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七成流入“小作坊”,白名单企业“产能过剩”?

汽车预言师 2024-08-23 02:47:05

今天是电池回收创业者陈丽(化名)在视频号上记录转行做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115天。

在她的很多条视频内容下,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咨询“我也想做这个行业怎么加入”,“收徒弟吗”,“投资大吗”等问题。

几天前,陈丽也针对这些多次提及的问题专门出了一条内容进行回复,希望大家还是慎重考虑要不要入行,因为起步资金、经验积累和收货积压等问题会难住很多普通的创业者。在她的创业初期,不仅需要了解几千种电池型号、参数和用途,还可能面对看货不专业、找不到客户等问题,自己也经历过铁锂回收价格从每吨9000元跌到7000元左右的“至暗时刻”,并且表示“投资大几百万的打粉厂被居民投诉到现在还关门未营业”。

像陈丽一样希望从动力电池回收的“淘金浪潮”中获得财富的人并不是少数,在各大社交媒体上搜寻相关词条,就会有几十万条内容映入眼帘,其中夹杂着不少回收“小作坊”的宣传信息和手工拆解电池的照片。相关资格考证的培训机构也通常以“规模将突破千亿元”等内容来吸引新手小白将动力电池回收当做赚钱的“香饽饽”。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持续提升,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也被很多投资者和创业者视为蓝海,更被视为是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在狂奔发展的同时也潜藏着一系列问题。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这也意味着超七成的退役电池流入了非正规小作坊。

根据相关规定,当电池的容量降低到设计容量的80%时,就便会面临报废、退役,也意味着即将进入回收处理流程。此外,工信部还规定,2016年起乘用车生产企业执行对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提供8年或者12万公里质保(先到达为准),距今正好8年时间‌,这也意味着电池质保到期的高峰即将到来。然而与预测相反的是,目前这一趋势并不明显。

此前,研究机构EVTank指出,2023年中国156家白名单企业锂离子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名义产能达到379.3万吨/年,其中梯次利用产能157万吨/年,回收拆解利用产能222.3万吨/年,再结合2023年我国实际锂离子电池回收量为62.3万吨,也就是说全行业的名义产能利用率仅为16.4%。也就是说,退役电池的供给量还未满足回收市场的“胃口”,甚至目前已有的白名单企业都显得相对“过剩”。

专家指出这是因为2022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导致大量玩家进入回收领域,目前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处于产能快速扩展时期。而现阶段退役电池资源紧张,所以导致供需不平衡,未来这种状况可能随着退役电池资源供给提升而改善。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针对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梯次利用指的是退役电池可以应用在储能、电动自行车等对电池性能要求低的场景,再生利用则是通过提取退役电池或电池废料中的锂、钴、镍等金属材料,重新用于电池生产。现阶段大部分退役电池都通过梯次利用方式进行回收,而再生利用相对较少。

因为梯次利用方式的门槛较低,主要是将电池进行重组利用,这也导致很多不合规的“小作坊”将其作为牟利手段。有老板表示,拆解的电芯和模组一般被改装为电瓶车电池或是充电宝。但这样手工组装出来的产品不仅质量低劣,更毫无安全保障。

一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专家表示,电池回收并不是一项“低门槛”的技术,需要企业具备湿法冶炼产能和高标准的环保设施,但很多“小作坊”都是选择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回收,而那些危险性高、污染性高的材料往往不在企业的回收范畴之中,因为后者增加了相应的回收成本。而废旧动力电池中不仅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电解液中还含有的六氟磷酸锂等高毒性物质,处置不当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小作坊”通常是将没有处理过的废液直接倒到河里。

此外,动力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回落,也直接导致回收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有数据显示,目前1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成本在8500元左右,而通过一系列工序提纯金属之后,所得市场价值仅9000元左右,基本没什么利润可言。

而目前在行业内还未建立起完整的回收体系,尤其是许多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回收体系尚不健全。除部分品牌指定有正规资质的厂家回收再生外,当前汽车厂家对废旧电池普遍采取的方式是招标售卖,价高者得,而“小作坊”因为几乎不用考虑处理污染物的成本,报价能比正规回收企业多15%左右,这也导致不少报废电池流入了不合规回收的企业手中。而掌握资质并且符合规范的“白名单企业”,甚至在货源上比不过“小作坊”。“电池回收大王”格林美集团的董事长许开华也直言:“只有行业前五的企业才能生存。”

即使废旧动力电池代表的是巨大的“宝藏”,但如果没有完善的回收流程和管理,也有可能也是一座存在着极大的风险“火山”。众所周知,动力电池一旦在行驶途中突发爆炸就可能造成车毁人亡的惨状,而那些回收电池的“小作坊”往往将成百上千块废旧电池堆叠在一起进行存储,甚至往往采用手工拆解的方式将电池外壳、电芯等部分进行分离,如果其中一块电池发生自燃,其后果难以想象。

其次,关于退役动力电池回利用的筛选标准和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尽管动力电池退役做储能一直被业内认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应用场景不同也造成两者产品设计与工艺流程存在差异。如何筛选可以利用的退役动力电池并且将实现不同品牌、种类、使用寿命的动力电池进行安全稳定的重组等一系列问题也阻碍着这一利用方式的推广。

出于对储能安全的考虑,国家能源局在去年3月份发布关于印发《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3版)》,明确强调:中大型储能电站应选用技术成熟、安全性能高的电池,审慎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

因此,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做储能仍处于企业试点阶段。专家表示,想要大规模应用这一技术,就必须保障各家车企和电池厂商之间进行全面的软硬件生态协调,才能保障不同品牌动力电池在形成储能系统时不会产生冲突。

对此,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规范化发展,工信部于8月14日就《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公开征求意见,拟对企业布局与项目选址、厂区条件、设施设备、技术工艺、溯源能力、资源利用、能源消耗、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提出要求。

从长远来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仍然前景广阔,但如果供需错位、标准缺失、政策和法规约束力不足等问题仍然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电池回收行业还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