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高僧逝世前,他曾对旁人说:我没脸见中央!这位高僧是谁?

翀水流深 2025-01-17 20:59:31

1981年的4月,在福建永泰县的闇亭寺内,住持妙圆法师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寺中僧人纷纷凑在他身边,为其默默诵经。过了一会儿,妙圆法师抬头看向了一个人,仿佛有话要说。

这个人正是妙圆法师的多年好友磐扬大师,看到老友似乎有什么话要交代,磐扬大师赶忙凑了上去。

妙圆法师强撑着一口气,说道:“我对不起党,对不住人民,辜负了中央的委托。我去之后,一定要保守秘密,不要给我的家人写信,也不要向上级报告”。

面对老友的临终恳求,磐扬大师重重点了点头,答应了对方的请求。看到这里,想必有不少人会好奇,为什么一个寺庙的住持会和党中央联系起来,他究竟是谁,为何要磐扬帮其隐瞒?

神秘僧人的真实身份

事实上,妙圆法师和我党确实有着非常深远的联系,只是在很长时间里一直不为人所知。妙圆法师去世之后,磐扬大师一直履行着对他的承诺,从没有和任何人提起已故住持的真实身份。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8年,到1989年的时候发生了变化,磐扬大师在某一天忽然想通了,他决定不再保守这个秘密,要向世人揭破老友的真实身份。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转折,一方面是因为磐扬大师生了一场大病,自觉时日无多,不想让真相就此被埋葬;另一方面,他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一位革命烈士的报道,其去向被视作红军早期的一件悬案,而这个革命烈士就是妙圆法师。

磐扬大师不希望组织上留下这样一桩悬案,很想讲清楚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于是他最终选择违背对老友的承诺。在寺中僧人的搀扶下,来到永泰县的县政府。

面对这位突然造访的高僧,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非常惊讶,一直询问他是否遇到了什么难题。而磐扬大师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强调自己要去见县经史办的工作人员。

在见到经史办的负责人之后,磐扬大师受到了热情的招待。和妙圆法师不同,磐扬大师早在1966年就向组织坦白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就是前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杨道明。

坐定之后,磐扬大师平静地讲述一个震撼在场所有人的消息。他告诉经史办的负责人自己一直都知道失踪已久的前中共闽赣省委书记的去向,表示对方一直待在闇亭寺中,法号妙圆。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永泰县政府的工作人员曾经多次造访闇亭寺,但一直都以慰问磐扬大师为主,几乎没怎么留意过妙圆法师。

没想到,他竟然就是党中央苦苦找寻多年未果的闽赣省委书记钟循仁。

钟循仁是红军早期的优秀组织者,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领导闽赣地区的革命工作持续了很长时间,只是在1935年后逐渐和组织断了联系,后被认定牺牲在叛徒手中。

而磐扬大师所述的事实和中央之前了解的情况有一定出入,这就让不少人好奇,为什么钟循仁在革命失败之后选择了出家为僧?又为何直到去世都不愿意公布自己的真实身份?

初出茅庐便声名鹊起

想要搞清楚这两个问题的真相,就必须了解这位前省委书记的革命经历。1905年,钟循仁出身在江西的兴国县,其年幼时家中条件还不错,早早就在父亲的影响下读书习字。

一开始钟循仁的父亲在私塾教书,一家人勉强能够温饱。可惜的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这位刚正不阿的老师得罪了村里的地主恶霸,被对方从私塾中撵出,只能回老家艰难度日。

这个变故让钟循仁从很小的时候就痛恨地主阶级,对他们压迫大众的行为非常看不惯,一心想要改变这个不合理的局面。

而钟循仁是非常幸运的,他很快就找到了知音。1926年,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开启,被军阀统治多年的江西很快迎来了革命军。与此同时,共产党员陈奇涵等人也回到家乡兴国县开展工农革命。

在这个过程中,钟循仁接触到了共产党员,与对方交流一番后,发现在很多事情上他们都有一致的想法。就这样,钟循仁顺理成章地加入到革命队伍中,并在1927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进入组织后,钟循仁一下子就找到了人生的奋斗方向,积极投身于工农革命运动中。

1928年,钟循仁和一些同志领导了兴国高兴圩农民暴动,随后在家乡建立了高兴赤卫队,并迅速动员很多人加入其中,让兴国县的革命进程大幅加快。

到1929年的时候,钟循仁迎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导师”,毛主席亲自来到兴国县指导工作,带领众人建立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而赤卫队大队长钟循仁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获得毛主席的指点后,钟循仁的进步越来越快,没过多久他便从赤卫队离开,参与到地方的具体事务中,先后担任中共高兴区委书记、兴国县委书记,获得了极大的锻炼。

尤其是在反围剿运动中,钟循仁的表现更是非常出色,多次配合红军与国民党军军队展开作战。

其所在的兴国县是当时国民党进攻的主力区域,在钟循仁的带领下,当地的居民很好地完成了中央交给的坚壁清野工作,并且还为红军收集到了很多重要情报。

而且钟循仁不仅在战场支援上表现出色,他对地方的治理也一直颇有心得。在成为兴国县县委书记之后,钟循仁大力开发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并且还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最后,在宣传领域,钟循仁也表现的可圈可点,在他的领导下,兴国县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发展出了将近3000名红军,在各苏区中名列前茅,获得了中央政府的高度认可。

在兴国县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后,党中央将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了钟循仁,先将其调任永吉泰中心县委书记,之后又升任为福建苏维埃政府主席,开始负责一省的革命工作。

独自撑起闽赣革命局面

进入了更广大的领域工作后,钟循仁的表现依然非常出色,福建省的革命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明显进步。

可惜的是,从1933年开始,国民党对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而这一次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红军在内忧外患之下,未能成功反围剿,不得不放弃已经建立的大量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而钟循仁被中央委以重任,负责新建立的赣南苏区的工作,担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钟循仁赴任之后,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转移的红军主力在于都河上搭建浮桥。

好在他对此有着丰富的经验,带领当地民众迅速完成了任务,保障了红军主力的转移工作。

等到红军主力离开之后,直面敌军的赣南苏区就成为了众矢之的,虽然钟循仁带领部队竭力抵抗,但最终依然无法阻挡国民党的强大攻势。

到1934年11月的时候,赣南苏区的大部分区域都被攻陷,钟循仁不得不带领部队与国民党展开游击战。

一个月之后,红军主力陆续进入贵州,苏区的防守压力越来越大,党中央最终决定将优秀干部派驻到外地,以加强各根据地的领导力量。

而钟循仁就被派去了闽赣根据地担任省委书记,而和他一起搭档工作的省政府苏维埃主席就是其老乡杨道明。

钟循仁和杨道明都是非常有能力的领导干部,此前均作出了非常优秀的成绩。但是此时的闽赣根据地形势非常复杂,不仅要面对国民党军队一轮又一轮的围剿,其内部的领导层也一直有深深的矛盾。

钟循仁和杨道明到任之后,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梳理清楚内部问题,自然无法对闽赣根据地的领导层进行整合。

不仅如此,在1935年的3月,闽赣苏区还和中央失去了联系。

在这种内外夹击的情况下,闽赣根据地的形势变得岌岌可危,钟循仁只能勉力维持局面。就在他逐步熟悉情况,马上要寻找到破局之道的时候,军区司令员宋清泉、政治部主任彭祜和参谋长徐江汉却对革命彻底失去了信心,准备投诚国民党。

虽然杨道明和钟循仁及时意识到了问题,但面对掌控部队的宋、彭、徐三人,他们根本没有反击的实力。

好在宋清泉等人动手的时候出现了纰漏,让杨道明几人顺利突出重围,而彭祜自认为击毙了钟循仁,第一时间便赶回去复命,没有进行仔细检查。

结果,逃出生天的杨道明几人在天黑之后,重新摸索着回到了部队所在地,并且在树林中发现了躺倒在地的钟循仁。他上前探查之后,发现钟循仁还有呼吸,赶紧将对方救走。

1935年5月8日,宋清泉在福建仙游伙同彭祜带领全团630多人投敌叛变,而杨道明和钟循仁二人又彻底失踪。随后,建立时间不长的闽赣根据地很快被撤销。

隐姓埋名,避居山林

在闽赣根据地发生重大变故之后,因为消息中断,陈毅等人过了很久才收到消息。他们第一时间派人去当地打探,却没能获得钟循仁和杨道明等人的消息。

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方面在报纸上发布了一则新闻,宣布宋清泉、彭祜等人带队投诚,并表示闽赣根据地的两位领导钟循仁和杨道明已经被击毙,国军在福建的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因为久久没有收到二人的消息,所以陈毅等人暂时采信了国军的说法,但党中央一直未曾公布钟循仁等人的死讯,还多次派人去寻找。

一直到1950年,隐姓埋名多年的叛徒彭祜机缘巧合下被开国大将黄克诚认出,随后命公安机关将其抓获。

在审讯过程中,彭祜完整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坦言亲手击毙了钟循仁,还宣称杨道明也在宋清泉带队追捕下毙命。有了证人证言后,中共中央这才确认了钟循仁和杨道明的死讯,将其认定为烈士。

但事实上,前文提到过这两位闽赣根据地的领导人都顺利逃出生天,钟循仁虽然受伤颇重,但在杨道明的照顾下还是逐步恢复了健康。等到几个人的身体状况恢复后,他们便一起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当时和杨道明一起突围的还有陈长青等人,在商量一番后,他们决定去赣北的革命根据地。不过,钟循仁和杨道明并没有与其同行,因为他明知道自己目标太大了,根本无法穿过敌人的封锁。

与陈长青等人告别之后,钟循仁和杨道明在永泰县停留了很长时间,为了避开敌人的追捕,两个人决定改名换姓,钟循仁化名谢长生、杨道明化名黄家法。

在深思熟虑之后,他们决定去山上的寺庙中躲避,最好是暂时落发为僧,这样安全性会大大提升。

他们最开始先去了一间名为“九座寺”的寺庙,但因为被住持看穿了身份可疑,当即被拒绝。

不过,住持终究心有不忍,在告别之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项,那就是远离繁华之地的闇亭寺。后者果然接纳了钟循仁和杨道明,他们在此落发为僧,一个法号妙圆,一个法号磐扬。

就这样,钟循仁和杨道明在闇亭寺一待就是几十年,彻底选择了隐姓埋名。哪怕之后新中国成立,他们也没有公布身份的想法。

尤其钟循仁对此极为坚定,因为在他看来,自己辜负了党中央的信任,让闽赣根据地遭受了巨大损失,无颜面独毛主席等中央领导。

哪怕外界寻找钟循仁、杨道明的声音一度如火如荼,二人却始终待在深山古刹中,完全不为所动。

结语

实事求是的说,闽赣根据地遭遇的危机其实罪不在钟循仁,他毕竟是临危受命,而且刚刚赴任不久便遭遇到了国民党的强大攻势,根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内部的整合。

况且根据地还失去了和中央以及友军的联系,能够苦苦维持几个月的时间已经殊为不易。

当时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形势已经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情况下,钟循仁和杨道明坚持革命,战斗到山穷水尽的一刻,已经非常不容易,足以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

参考资料

《追忆解放军出版社原顾问黄涛》——央视网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历史教训》——徐占权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