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璀璨瑰宝,点亮文化之灯

沛槐玩转文化 2024-12-15 02:19:22
一、非遗传承的现状

非遗传承在我国取得了显著成效,总数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10 万余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1557 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 9 万余名。传承保护体系全面建立,保护传承渠道和途径不断拓展,创新发展十分活跃,传播普及广泛开展。

我国非遗传承的现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传承保护体系方面,一系列的名录制度、认定制度、评估制度等全面建立,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无论是非遗项目还是传承人,都能在这个体系中得到有效的认定和保护。

保护传承渠道和途径不断拓展。全国设立了 6700 余家非遗工坊,覆盖脱贫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县,为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经设立了 23 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已经设立了 100 家。这些多样化的保护方式,为非遗的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非遗创新发展十分活跃。各地依托非遗开发的文创产品市场非常活跃、丰富、多样。新产品的开发不仅促进了技艺传承,还让非遗更好地走近消费者、需求者。市场传承成为最有效的传承方式之一,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非遗传播普及广泛开展。各类非遗展、非遗节的举办促进了各方对非遗的认知,调动了全社会关注非遗保护传承的积极性和热情。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非遗里的中国》,产生了非常广泛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推动了非遗的传播和传承。

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得益于各级人大、政府积极推进非遗相关立法,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同时,通过建立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推进区域性整体保护,以及加快传承体验设施建设,我国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日益健全,传播普及水平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非遗资源总量近 87 万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10 万余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 1557 项(包含 3610 个子项);43 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位居世界第一。这充分展示了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强大的文化实力。

二、非遗传承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宝贵财富,在当今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保持民族个性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蕴含着中华民族世代赓续的文化基因。它包含着影响社会现实、维护民族文化统一性的基因,所蕴含的浓浓中华之情,是促进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不同的非遗项目,如民间传统知识、传统手工艺等,都承载着民族先辈的智慧和情感,是民族认同感和历史感的重要来源。例如,浙江的 “嘉韵” 非遗国潮市集、湖北的 “锦绣中华、楚楚动人” 非遗时装秀等活动,展示了各地的非遗特色,激发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非遗的传承也保持了民族的个性特征,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具魅力。

是宝贵的资源和精神宝藏,具有经济价值和时代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等。从资源角度看,非遗是一种宝贵的经济资源,如山东淄博的琉璃烧制技艺通过市场推广,不仅实现了出口量的突破,还带动地方旅游业成为经济振兴的重要动力。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各具特色的雕塑文化、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美味可口的饮食文化等,都是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资源,对这些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认真梳理和挖掘,将会极大地开拓文化经济的资源范围。从精神宝藏角度看,非遗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财富,能够充分展示出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例如,京剧和昆曲以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与精神气度,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当今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消费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非遗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其时代价值也日益凸显。

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机遇,展示中华民族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旅游业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机遇。以忻城县为例,当地以 “小马仔” 为载体,在土司老街连续举办了六届 “中秋小马仔供月” 活动,每年吸引数万名游客,提升了旅游品牌影响力。同时,非遗也通过各种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如在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中,“云游非遗・影像展” 和 “非遗购物节” 通过网络视听和电商平台等现代形式,让非遗传播更为形象、立体、沉浸,大量非遗产品飞向外面世界,服务着人们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此外,非遗还可以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宝山区高境镇妇联组织开展的非遗文化传承系列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让亲子家庭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心。非遗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关注各民族非遗的生活实践和日常形态,保护传承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将各民族非遗自觉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例如,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能够以非遗为纽带连接各族人民,以非遗滋养各族人民的生活,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非遗进一步融入现代生活,有效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官渡区从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互学互鉴三个方面深入实践,让非遗真正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社会发展的产物和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影响了不同民族交往交流的生活历史和文化实践,在互学互鉴的时代传承中,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三、非遗传承的方式方法

非遗传承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以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彩。

1. 以人为核心,让非遗 “活” 起来。

非遗是以人为核心的活态传承,综合考量非遗传承人、传播者和消费者的特点至关重要。传承人作为非遗的核心承载者,他们的技艺和经验是非遗传承的关键。对于传承人,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提高他们的待遇,举办公益研修班,提供资金补助等,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非遗传承事业。同时,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和外部优质资源,提升传承人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积极培养下一代传承人。

传播者在非遗传承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举办非遗专项培训班、利用新媒体平台等,向公众展示非遗魅力,增强非遗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则直接影响着非遗的发展方向。了解消费者的特点,开发出符合他们需求的非遗产品和服务,能够为非遗 “网红” 市场注入更活跃的生命力。

例如,安庆的老字号企业中有不少非遗项目,如痘姆陶器烧制技艺、胡玉美蚕豆辣酱制作技艺、余良卿鲫鱼膏药制作技艺等。这些企业通过加大非遗技艺传承,留住了儿时的 “味道”,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胡玉美坚持天然晒酱工艺,人工翻酱六个月以上,保持了产品传统的口味;老字号绿豆糕、鸡蛋糕等坚持手工制作,材料 “原汁原味”,给大家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2. 运用数字媒介技术,让非遗更可 “感”。

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加持能够让非遗 “听得见”“摸得着”“带得走”。数字技术为非遗的展示和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使非遗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然而,也应注意数字媒介展现非遗文化的局限性,避免让非遗品牌塑造止步于表面、流于形式。在利用数字媒介技术时,要注重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不能仅仅追求形式上的新颖。例如,可以通过制作高质量的非遗纪录片、举办线上非遗展览等方式,深入展示非遗的历史、技艺和价值。

从衢江出发,探索浙江省数字赋能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衢江区积极探索 “非遗资源 + 数字体验 + 技术创新” 的融合模式,通过搭建数字化场景和直播平台,丰富了古砖瓦烧制技艺、茶灯戏等非遗项目的数字化呈现方式,提升了非遗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的第二届非遗数字论坛强调了数字化赋能非遗传承的重要性。数字化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使非遗保护工作在记录、展示、生产、销售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同时也应理性构建非遗的数字化,正确认识到数字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能只重 “形” 而忽略 “文化内核”。

3. 合理推动非遗品牌开发,让转型更有 “序”。

提升非遗产品设计与制作水平,推进非遗品牌转型升级是当前非遗传承的重要任务。应进一步提升非遗产品设计与制作水平,在原汁原味保持非遗产品形态和文化精髓的前提下,扩大非遗的品牌影响和产业链条。

在产品设计方面,可以将非遗手工技艺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如国潮风等,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同时,要加强老字号企业知识产业保护力度,积极推进 “老字号” 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机制,加大力度培养传承人,使 “老字号” 传统非遗技艺完整传承,产品和服务品质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景德镇的非遗产业带扶持专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抖音电商推出非遗产业带扶持专项,助力对以手工制瓷技艺为核心的具有景德镇特色的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日常经营培训、商品卡流量扶持、达人溯源直播等多项举措,未来一年带动非遗产业带商品销量超 3000 万件。徐窑陶瓷的非遗传承人代表徐志军在抖音巨大的流量推广下,桃和花卉系列单杯销售量达到了 6 万件。富玉陶瓷董事长吕雅婷创新研发出翡翠微晶玲珑釉和五彩玲珑釉,并创立了文化创意品牌 weno,通过抖音讲好陶瓷故事,打开了景德镇瓷器的销路。

四、不容错过的非遗宝藏推荐

非遗宝藏犹如璀璨星辰,散落在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其中,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多达 43 项,每一项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历史记忆。昆曲,作为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其唱腔极具艺术性,对中国近代戏剧剧种影响深远。古琴艺术,有着 3000 多年的历史,弹奏古琴不仅是音乐演奏,更是一种情感交流与个人修养的体现。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集歌、舞、乐于一体,是维吾尔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蒙古族长调民歌,以其悠长的旋律、丰富的节奏变化和独特的演唱方式,赞美着草原、山川和生活,与蒙古族的田园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除了这些国家级的非遗瑰宝,石景山也有着令人惊艳的非遗好物。京式旗袍传统制作的盘扣文字书签、胸针 & 耳环系列,将传统盘扣工艺与石景山区的花卉植物元素完美融合。盘扣文字书签以真丝素缎为材料,采用硬盘扣工艺纯手工制作,文字图案、传统纹样如意与盘扣元素巧妙结合,搭配手工刺绣旗袍,雅致实用又富有中国特色。胸针 & 耳环系列作品灵感源自承恩寺千年银杏古树、楸树、国际雕塑公园的玉兰花以及八大处公园的红叶等,造型精美,寓意丰富。银杏胸针以两片银杏叶为造型,寓意永恒的爱与长寿;楸花晴雪胸针将楸树花造型与 “西山晴雪” 香方结合,传递中式审美风韵;玉兰花耳环含蓄静美、高洁典雅;枫叶耳环则兼具贵气与喜气,为服饰增添独特亮点。购买渠道为石景山区非遗中心(区文化中心 7 层)。

山人有妙集和香制作的《法海龙云》线香礼盒、四季香礼等产品同样独具魅力。“和香制作技艺” 于 2021 年 9 月入选北京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香制作取材石景山区中草药和天然香草,结合古香道、慈善寺文化元素,经过 30 多道传统工序制成。《法海龙云》线香礼盒中的香品采集法海寺千年白龙松皮,配以印度老山檀、沉香柏等天然香材,芳香怡人、气韵醇和,还具有镇定安神、调节气血、驱虫避疫等作用。礼盒的祥云图案取自法海寺殿内三世佛像背后壁画,寓意吉祥喜庆。四季香礼的四款香分别代表四季,白檀、惠安、金桂、降真各具特色,对应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功效。此外,还有《福枕》马鞍款礼盒,枕中充盈着达原香的和香香丸,由多味精选药材秘制调配而成,具有愉悦身心、安神助眠的效果。古道茶香则围绕模式口驼铃古道设计,茉莉双窨的香片饮罢唇齿留香。购买渠道同样为石景山区非遗中心(区文化中心 7 层)。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文创的螺钿镶嵌《十二花神》玲珑首饰盒、虎皮漆珠胸针系列等也不容错过。《十二花神》玲珑首饰盒采用金漆镶嵌螺钿镶嵌工艺手工制成,一套 12 件,以每月花神为主题,配以雀鸟、蝴蝶等,用彩螺精心镶嵌,玲珑剔透、色泽莹润,彰显了金漆螺钿镶嵌工艺之精湛。虎皮漆珠胸针系列采用金漆镶嵌虎皮漆工艺手工制成,装饰物材质丰富,纹理清晰,层次丰富,色彩明亮,典雅美观,寓意事事圆满,百事顺利。此外,还有雕漆创新工艺国色天香首饰盒和宫毯文创鼠标垫。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