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人们为什么会形成成见?是因为人们对某一个事物或某一个人的看法有趋同点,这些趋同最后形成了共同的观点。而群体共识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就像宋丹丹和陈佩斯,大家已经认可他们为喜剧人物,他们如果演悲剧人物或者在影视作品中不搞笑,观众们就接受不了。这也限制了陈佩斯和宋丹丹的演戏戏路和职业生涯,但任他们怎么尝试也没用。
在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中,天才是和叛逆以及特立独行挂钩的,不叛逆的人是很难被人接受为天才。例如爱因斯坦,一直都在传他小学时候数学不好,是因为靠努力才发现了相对论。爱迪生小时候也很笨,因为勤奋,才成为了大发明家。那句被篡改了的“成功=99%汗水+1%灵感”的励志名言还在广为传颂。这样的故事为什么会被编出来还流传甚广?是因为相当一部分人从心里不认可他们是超级天才,不惜伪造故事来安慰自己和误导别人。
在围棋上也是如此,风流倜傥的范西屏被认为是天才,而敦厚儒雅的施襄夏则一般不认为是天才。这就让人感到很莫名其妙,同样是同时代水平不相上下的并列棋圣,大家对他们的看法却是如此的不同。
马晓春是中国公认的围棋天才。但是不少人却从心里不愿认可常昊是天才,而是着重强调常昊的勤奋、专注和不屈不挠的韧性。并且委婉地表示,如果马晓春能有常昊的勤奋,常昊能有马晓春的才华该多好!
即便是常昊拿到了三个世界冠军八个世界亚军这样骄人的战绩,哪怕常昊是世界棋坛唯一能抗衡李昌镐的70后棋手,也改变不了人们内心的固有成见。相反成绩不如常昊的罗洗河却被人们视为围棋天才。人们也是常常叹息他学围棋不专注,不勤奋,没有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是因为在常昊不符合人们心目中认为天才应该有的样子。所以很多人更认可常昊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而不是傲狂视物的天才。其实常昊九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国家围棋队,名扬国内,当时的中国围棋爱好者谁不知道天才少年常昊呢?但随着常昊稳重成熟的风格定型于人们心中,很多人反而不认可常昊是天才了。如果现在列一个中国围棋天才的名单,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把常昊列进去,这就是偏见形成的力量。
韩国著名棋手徐奉洙就更有意思了,虽然徐奉洙获得过1992年第二届应氏杯的冠军,而且还是在战胜了藤泽秀行、武宫正树、赵治勋、大竹英雄等日本超一流棋手的基础上获得的。其冠军含金量无可比拟。并且在1996年~1997年的第五届真露杯三国围棋擂台赛中,以九连胜一杆清台,扫落了当时参赛的中日棋坛所有最顶尖高手。但是徐奉洙依然不被主流围棋界和相当一部分围棋爱好者视为超一流棋手。和徐奉洙一个时代的超一流棋手,是日本的大竹英雄、林海峰、武宫正树、加藤正夫、小林光一、赵治勋、韩国曹薰铉以及中国聂卫平,他们并称为当世八大超一流。为什么不把徐奉洙加上,并称九大超一流呢?加藤正夫和聂卫平都没有获得过世界冠军,但是他们是公认的超一流。获得了应氏杯冠军的徐奉洙反而不被认为是超一流,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因为徐奉洙是土生土长的韩国棋手,他的风格与当时主流的日本本格围棋格格不入,难入主流围棋界的法眼。徐奉洙绰号“野草”和“野战司令”,绰号就代表着社会对一个人总体形象的浓缩和盖棺定论。例如曹薰铉是“围棋皇帝”,李昌镐是“石佛”,柯洁是“柯洁大帝”,这就代表人们对他们的整体印象。
因为这个原因,第一届应氏杯主办方甚至拒绝邀请徐奉洙。好在上天是公正的,虽然背负了很多偏见,但是常昊和徐奉洙的职业生涯都是完美的,他们用骄人的战绩打脸了那些质疑和否定他们的人,在世界棋坛上留下了深深的个人色彩烙印。
徐奉洙世界冠军,拿的还是分量最重的应氏杯。三国赛一届9连胜清台,他不是超一流谁是?
柯洁不是柯大侠吗?看我眼色行事?怎么是柯帝?
老聂是中国围棋界的耻辱,聂0世冠谁都比他强
去打下常昊全集,是我我都羞于出版
常是天才,只是有人比他更天才,徐就算了,真不是天才。
真正的天才是钱大钱宇平,可惜为情所困,脑子出了问题,否则钱大一出,天下皆平!
徐奉洙、刘昌赫在我眼中都是不世天才,至少要比聂大嘴强得多,徐奉洙在应氏杯能串烧那几大超一流会是运气?
徐是十七八岁才学棋的自学成才的世冠,棋艺有不足!科班的人,噍不起他,谁知他知耻后勇,连夺应氏杯、世快擂台赛杯和韩名人五连霸,到今天,一头白发,仍在去棋院找人研棋下棋,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种棋士!!!!!
在我心中两人皆是天才
凭着高明的棋技所向无敌会被称为天才,但也有很多人是凭着稳健无破绽的棋路等对手出错再抓住获胜,这样的人胜率也很大,就是棋类的磨控打法,也就难被别称为天才。
常昊就是属于那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流鼻涕]
徐是野棋赌棋,书房棋一时不适应
无它,这两位输的比较多!常昊输给李昌镐太多;徐奉洙输给曹薰铉太多。
说得一点儿不错呀。
能夺取应氏杯冠军的,肯定是超一流。
下棋还是讲究天分,老聂马晓就是爱好太多,用功不如石佛师徒。
是不是天才,是根据所下的棋来决定的,围棋界自有判断标准,绝不是单纯靠胜负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