美的工具,拍出更多打动人心、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摄影佳作,在摄影的奇妙世界里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