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历史中,出现过400多位皇帝。在这其中,有多少皇帝曾做出过功绩被人们记住,有多少皇帝给后世留下骂名,又有多少如水花般静静没入历史长河之中?
汉朝的汉武帝刘彻,是历代帝王中极为突出的一位。他16岁就继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所建功业良多,对当时社会和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位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千古一帝,也很值得我们琢磨。
汉朝在“文景之治”下进入了一段好光景,刘彻即位后所要做的便是好好“守成”,但既容易也不容易。刘彻并没有只限于守业就满足,而是有着雄心壮志去进行突破和改变。
意气风发的少年皇帝,在面对太后专权时就懂得平衡势力、低调蛰伏、韬光养晦,还常常以微服游猎、不务正业的样子来自保实力,让太后放下戒心。
但他内心壮志不灭,一直隐忍到即位六年后窦太后去世,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这份心机、耐力和志力已经非常人可比。
从两次外邦小国发生的战事可以看到年轻的汉武帝对帝王术的纯熟拿捏。公元前138年,刘彻19岁,即位不过三年。这一年,外邦小国东欧国被闽越国围攻,向汉朝求救。
刘彻顾虑到王太后的看法,特意向舅舅田蚡请教,又为免让窦太皇太后误会而不调用虎符,只派庄助一个人持使节去悄悄发郡兵解救东欧。
到了公元前135年,刘彻22岁,窦太皇太后去世,闽越又进攻南越国,南越向汉朝求救。这一次,大权在握的刘彻直接发兵。后来闽越国发生内讧,王族兄弟相争,闽越王被弟弟除掉,汉军兵不血刃而胜。
但这还没完,刘彻罢兵后,特意在闽越国另立一个王室,和弟弟同时为王,使得他们内部不断内斗,将来再行征服。可见刘彻年纪轻轻便颇有心计手段。
回到刘彻还是19岁的公元前138年,这一年,张骞从一名郎官被任命为汉使,肩负起出使西域的重任。途中历经艰辛,直到十多年后才回到长安,也成就了汉武帝凿空西域、解决匈奴问题的壮志。不得不说刘彻年少之时便目光长远、深谋远虑。
刘彻很重视思维道德建设,尊崇儒术,常常向大儒请教学习治世之道,如申公、董仲舒等学士大家,还将经学定为官学,这也影响到后世的学说和社会思想的发展。
23岁时,刘彻发布了一条诏令,要求郡国“举孝廉”,也就是举荐有孝行有品格的人来任官。这也成为两汉时期重要的人才制度。
汉武帝的一生虽然坚韧机敏、勇猛强悍,做出过许多功绩,但也曾做过一些不明智的决策,产生过一些不良的影响和破坏。
他在位期间曾发生过两次有名的巫蛊之祸,都牵连甚广,影响甚大。一次是公元前130年,刘彻27岁之时,借机对行巫术的陈皇后及有关的三百多人进行了清理,废除了后位,也终于摆脱了窦太后对他的影响。
三十九年后,66岁的刘彻轻信并放任酷吏江充耍手段,掀起了第二次巫蛊之乱。这一次,不只皇后卫子夫引咎自尽,连太子刘据也被指谋反而被迫自杀,卫氏外戚集团受到沉重打击。
最是无情帝王心,尽管事后刘彻醒悟过来,为太子感到忧伤,惩治了一些人员,还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又写了一份《轮台诏》进行反思。表面上看,汉武帝因为年老多病而被佞臣蒙蔽,做出这些昏庸无情的决定,其实他也通过这些手段彻底清理了外戚集团,维护了皇权。
人性是复杂的,对于汉武帝这样一位身居高位的帝王,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产生的影响,又是复杂的。他有伟大不凡的一面,也存在人性的弱点。
戴波老师的这本《有为:汉武帝的五十四年》以汉武帝刘彻为“男主角”,以他在位五十四年的时间主线编写一部编年史,串联起在这半个多世纪中与汉武帝有着关联、陆续登场的人物和发生的历史故事。
通过对《史记》《汉书》等典籍的梳理解读,按汉武帝在位的不同年号和每一年所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勾连和分析,脉络清晰地再现了汉武帝五十四年的帝王生涯之路,生动地勾画出一位大汉帝国统治者的鲜活形象,也揭开这段风云变幻的王朝历史。
我不得不惊讶,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治世之策就发生在汉武帝年少之时。登上皇位后,他便显现出帝王之势,迅速进入这个角色,将他的抱负付诸于行动,既有年轻人的冲劲,也有成年人的沉稳,可以说是年轻有为。
跟随着刘彻的成长足迹,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汉武帝有着怎样的性格和行为表现,看到个人的成长变化和人性的复杂。也可以看到,一位千古帝王是如何从年少时便肩负起王朝的重任,面对诸多挑战和压力,一年一年、一步一步地成长为一名统御天下挥斥方遒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