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保利拍卖行,《嵩阳汉柏图》以8736万天价落槌。
这消息在收藏圈炸了锅,也炸醒了河南农民朱云。
他怎么也想不到,两年前被他当做“赝品”贱卖的传家宝,竟是价值连城的真品。
而这幅画的买卖背后,其实是个精心设计的“专家”骗局。
朱云是来自河南的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的家中珍藏着一幅祖传的《嵩阳汉柏图》。
这幅画是他爷爷传下来的,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画作描绘的是嵩山上的一棵古老汉柏,笔法精湛,意境深远。
朱云从小就对这幅画充满好奇,经常听爷爷讲述这幅画的来历和价值。
随着年龄的增长,朱云越发想知道这幅画的真实价值。
他曾带着画作去过几家古玩店请人鉴定,但得到的答案都不尽相同,这让他更加困惑。
直到有一天,他得知《华豫之门》鉴宝节目正在离他不远的城市录制,这让他看到了一个机会。
朱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带着《嵩阳汉柏图》来到了节目现场。
排队等候的过程中,他看到许多和他一样怀揣着宝物前来鉴定的人,有的人满怀期待,有的人则显得忐忑不安。
来的人那么多,自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上台展示的,所以在上台之前,专家们会先过过手看一眼,如果是一眼假的那种就直接pass掉。
刘岩看起来很专业,戴着金丝眼镜,举止儒雅,说话时总是引经据典。
他仔细观察着《嵩阳汉柏图》,不时点头发出赞叹声,这让朱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刘岩对画作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从画作的用纸、笔法、印章到题跋都做了认真的研究。
朱云听到专家的评价,内心既激动又忐忑。
他期待着能够了解这幅祖传画作的真实价值,同时也希望能够印证爷爷曾经说过的话。
刘岩的专业态度和详细解说,让他对这位专家产生了极大的信任。
在节目后台,刘岩不仅对画作进行了专业的鉴定,还向朱云详细讲解了画作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他的博学多才给在场的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朱云对自己的这幅传家宝有了更深的认识。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刘岩对朱云的《嵩阳汉柏图》进行了鉴定后,出人意料地给出了一个相对较低的估价。
他表示,虽然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很高,但并不是乾隆的真迹,市场价值可能不如预期,最多也就值个三万块钱。
听到这个价格的朱云脸都绿了,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视若珍宝的传家之物竟然才值3万块钱。
随后朱云尴尬的笑了笑表示没关系,自己没打算卖这幅画,就留给子孙后代做个纪念意义吧。
谁知听了他的话,刘岩话锋一转表示,虽然这幅画不值钱,但是毕竟年份在那,要是想出手的话,他可以帮忙找人,价格还能再抬一抬。
如果朱云有意出售的话,他可以介绍双方认识。
刘岩的这个提议让朱云看到了希望。虽然估价不高,但能够找到一个愿意高价购买的买家也是不错的选择。
于是,朱云同意让刘岩介绍买家。
没过多久,刘岩就联系到了朱云,说他已经找到了一位对《嵩阳汉柏图》感兴趣的买家。
在刘岩的安排下,朱云见到了这位买家。
买家是一位看起来很有涵养的中年男子,他对画作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在交谈中,买家表示非常欣赏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可以多出点钱把它买下来。
朱云虽然心里还是觉得有些可惜,但考虑到画作已经得到了专家的鉴定,而且能够找到一个真正欣赏画作的买家也不容易,思考再三决定出手。
在刘岩的“帮助”和协调下,双方最终同意以17万元的价格成交。
交易过程十分的顺利,整个过程中,刘岩一直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看上去就是公正地为双方服务。
交易完成后,朱云心里对刘岩十分的感谢,他怎么也没想到估价3万的产品,在刘岩的“帮助”下竟然能卖到17万的价格。
此时的朱云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已经陷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之中。
一年后,朱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则拍卖新闻,他的心顿时凉了半截。
他曾经以17万元售出的《嵩阳汉柏图》,竟然在北京的一场高端艺术品拍卖会上以8736万元的天价成交。
这个惊人的价格让朱云瞬间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当初刘岩的所谓专业鉴定和低价估值,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朱云这才明白,这幅画根本就不是赝品,而是刘岩自己想要低价买下来,而那个所谓的买家很可能也是他的同伙。
他们合谋低估画作价值,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骗取了这幅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得知真相的朱云悲愤交加,他无法接受自己的祖传之宝被人如此欺骗。
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朱云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他聘请了律师,起诉了刘岩。
然而刘岩竟然厚颜无耻的说,艺术品的价值本身就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当时的估价和交易都是双方自愿的结果,不存在欺诈行为。
法庭辩论持续了多轮,然而,由于当初的交易是在私下进行的,并没有影像录音合同等关键性的证据,最终朱云败诉了。
这个判决结果让朱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在获得藏主信任后,这些所谓的专家就会开始贬低藏品的价值。
就像刘岩在鉴定《嵩阳汉柏图》时,虽然口头上称赞画作的艺术价值,但最终给出的估价却远低于实际价值。
这种骗局之所以屡屡得手,主要是利用了普通藏主对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对权威的盲目信任。
骗子们通过精心设计的角色扮演,层层推进,让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圈套。
他们既扮演专家角色,又充当中间人,让整个骗局看起来天衣无缝。
尤其是当涉及家族传承的珍贵藏品时,这种损失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而这类骗局的特点是,往往在法律层面很难认定欺诈,因为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场自愿的交易,这也使得受害者维权异常困难。
所以,“财不露白”的老话儿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不打算出手,最好不要把自己不确定的藏品拿去鉴定,以免被这些骗子盯上。
还有就是,天底下不会掉馅饼,想想就知道,如果说这幅画真的只值3万块钱,专家怎么可能会那么好心的分文不取帮你卖17万呢?
不是受害者有罪论,而是现在的骗子手段真是太高明了,让人防不胜防,所以一定要小心所谓的专家,不要轻易信任对你过度热情的人。
就算是打算出手,也要准备好足够的能证明这件事情真实发生过的证据,这样才能好好保护自己的财务。
信息来源
北方网:乾隆《嵩阳汉柏图》 离奇的身价
环球网:古画被专家鉴定为赝品卖17万 隔年拍出8700万
大同政法:专家花17万骗得乾隆御笔真迹,转手卖了8千万,老农怒而报警: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