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原本是老人安享晚年,享受余生的最后落脚点。
可如今的养老院却充斥着“吃绝户”和“翻床率”等各种潜规则,让那些老人们的生活变得水深火热,有些老人还因此早早丧命。
那么,“吃绝户”和“翻床率”到底是什么?养老院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吃绝户”到底是什么一般情况下,老人来到养老院后,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检查。
与公立养老院不同的是,部分私立养老院还会在老人入住前,根据子女的经济情况,以及来看望的次数给他们分出三六九等。
你以为在这个等级中,子女有钱有权的是排位第一名的?事实上,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他们养老院的等级长高到低是:子女频繁来看望的老人、老人一打电话就迅速赶到的、子女在外地的、压根就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去世的。
所以,没有子女的老人往往处在养老院食物链的最底层。
据说,有些昧良心的养老院还会和这部分老人签署协议,大概内容是养老院可以免费给他们养老送终,但在他们死后,必须自愿将遗产留给养老院。
这就是所谓的“吃绝户”,虽然条件看起来不是很合理,毕竟是自己攒了一辈子的钱,但由于这些老人无依无靠,为了生存,只好答应签署这个协议。
你以为签完协议后,养老院会好好给他们养老送终?
实际上,这部分无儿无女的老人,是最容易遭到护工和其他老人欺负的群体。每次被殴打或谩骂之后,他们也只能默默忍受,因为没人会愿意为他们撑腰。
这些老人在养老院里生活得特别小心翼翼,他们最怕的事情就是生病。
小病还好,要是生个什么丧失自理能力的大病,那就真的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任凭护工对身体进行粗暴护理。
更可恨的是,部分养老院在区分开老人的经济条件后,会对老人们进行区别服务,给经济条件好的老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用的护工也是最专业的。
而那些经济条件一般,或者压根就没多少钱的老人,遭受到的待遇往往比较差。有些护工知道老人没权没钱,还会偷偷虐待和谩骂老人。
如果有官方人员前来检查,护工便会突然变一个嘴脸,一边假惺惺地给老人按摩,一边恶狠狠地眼神警告他们不要说出去。
为了不引起麻烦,就算老人再怎么无法忍受,也不敢为自己遭到的虐待发声。
2024年10月16日,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家养老机构就被曝光:长期虐待残障老人,将他们囚禁在阴暗狭小的房间里。
对于这种情况,养老机构竟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那些老人都是智力有问题,有的人发起病来不仅会乱喊乱叫,还常常随地大小便,甚至还会故意打骂医护人员。
养老机构强调,将老人关起来的目的不是想囚禁他们,而是避免发生伤害,对他们集中统一的“保护”和管理。
可这样的行为真的是在“保护”老年人吗?
据悉,这个养老机构自开办以来,一共收住了120多名有智力缺陷的老人,床位费和护理费是每个月3800到5000块钱不等。
事件曝光后,该养老机构曾承诺会尽快整改,可当记者多日后再次打电话询问情况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一会儿说“不好说”,一会儿又说“已经在整改”。
养老院这种对财产和尊严的践踏是大家都不愿意经历的,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那些被“吃绝户” 老人的无奈。
除了“吃绝户”之外,养老院的“翻床率”也是个充满争议和讽刺的现象。
追求利益的“翻床率”“翻床率”指的是,养老院里的床位在老人去世或离开后,可供容纳新老人入住的比例,反映的是养老院的入住水平和床位利用率。
正常情况下,“翻床率”越高意味着养老院的死亡率越高,服务质量也不好,但我国的养老市场却与之截然相反。
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化养老院来说,他们往往将“翻床率”作为一种竞争优势。“翻床率”越高,意味着养老院有更多空余床位,可以接纳新老人入住。
所以,很多养老机构不希望自己“翻床率”太低,这样保证自己能时刻拥有稳定的客源。
为提升这一数值,很多养老院不惜采取各种措施,频繁调换老人们的床位,将空间大、通风好的床位留给新入住的老人。
更离谱的是,每经历一次床位的更换,养老院还会再次收取一次费用,完全不考虑老人们的感受。
对于一些本就患有某些呼吸道疾病,或者行动困难的老人来说,这样频繁的换位置会大大增加疾病复发的风险。
由于过分追求“翻床率”,养老院往往会忽视对老人最基本的照顾,就算老人已经出现了某种健康疾病也得不到及时的处理。
有细心的儿女可能会发现老人精神状况不好,为逃避责任,养老院也只会用“没休息好”、“没吃药”等无关痛痒的话来回复。
这些老人在子女的监督下,还是能再次引起养老院的重视和照料,但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们,一旦患病,黑心的养老院就会故意拖延治疗。
为尽快提升“翻床率”,有的养老院对这些老人甚至不管不顾,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这些乱象让我们看到了养老院如今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利益面前,越来越多人开始赚昧良心的黑心钱,而老人们的处境也越来越糟糕。
现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养老院的问题必须要尽快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切实解决。
只有真正地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消息来源:
央广网:养老市场现错位:民办养老院用押金投资赚钱成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