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出海,有几成胜算?
2024年2月22日,小鹏汽车(以下简称“小鹏”)官宣,与阿联酋经销商集团Ali&Sons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至此,小鹏已在中东非5国市场(阿联酋、埃及、阿塞拜疆、约旦、黎巴嫩)与5家本土经销商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二季度起,小鹏多款车型将在以上5个国家上市交付;此外,小鹏将在年内扩展包括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在内的其他欧洲市场,打造“聚焦欧洲和潜在的中东非地区”的小鹏出海2.0版图。
在2月18日的内部开工信中,何小鹏就明确表示:“很多友商都在收缩,不敢投入,我觉得这反而是我们的发展机会。”逆势向前,成为小鹏2024年的战略定力。而在战略端,小鹏率先打响了出海战。从未来走向看,小鹏出海,又有多少胜算?
方得汽车分析解读。
小鹏“再”出海
这不是小鹏第一次尝试出海。早在2020年,小鹏就开启了海外销售之路。彼时,100台小鹏G3i率先登陆挪威(整车出口),并在当年开启交付。此后小鹏P7、P5、G9等车型接连登陆欧洲市场。
在产品布局加速的同时,小鹏在海外销售渠道端的布局也逐步拉开。除了与欧洲本土经销商集团的合作外,小鹏在2022年开始在欧洲布局直营体验店。彼时,小鹏首次提出“直营+授权”的中国品牌出海2.0模式。
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小鹏以往的出海规模不大,效益也并不突出,往往处于“花钱卖吆喝”的阶段。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小鹏累计出口达3261辆。其中,小鹏P7和小鹏G9是出口的主力军,2023年的累计出口销量分别为1004辆和2030辆,合计占比达93%。以2023年销量数据来看,出口仅占比小鹏销量的2.3%。
因此,很多新势力品牌在2024年的战略重心并不会聚焦于出海,理想汽车CEO李想在2023年曾直言,在2025年前,不会考虑海外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鹏在2024年战略布局的第一枪,仍是打向了出口。在开年公开信中,何小鹏将2024年定义为“小鹏国际化V2.0的第一年”,年内,小鹏要在欧洲、东盟、中东、拉美、大洋洲等区域布局核心市场、深化产品的智能化优势、加强产品的本地化适配,从产品、智能驾驶、品牌全面打造全球化新路径。
这也展现出小鹏要将国际化打造成新优势的决心。
从宏观趋势来看,中国乘用车出口业务在加速增长。2023年,国内乘用车出口达414万辆,同比增长了63.7%;新能源乘用车出口超120万辆,同比增长超77%。2024年,不少媒体机构预测,国内乘用车出口预计稳定突破500万的关口,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预计达到180万辆的规模。
这也是小鹏再战出海的机遇,但挑战仍然存在。
危险大于机遇?
其一是贸易壁垒的直接影响,尤其在欧洲市场内。2023年9月,欧盟委员会官宣,将启动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
2023年10月,吉利、比亚迪和上汽集团被列入反补贴调查的首份抽取名单中。从实际影响来看,反补贴调查一旦生效,最终对采取整车出口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将影响巨大,CKD出口的车企仍有生存空间,因为欧盟反补贴调查的目标对象为生产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尤其是小鹏这种以本土经销商销售为核心,没有在国内以外地区设立直属工厂的新势力品牌,在出口欧洲市场方面,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其次是其他车企在出海领域的全面加速,在挤压小鹏的潜在市场。在小鹏2024年的出口市场内,都有其他友商的“身影”。在欧洲市场内,吉利领克、上汽名爵和比亚迪“三足鼎立”,是欧洲市场内新能源进口占比最高的三家国内新能源品牌;在东盟市场内,主要进口需求为低端经济性新能源车型,比亚迪、哪吒、埃安(泰国市场为主)等品牌率先入局,并与本地政府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建厂);在拉美市场,比亚迪(巴西、智利)、特斯拉(墨西哥)在年初纷纷加码,双方均有意做大拉美市场;大洋洲市场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汽车进口表现最突出的是上汽名爵,国内其他品牌仅比亚迪杀入了前十,其余均为海外品牌。
对于小鹏来说,目前出口选择中的最佳地区为中东市场,或者更具体一点,就是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两地对高端车具有更强的需求,且市场对新能源车有更高的接受度。
这也是小鹏在2月22日与阿联酋汽车经销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宏观出口趋势虽然向好,但出口环境对当前的小鹏并非有利,尤其在持续亏损的背景下,大规模推动海外市场,可能会收获部分销量的增长,但支出与收益的比例未必均衡。
此外,如果只兼顾经销商模式,后市场服务和零部件供给也将成为难题,这些都是围绕出口市场可能存在的潜在隐患。
但何小鹏对此保有着持续的乐观。
小鹏出口的秘密武器:滴滴、大众和智驾
从影响因素来看,智驾是小鹏出口的根本指引。
在1月的活动中,何小鹏对2024年小鹏智驾在全球市场的铺开制定了详细的规划:要在2024年—2025年两年内实现全球范围内高速NGP与XNGP的研发与落地。
当其他车企仍聚焦于国内市场的高阶智驾普及时,小鹏已经开始积极谋划全球市场的智驾推动,致力于在全球市场内将新能源竞争拉向智能化竞争。
而智能化的普及,绝对离不开产品的落地应用。从这个角度看,小鹏的出口加速是智能化普及的坚定基石。
此外,在产品端,小鹏的全球化视野正在铺开。
2023年内,小鹏与大众、滴滴接连达成战略合作。在与滴滴的合作协议中,明确强调双方将在Robotaxi以及国际市场方面进行合作展开,为小鹏汽车引领电动汽车智能化、共享化、国际化带来巨大增长机遇。
而在今年下半年,小鹏与滴滴合作的首款车型MONA也将正式发布。从产品定位看,这款车型也或将成为小鹏首款意义上的国际性车型。
而与大众的合作虽然面向于国内市场,但大众的供应链体系等优势也将间接赋能小鹏。同时伴随着小鹏出海的加速,不排除与大众建立在欧洲市场的战略合作关系。类似于近期Stellantis集团计划在意大利生产零跑汽车,小鹏与大众在未来出口方向的合作,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从短期看,小鹏的出口弊大于利,短期内的高成本与低收益并不平衡;但是从长周期看,在全球市场的广布局与智驾领域的率先铺开,有利于小鹏打造领先的规模优势。
但核心问题是,小鹏能否穿越长周期,平稳走向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