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较高风险”的双浦镇,一个90后的自述:我在湖埠村做“大白”

钱江晚报 2020-02-27 23:49:12

今天上午,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全市乡镇(街道)疫情风险等级,双浦镇是唯一一个“较高风险”。

自2月19日双浦湖埠村出现一例确诊病例以后,这个村连夜升级了管控。

整村封控一周后,村民们逐渐适应了目前的生活。而在他们身边这段时间多出了一个个“大白”。

这些“大白”,有时是村里独居老人的“孩子”,定时在门口照顾。有时又是仗义的“大哥”,送菜送快递甚至送煤气瓶。

他们大多年轻,有不少“90后”。他们并肩站在一起比着爱心,戴着口罩的眼角藏着笑意。

张鑫鹏(右一)

出生于1995年的张鑫鹏是双浦镇平安办的工作人员,他就是其中的一个“大白”。

以下是他的自述——

开始有点害怕直到穿上防护服

也有觉得无奈和沮丧的时刻

我是下杨村人,算是湖埠村的邻村,开车到湖埠村只要几分钟。

我工作才2年。疫情开始后,我一直在杭州南的站点测量体温、值岗。18日那边刚撤掉,第二天就派到了湖埠村。

知道可能要接触疑似病例的人,说实话感觉蛮紧张的,还有点害怕。

刚来我们是4人一组,我分在5号网格,服务总共100多户人家。工作很杂,贴提醒、送菜、送快递,什么都做。早上8点广播放起开始,到晚上八九点钟,不太有的休息。

记得第一天,有一个80岁老爷爷来岗点询问,说高血压药没有了要配。看他眼睛血红血红的,我是真的有点紧张,一直远距离跟他沟通。

之后配好药给他送去,天天送菜,感觉没那么紧张了。可能已经适应了。今天他煤气没有了,我马上搬了瓶煤气罐过去,感觉很自然了。

这些工作,刚开始确实有点不知所措,后面太忙了,也没时间想别的,就坦然了。

特别是我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印象太深。踏实、责任感,觉得自己好像突然有了力量,不会再惧怕什么了。

但也有无奈沮丧的时候。印象特别深刻的,不是大太阳下面护目镜上的凝珠,而是下雨天,给村民们送预防性中药汤剂。

因为家家户户门都关着,我只能从窗口送,雨大了村民们的小花坛有点泥泞,鞋子湿一整天难受,我既穿防护服又穿着雨衣,全副武装再开着运送车,视线不好,那个瞬间感觉真的有点难。

有个奶奶经常自家门口一坐一整天

好像什么风雨都能过去

有几户人家我基本每天都要去看的。一位老奶奶和她女儿,分开住的。老奶奶不会量体温,女儿很着急。我们就早上8点定时上门给老奶奶量体温,老奶奶对我挺客气的。

还有一对老夫妻,奶奶照顾瘫痪在床的爷爷,看着很心酸。我就和他们聊聊天,讲点轻松的,让他们心情好一点。

我每天在村子里穿梭,总看见有个年纪很大的奶奶,眼睛不好,每天起床就坐在自家门口一坐一天,淡淡的望着什么,好像什么风雨都过得去。我每次看到这个画面都觉得有点感动。

一开始,有个别村民有些不理解,我也委屈。

但我不能指责什么,想着他们在家憋着确实难受,我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送菜送快递,脚步不停。

送的菜很丰富,有鸡有鸭,有鱼有肉。还有很多爱心赠菜,隔壁富阳东洲送来新鲜捞起的鱼,村民就在朋友圈里晒美味餐桌表示感谢。我虽然吃的是盒饭,但也不错,量很足。

近几天,村民们在家时间久了,心态好像更好了,阳台上看到,不用我问他们怎么样,他们会主动给我们打招呼,问辛不辛苦啊,当时那刻就被暖到了。

村民自制海报

听说村里人叫我们“大白”,挺好的

疫情结束后最想睡两天

村民们现在还自发捐款,给我们送吃的,一箱箱红牛和饼干,我都收到了,饼干很好吃。

在湖埠,于工作而言,我们应尽到自己的责任,于邻里而言,做很多事情有亲切感。

我表姐就是嫁到湖埠村的,我晚上吃过饭巡逻的时候,会打个招呼问个好。还有些认识的朋友,互相看到了,非常感动。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都有压力,能见到自己熟悉的人,会释然很多。

现在经常去的几户老人家,对我们非常得热情,每天都要表示感谢,都要谢谢我们,弄得我有点不好意思了。

早期的时候,我每天晚上下班回家,不和家里人接触的,进行完消毒,就上楼躲进房间,像在家隔离。

我家里就我一个孩子,家里人对我工作很支持。我妈每天比我起得更早,做份热乎乎的早饭,让我吃饱上班去。等我到岗位上再发来信息,提醒我做好保护之类的。

听说村里人叫我们“大白”?

挺好的!

对了,我原本是个禁毒社工,疫情结束后,最想睡两天,然后回原岗位工作。

来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方力 通讯员 方琳嬿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