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23岁女道士王焘贞,宣告自己将羽化,近10万人围观,结局如何

念桃说历史 2024-04-17 08:10:32

宗教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其中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道教除了养生之外,还强调炼丹和修仙之道,指出修炼道术可以超脱凡尘,成就长生不老,所以在古代的社会环境之下是十分受欢迎的,很多帝王为了把握自己的权力,纷纷表现得十分好道爱贤,祈求通过修炼来延长自己的寿命,实现对江山社稷的长远统治。

明朝作为我国由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有好几位皇帝都十分沉迷道教,民间社会在帝王的影响之下被道家之风所感染,甚至有许多女性也成为道士。

其中有一位叫王焘贞的女道士,向世人宣布自己即将羽化离开人间,引来将近十万人围观,结局如何?

我国道教的发展

道教在我国很早时候就已经产生了,早在春秋战国之思想百家争鸣时期,老子和庄子就提出了道教思想,它强调无为而治,崇尚自然,然而因为《老子》中所提出的思想与当时孔子所提出来的礼存在冲突,甚至戴上了一种批判性思维,所以并未被接受。

当时的社会民众倾向于统治者以仁义治国,但就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而言,一味的仁义根本无法遏制频繁爆发的兼并战争,在多个国家灭亡之时,君王和社会高层纷纷意识到所谓的仁义根本抵挡不了战争,从封建社会开始,道家的思想逐渐被统治者接受。

例如唐朝就是一个允许多宗教存在的封建王朝,当时最主流的就是佛教和道教,因为两家所传播的思想都十分有利于朝廷对地方上的统治和管理,佛家侧重今生忍受苦难,而道家强调无为,这种思想的传播十分被底层人民认可和接受。

尤其是在太宗皇帝李世民时期,不仅强调宣扬佛法,兴建寺庙,还将袁天罡等一众道家大能请进朝廷之中炼丹算命,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情况发生了变化,唐朝后期有几位皇帝因为沉迷道教而盲目炼丹,导致自己中毒而死。

后续朝代的有些皇帝对这些血淋淋的例子并没有引以为戒,明朝的嘉靖皇帝又是一位对道教无比沉迷的典型例子。

从元朝末年到明朝中期的道教体系存在相同的特征,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道教各门派的逐渐合流,多方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更加能够吸引受众,最终以南北为区分,形成了南方的正一教和北方的全真教两个大派别。

全真教以丹药的修炼和修身养性为主,而正一教则更加侧重符篆和理论科教,因为全真教更加侧重实际行动,所以在后来成为了道教发展的大趋势,在明朝经历几任皇帝之后,道教开始走向繁荣。

道教之所以能广受欢迎并且全面发展,是因为它本身所强调的内涵更加亲民。

其中的正一教不会像佛教一样充满清规戒律,不仅可以喝酒吃肉,还能够结婚生子,也被称之为火居道士。

因为被广泛认可和接受,所以明朝时期的道教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是随阶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尤其是在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他直接提拔正一教,亲封“天师”的称号,甚至还有印信和银两赠予。

嘉靖时期的道教

嘉靖皇帝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和道家有了交集,他的父亲在湖北地区受封的时候就经常和道士往来,在耳濡目染之下,嘉靖自幼就对道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长大当了皇帝之后自然和道士十分亲近。

在嘉靖当了皇帝之后,道家不仅为他解决了宫中一些难以处理的复杂事务,还为他祛除了身体上的疾病,连没有子嗣这样的疑难杂症也得到了妥善处理,这样明显的效果让嘉靖十分高兴,对道教更加重视甚至产生了一种依赖。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嘉靖作为明世宗,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就是以藩王之子的身份走入朝堂继承大统并掌握实权获得了斗争的胜利;第二点就是嘉靖中兴,即他的统治之下,原本一直在走下坡路的明朝逐渐开始有了回升。

如果以这样的状态一直保持到统治结束,那他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好皇帝,但嘉靖始终是走向了一条错误的道路,那就是他人生的第三个阶段,因为对道教过度沉迷,在自己统治的最后二十年荒废了朝廷,对国家失去了管理。

嘉靖此举不仅让之前的建树功亏一篑,更是将大明往灭亡的深渊狠狠地推了一把,从史书中的记载来看,明朝的道教在嘉靖统治时期到达了顶峰,并且其痴迷程度是旷古绝今,世间罕有的。

嘉靖对道教情有独钟,为了强调所谓的君权神授,他自称为道君,甚至直接将没有才华的道士任命为朝中高官,不仅为他赋予大权,还召集群臣给自己商量“道号”,不仅是自己,就连自己已经过世的父亲和母亲都逃不过他的追封。

此外嘉靖皇帝还沉迷于方术和丹药,所以在他当政期间,很多会这种方法的道士都被召入朝中,赏赐高官厚禄请求他做法,大兴土木修建道观,而这种在现代看来十分封建的行为,竟然在当时获得了大量民众的支持。

甚至有很多民间男女自愿成为道士进行一系列的法事。主要原因源于人们思想和认知的局限性,嘉靖年间的社会环境并不是稳定,天灾频频发生,造成了粮食的减产,人们常年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之下,皇帝请求道士做法主要是祈求风调雨顺,消灾解难。

此举在古人眼中无异于一种对症下药的行为,随着这种认知,道教在皇帝的宣传之下很快从朝廷走向民间,很多普通民众对道家产生了别样的崇拜要和信任。

他们纷纷涌入道观,有人寻求保国安民之法,有人追逐长生不老之术,毕竟统治者就是如此,谁都想在人间存在得更久一些,在道教的认知中,死亡称之为羽化,所谓“羽化登仙”大约是人们理解之中达成长生不老的最后一道门。

所以23岁的女道士王焘贞在宣布自己即将羽化的时候才会在当时引起轰动,引来十万余人前来观看。

王焘贞的传奇故事

这位女道士的生平其实和小说红楼梦之中的“妙玉”有些类似,她从很小的时候就体弱多病,并且总是爱哭,父母并不是很喜欢她,尤其是后来父母教育王焘贞学习四书五经始终没有成就,却在半道迷上了道术,这让父母更加不满。

但崇尚道教这件事情在嘉靖年间是官方允许的,所以王焘贞的父母只能选择默认,让二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女儿虽然多病且不爱读书,但研究起道术来却头头是道,因为当时道教的影响力很大,所以王焘贞的故事很快传开。

许多人慕名前来看望这位传奇人物,文学家王世贞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时间推移,两人之间的往来逐渐增多,王世贞也被王焘贞道教中“三教合一”的独到见解所折服,他选择拜王焘贞为师。

虽然现在的王焘贞只是小有名气,但王世贞可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文学家,他和这个忘年交小姑娘成为师徒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当时崇尚道教的社会中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大轰动。

从这时候开始,不仅是道家的爱好者,许多文人墨客也前来拜访王焘贞这位女道士,在她的道法宣扬之下,叔叔,父亲都深信不疑,成了自己的虔诚信徒,事态的发展越来越扩大化,很快就传到了朝廷之中,王焘贞成为讨论的焦点。

其实都不用皇帝派遣,许多朝中大员在听说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之后亲自登门拜访,甚至用上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就为了见女道士王焘贞一面。

至于王焘贞本人原来仅仅遵守道家无为和清心寡欲的宗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拥挤到此,她直言自己感到非常厌倦,后来王焘贞好像预感到一些东西,便告诉众人自己将在九月初九羽化。

在这些道家的狂热信徒心里,羽化代表道家高人的大彻大悟,加上王焘贞如此年轻,纷纷带着好奇心前去观看,当天在场观众达到了十万之多,就像是提前预知的那样,王焘贞在九月九日当天驾鹤西去。

她的羽化留让众人无比惋惜,后来由她的徒弟王世贞和父亲负责整理王焘贞生前对道的一些理解和感悟,主要包括《化女事略》和《昙阳大师传》等。

也正是有了二人不辞辛劳地整理,才让这位奇女子能被我们后世所熟知和理解,结束的只是王焘贞的生命,她的故事和传说将永远传承和讲述。

参考文献

[1]王皓月,.三教之一的“道教”概念的历史形成[J].中国本土宗教研究,2023,(01):29.

[2]余倩.论嘉靖的道教事业[D].(null),2021.

[3]张小平.明代道教与政治的关系[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3.

0 阅读: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