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一个禁军头子怎能轻易谋朝篡位,他又凭什么坐稳皇位?

红小岩谈古论今 2021-06-07 20:13:28

提起宋太祖赵匡胤,大部分人都会立刻联想到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不过,多数人其实并不了解这两件事的真实意义。

赵匡胤奉命统领禁军出征,刚出京师,兵到陈桥驿,手下诸将突然拥立,要求他即皇帝位。赵匡胤这才勉强做了皇帝。不过,这个黄袍加身的故事历来一直有争议。虽然当时的史书和笔记中都明白指称,赵匡胤事前并不知情。但不少史学家根据史料推论,认为陈桥兵变是赵与幕僚密谋发动的一场军事政变。

至于杯酒释兵权,则是赵匡胤在把酒言欢之际,轻松解除了一众武将的兵权。一般认为,这是宋朝文强武弱的主要原因。其实,杯酒释兵权和平解决了中原藩镇割据两百多年的沉疴。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各地统军将领纷纷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及人事方面经常不受中央政府节制,后来甚至自行世袭或兵变自立,中央都无从插手。唐朝灭亡后,这种情况依然持续,整个五代十国时期都可视为藩镇割据的扩大。

收回各地统军将领的兵权绝非易事,否则藩镇割据不会为祸这么久。赵匡胤不仅在酒酣耳热之际让武将自动解除兵权,他其实还做了两次。

961年,赵匡胤与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宴饮时,向他们诉苦说:当天子太艰难,不如做节度使快活。最后,那些将领都主动辞了禁军官职,出任不领兵的地方节度使。969年底,地方藩臣进京述职时,他又在宴饮时重提旧话,众节度使随即识趣的纷纷辞官归隐。

于是,赵匡胤免去他们的节度使职,改授环卫官虚衔,留任京师,并派文官出守诸郡。同时,赵匡胤还推动一系列措施,削弱地方财政权、取消支郡、剥夺藩镇对地方案件的审判权等,彻底革除了唐朝藩镇割据后的诸般问题。自此之后,宋朝所有高阶实权的职位一概由文官出任。

在杯觥交错中轻松而快速地解除拥兵大将的兵权,让他们都能善终,其实很不容易。尤其这些大将是开国时期战功累累的主要战将。即以政治清明著称的唐朝开国初期来说,从李渊,李世民到李治,前后共杀了八个开国大将,包括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侯君集与张亮,但宋朝建国时期却不见这种血腥味,确实十分难得。

在杯酒释兵权后,为了统一中国,赵匡胤还曾多次兴兵。963年平定荆南,接着平定湖南,965年灭后蜀,而蜀地之乱经过两年才平定。968及969年两度出征北汉,971年灭南汉,976年灭南唐。直到他在976年辞世,统一大业尚未完全完成。

回顾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的历史,更值得今人思量的关键是:一个禁军头子怎能轻易拿下皇位?而即位称帝并不保证就能消弭战祸,他最终却扫除了大部分群雄,奠定王朝统一大业的基础,这又是为什么?

换言之,后周如果够强,怎会那么容易被夺取皇位?矛盾的是,后周如果不够强,赵匡胤又怎有力量在随后几年中陆续平定宇内,建立国祚三百年的大宋王朝?

唐亡以后,割据各地的藩镇纷纷自立为王,形成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乱局。五代是指先后在中原称霸的五个大军阀,国号依次为梁、唐、晋、汉、周。在这五大势力之外,周边还有许多或大或小的国家,有的国祚比五代更长,统称十国。

赵匡胤的崛起曾遭遇几次挫折,后在948年投身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郭威在951年灭了后汉称帝,建国号周,赵匡胤则补任东西班行首,加拜滑州副指挥使。两年后,郭威养子柴荣出任开封府尹,调赵匡胤至京师,任开封府马直军使。

954年初,郭威辞世,柴荣继位,赵匡胤调任中央禁军。这时,北汉与契丹趁丧入侵,柴荣决定亲征,以赵匡胤为随军侍卫将领。高平之战大胜后,赵匡胤提升为殿前司都虞侯,领严州刺史。

在这个关键时刻,柴荣命赵匡胤负责整顿禁军,汰弱留强,并招募天下壮士,选精锐将士设殿前诸班,使后周军队面目为之一新。

两年后,柴荣亲征南唐,赵匡胤随军出征,迭有表现,因功受封为殿前司都指挥使,随即加封定国军节度使。次年,柴荣再征南唐,赵匡胤又因功加拜义成军节度、检保太保,仍担任殿前司都指挥使。年底,柴荣又征南唐,取得南唐所有江北之地。赵匡胤也在隔年改封忠武军节度使。

959年柴荣北征契丹,派赵匡胤任水陆都部署。途中,柴荣因染病不适,命车驾返京。七月间,任命赵匡胤为殿前司督点检,亦即殿前禁军的最高统帅。数日后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梁王柴宗训继位,赵匡胤改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从赵匡胤崛起的过程看,他在军中的表现一直十分优秀,深得皇帝柴荣的信任,因而在柴荣临终前擢升为殿前禁军最高统领。可是,柴荣忽略的是,在赵匡胤实际掌握殿前禁军之前,他就早已掌握了这支部队的军心——因为这支部队原本就是赵匡胤组建训练的。

因此,陈桥驿兵变之后,赵匡胤成了皇帝。但在当时,这个皇帝其实并不好当。

赵匡胤在960年2月初即帝位,5月即有昭义节度使叛变,并与北汉合兵南侵。这场叛变花了半年时间才平定。

不枉柴荣慧眼拔擢的是,赵匡胤成为皇帝后,立即下令不得侵扰后周皇帝、太后及群臣,也不得擅自掳掠及搜刮府库,违者族诛。

有轶闻说,在赵匡胤称帝后第三年,秘密遣人刻了一方石碑,名为誓碑,藏在太庙的夹室内。赵匡胤他下令,此后四时祭祀及新皇帝即位,拜完太庙后,即须入夹室焚香跪拜并恭读誓词。三行誓词史称太祖誓约: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不加农田之赋;

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太祖誓约的真实性已无从考证,但从历史来看,宋朝没有委屈过柴氏子孙,除了柴荣一脉因各种原因而很可能绝嗣之外,柴氏后人的总体待遇,还算是不错的。

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谋朝篡位,但在对待前朝皇室血脉方面,在历代王朝之中,宋朝算是做得不错了。而两宋皇帝对待士大夫与言官的态度,在中国各朝各代更是不多见,这都是事实。

(完)

推荐阅读:明朝失败的总记录——《万历十五年》

“银子”其实是高额货币,明朝终身职的绝色丫鬟卖几两?

一出“强抢民男”的戏码,颠覆了大明王朝?

赵匡胤:我本心系万民,谋求百代之利,为何到了终端却变了形?

朱元璋到底有没有迁都的计划?​

3 阅读: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