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龄奇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在第2次长沙会战后被执行军法的第74军58师师长廖龄奇来说,他有“取死之祸”却没有“取死之罪”。
说他有“取死之祸”,是因为无论是他的直系长官王耀武,还是上级领导薛岳,乃至于他在74军的同僚,对他都没有好感。以至于在他身陷囹圄的时候,竟无一人肯为他说好话。
说他没有“取死之罪”,是因为他虽然在第2次长沙会战74军遭受到重大损失的时候,没有整理部队,反而带着部分残部脱离了战场,犯下擅自脱离部队之罪。可这个罪名和他被执行军法时的罪名“临阵脱逃”相比,无疑要轻了很多。
擅自脱离部队的罪名的处理结果或是免职,或是囚禁,都罪不至死,而“临阵脱逃”,可是个板上钉钉的死罪。
那么,作为一位毕业于黄埔四期,拥有留洋经历,又是74军首任军长俞济时的得力干将和主力师师长的廖龄奇,究竟是如何“屈死”的呢?
严格来说,第2次长沙会战并不能被视为一场胜仗。
因为在这场会战中,薛岳先是中了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明打大云山,实渡新墙河之计,把驻守在新墙河的川军杨森集团军调往大云山,以至于在新墙河一线露出了破绽,让日军很顺利地渡过了新墙河。
紧接着,薛岳为了稳固二线阵地,又把本该用于机动作战的第十军和第74军提前动用,造成长沙城防空虚。
而且,在这期间,第9战区的密电码也被日军破译,使得第十军和第74军的动向全部被日军掌握,让日军有充分时间调动主力对这两个军进行打击。
第十军仓促应战,军部被日军骑兵偷袭,军长李玉堂遇险,几乎性命不保。
第74军的情况稍好,由于天气的原因瞒过了日本空军的侦查半天时间,才得以能够布置阵地。可随即就遭到了日军的疯狂攻击。当阿南惟畿得知74军的确切位置后,下令第3、第6师团放下一切任务全力攻击74军,为了增强攻击力量,还把第十一军直辖的坦克联队和重炮联队也派了上去。
要知道的是,日军第3、第6师团可都是拥有4个步兵联队的甲种师团,兵力都在3万上下,又各自拥有一个炮兵联队,再加上坦克联队和重炮联队的加强,无论从兵员数量上还是火力装备上都要超过74军几乎两倍以上。
74军遭此打击,损失惨重,连军长王耀武都差点被俘。据他事后对人说,在危急时刻,日军离他不过十余米远,幸好他藏身草丛未被发现。
第十军和74军遭到严重打击,长沙周边再也没有一支强有力的部队,长沙被日军攻陷。
虽然长沙随即就被赵季平师收复,可这对于在蒋氏面前信誓旦旦要保住长沙的薛岳来说,这就是个无可洗刷的污点。
在这一战中,阿南惟畿基本上实现了他的目标,即尽可能的歼灭第9战区主力。至于攻占长沙,那不是日军的目的。因为即使攻占了长沙,日军也没有能力固守,漫长的补给线就能把日军拖垮。
图片来自网络
而对于薛岳来说,虽然收复了长沙,但毕竟曾经失去过,这有损于他的荣誉。而且,第9战区主力第十军和第74军都被打残,让他根本无法在蒋氏面前交代。
因此,选择替罪羊,选择谁来当这个替罪羊,是薛岳当时面临的紧迫问题。
1941年10月16日,蒋氏飞临南岳衡山,召开军事会议。
蒋氏一下飞机,就给此次会议定下了调子,即,不是庆功会,而是检讨会。
在蒋氏看来,第2次长沙会战之所以打成这个样子,责任应该由薛岳来负。
1次长沙会战中,第9战区之所以能够获胜,关键在于薛岳充分利用了第9战区的地形和民情,采用了大纵深的梯次配置,逐次抵抗,不在具体的“点”上与日军拼消耗,然后将敌引至预设地带,采用伏击、侧击的战法,既打击了敌人,也没有丢失空间。
可在此次会战,薛岳的部署完全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主力部队没有配置在外线,反而放在了正面。
而且,第9战区三个主力军第十军、第26军和第74军,还是逐次进入战场,这就给了日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而造成这一切的,都是薛岳中了阿南惟畿明打大云山,实渡新墙河的计策,把用于防守新墙河的主力调走,露出了破绽。
新墙河防线过早的失去,造成二线的第37军和99军为了掩护三线部队的展开,只能在汨罗江一线的正面拼死抵挡日军,可又不是对手。薛岳也只好把第十军、26军和74军投入了战场,并且还都摆在了正面。
所谓是“一步错步步错”,薛岳在第2次长沙会战中失了先手,造成了以后步步被动。
如果薛岳不是太过于在意长沙城的得失,这个仗就不是这个打法了,他完全可以放弃长沙,以得力之一部阻断日军的后续部队,其余各部撤往两翼对日军进行反包围。待到日军疲惫之时再予以反击,定可获得不俗的战果。
可长沙是薛岳的“面子”,为了这个“面子”,他下令各部都救援长沙,如此一来,救援部队就恰好和日军走了个头碰头,在第十军和74军遭到重创后,其他部队也没有打歼灭战的实力,所以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后来虽然收复了“面子”,可却伤了“里子”。
但薛岳是个知错改错就不认错的人,在给蒋氏的电报中,薛岳称,此次会战之所以未能取胜是因为各将领处置失当之过,他愿意承担指挥无方之责。
这个说法看似是薛岳认错,但其实是把责任推给了一线将领。
那一线将领都有谁呢?不用说,自然是杨森、王耀武、李玉堂和26军军长萧之楚、37军军长陈沛和99军军长傅仲芳了。
可杨森,薛岳是动不了的。先不说杨森是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又是蒋氏的侄亲家,就论杨森在此次会战中的表现,那也是无可挑剔的。
薛岳 图片来自网络
大云山之战虽然是杨森派人去打的,可却是奉了薛岳的命令,如果处罚杨森,岂不是说薛岳错了?
而且,在第9战区的密电码被日军破译,整个第9战区处于电台静默状态的时候,杨森可是代理薛岳在指挥的,如果把责任推给杨森,那可就太不厚道了。
把责任推给陈沛和傅仲芳?似乎也不太厚道。37军和99军每次作战都非常卖力,虽然战功不大,但属于任劳任怨类型的部队。此次会战这两个军没有顶住日军的攻势,未能给第9战区三线部队的展开赢得时间固然有责任,可这两个军的战斗力就摆在那里,他们也确实顶不住。如果把责任推给二人,就有些过于苛责了。
至于萧之楚的第26军,和37军、99军的情况都差不多,作战也很卖力,就是实力不济,打了败仗也不能都怪他们。
既然如此,那也只能把责任推给第十军的李玉堂和74军的王耀武了。
可大家都知道,74军可是蒋氏的心头肉,王耀武又是蒋氏的爱将,想要拿74军开刀,是不可能的。而且,在蒋氏来到南岳的时候,首名召见的并不是薛岳,而是王耀武,以王耀武的精明,能承担这个责任?
薛岳想来想去,只能把责任推给李玉堂了。李玉堂这个人老实,又没有那么多的背景可以依靠,兼之第十军在此次会战中打得确实不好。
就在薛岳苦思如何推卸责任的时候,蒋氏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薛岳的打击面似乎也太大了些。
出了问题,责任都是部下的,他自己仅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要负指挥责任,这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可蒋氏又不能处理薛岳。薛岳虽然问题很多,但毕竟一将难求,在当时的各个战区中,能够找到替代薛岳的人还真没有。
既然无法处理薛岳,那就要找出一个替罪羊。李玉堂就不用说了,给个撤职就行。那74军的损失也得找个人出来顶罪吧?
就在这时,薛岳说了一句,据查,74军58师师长廖龄奇临战脱逃。
此言一出,立刻就被跟随蒋氏来到南岳开会的陈诚和白崇禧认同。蒋氏也表示同意。
1941年10月17日,蒋氏在召开的军事会议上以廖龄奇为反面典型,大肆批评在座诸将。
就在大家认为王耀武能够站出来为廖龄奇辩解一番的时候,坐在台下的王耀武却一言不发。
那么,薛岳为何要把廖龄奇拿出来顶罪呢?王耀武又为何对自己麾下的师长见死不救呢?
说起来,这都是廖龄奇过于狂妄所致。
在74军的军、师级别的官长中,要论资格,51师师长李天霞是黄埔3期的,57师师长余程万和副军长冯圣法是黄埔1期的,仅有廖龄奇是黄埔四期的。
可这些资历要比王耀武深厚的人中,都对王耀武毕恭毕敬,这其中固然有王耀武会来事,人缘好的成分在内,王耀武的军事才能还是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的。
不然,在这几人中,除余程万是政工出身,在军内的资历不太深厚外,哪一个不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
可廖龄奇却偏偏不信邪,他甚至放言,王耀武也就是机遇好,本领才能并不出众。而且,让廖龄奇看不上王耀武的还有王耀武的市侩作风,在他看来,将军的功名应该在战场上取得,靠拉拢蒋氏身边人为他说好话而得到提升算得上什么好汉?
这一切早都被王耀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图片来自网络
可王耀武是个有城府的人,在廖龄奇没有在战场上犯大错的情况下就对付廖龄奇,会让人觉得他小肚鸡肠。
而这一次,王耀武认为机会到了,没有落井下石就不错了,还指望他给廖龄奇说话?
那么,廖龄奇又怎么得罪薛岳了呢?
1940年10月,廖龄奇的原配夫人因产后风而死。薛岳的参谋长吴逸志就找到了廖龄奇提亲,想要把薛岳的小姨子嫁给廖龄奇。
这本来是件好事。
吴逸志之所以能来给廖龄奇介绍对象,那肯定是秉承着薛岳的意旨,一来,廖龄奇出身黄埔,又有过留洋的经历,本身又是精锐师的师长,前途光明,是个好对象;二来,薛岳想把小姨子嫁给廖龄奇,也有拉拢的意思。
可这桩婚事却遭到了廖龄奇的拒绝。
如果仅是不同意也就罢了,可廖龄奇却偏偏说,我历来不搞裙带关系。这下子就惹恼了薛岳。
当然,薛岳也不见得就此来对付廖龄奇,可在74军需要有人出面来当这个替罪羊的时候,薛岳自然先想到廖龄奇。
如果廖龄奇真的娶了薛岳的小姨子,即使廖龄奇真的“临阵脱逃”了,薛岳也不会把他推出来送死。
蒋氏在南岳会议上一宣布廖龄奇的罪名,廖龄奇就不服了。他找到蒋氏,要为自己辩白。
在这件事上,廖龄奇做的有点操切了。本来,蒋氏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理廖龄奇,很有可能的是会撤职或者囚禁起来。廖龄奇的58师虽然伤亡惨重,但给日军造成的伤亡也不小。况且,此役,又有哪支部队不是伤亡惨重呢?
可廖龄奇却认为,自己无罪,蒋氏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自己临阵脱逃是对他不公,因此请求面见蒋氏。
可蒋氏正在气头上,怎么会见他?
廖龄奇见蒋氏不肯见他,倔劲上来了,偏要见。这下子把蒋氏惹恼了,下令把他关起来。
本来,蒋氏只是以廖龄奇为反面典型来警示诸将,并没有拿出如何处理廖龄奇的意见。可廖龄奇这么一被抓,那些“机灵”的人自认为号准了蒋氏要严惩廖龄奇的脉,开始对廖龄奇大肆攻击起来。
大声疾呼要杀一儆百者有之;想要借此削弱嫡系力量者有之;心怀鬼胎,想要推卸责任者有之。
总之,参与南岳会议的诸将连一个肯为廖龄奇说好话的人也没有。
如果此时,王耀武和74军的几位师长能够站出来替廖龄奇说几句好话,蒋氏可能就顺坡下驴饶过了廖龄奇。可现实是,竟无一人。
蒋氏无奈,只得写了一道手令“58师师长廖龄奇临阵脱逃着即枪决。”
可手令到了侍从室主任贺耀祖手里的时候,贺耀祖却认为事情不能这么办,不仅没执行,反而把手令扣了下来。
难道贺耀祖和廖龄奇有什么特殊关系不成?不然,他为何要在墙倒众人推的时候却在暗中保护廖龄奇呢?
一种说法是,贺耀祖认为,蒋氏处理廖龄奇的决定是在气头上做出的,因为廖龄奇确实罪不至死。等到蒋氏的气消了,定会重新处理。
另一种说法是,廖龄奇的老上司,74军首任军长俞济时给贺耀祖递话,让他暗中照顾一下廖龄奇。
贺耀祖也很帮忙,在扣下了蒋氏的手令后就劝谏蒋氏,要对廖龄奇宽大处理。
至于俞济时为何不直接给王耀武递话,让他出面给廖龄奇求情,这岂不是更好?毕竟,俞济时曾经是74军的首任军长,在王耀武面前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也可能是俞济时认为王耀武对廖龄奇已经起了杀心,如果直接向王耀武求情或许会起到反作用吧。
果然,当薛岳和王耀武得知蒋氏的手令被贺耀祖扣下,并且还听取了贺耀祖要对廖龄奇实行宽大处理的意见后开始着急了。
对于薛岳来说,廖龄奇死与不死,对他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他是一方统帅,涉及的是全局的指挥责任问题,并不是某个具体战场的胜负问题。
而王耀武则不同,他所涉及的可是具体的战场的胜负问题。如果不在74军找一个替罪羊,那责任就是他的。他很有可能会像李玉堂那样被解职。因此,王耀武找到薛岳再次面见蒋氏,表示了要对廖龄奇严肃处理的意见。
一面是战区司令长官和心腹爱将,另一面是一个区区的师长,蒋氏该何去何从?
终于,蒋氏还是下定了决心,准备听取薛岳和王耀武的意见。因此,蒋氏提笔在原手令后面又加上了“可也”二字,这就意味着要立即执行。
可这第2份手令仍然被贺耀祖给扣下了。贺耀祖认为,既然认为廖龄奇有罪,那就应该进行审判,由军事法庭给廖龄奇定罪,而不是未经过审判就私下定罪。
这下子,王耀武更慌了。
不仅于此,参会的第9战区诸将心中也很是慌张,既然已经判决了廖龄奇,那为何还不执行呢?是不是这其中又有变故呢?如果有了变化,那是不是意味着还要有一批人被处理呢?
蒋氏心中其实也很慌张,他害怕的是如果处理不好这个事,会造成军心不稳。
可相对处理廖龄奇,会造成一个师的军心不稳,他还是在意会引起一个军甚至一个战区的军心不稳。因此,在1941年的10月21日,也就是在南岳召开的军事会议的闭幕式上,蒋氏突然宣布,廖龄奇已经枪决。
贺耀祖 图片来自网络
此时的贺耀祖终于明白了,杀与不杀廖龄奇其实不是个对错的问题,而是蒋氏需要杀一个人来稳定军心。想通了这一点,贺耀祖终于放弃了要继续营救廖龄奇的念头,只能在执行书上签字了。
但出于传统上杀人不见血的作法,贺耀祖在刑场上铺上了红地毯,也算是给廖龄奇留了尊严。
可出人意外的是,廖龄奇刚被执行完,蒋氏却匆匆赶到,不知何意。
难道是蒋氏后悔了,想要刀下留人?
这种可能不是没有。
上文说过,蒋氏之所以要对廖龄奇执行军法,并非廖龄奇有必死之罪,而是为了借廖龄奇之死来安抚军心。也可能他突然想通了,又不想杀廖龄奇了?毕竟,廖龄奇也是一员难得的战将。
可他还是姗姗来迟了。
当蒋氏询问负责执行的团长,廖龄奇在死前留下什么话的时候,这位团长并没有把真话告诉蒋氏,只是说,廖龄奇在临刑前很后悔没有好好报效校长之类蒋氏爱听的话。
蒋氏听后一言不发离去。
果然,廖龄奇之死还是激起了58师的动荡。可一个师的范围毕竟很小,所能引起的波澜也不大,很快就在新任师长张灵甫的安抚下平息了。
后来,廖龄奇被安葬在南岳忠烈祠中,墓地享有将军规格。
由于廖龄奇的死因无法言明,他的碑文上竟无任何生平事迹的记载,仅有“廖师长龄奇之墓”七个大字。
图片来自网络
光头没有统帅之才,上海滩的混混
蝴蝶效应——孟良崮战役七十四师全军覆没是由于廖龄奇没娶薛岳的小姨子。假设廖龄奇娶了薛岳的小姨子,很可能后来会成为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孟良崮战役估计就不会发生了。
性格决定命运。
小编文笔甚佳[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可杀可不杀,杀了也无大碍。反正这么一闹,他也无法再与同僚配合了。
时也,命也,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