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诅咒我去死”走过的最大弯路就是用错方法养出低能量的孩子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10-28 17:24:36

01

“你怎么不去死呢?”

15岁的儿子曾经对我充满了恨意。

有了他以后,我辞掉工作做了家庭主妇,尽心尽力的照顾他。

从小给他上最好的学校,天天接送,能自己管的,绝不假手于人。

可儿子却一点也不感恩,反而越大越难管,还天天控诉我给他的压力太大了。

尤其他上了初中,每天我俩各种矛盾。

一开始是写作业磨蹭,经常写到很晚;

整个人沉默寡言,变得不爱说话,一个人闷在房里居多;

就连老师都给我联系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频频走神,成绩也下降不少。

我以为是课程太难,立马自作主张给孩子安排了家教,可是他并不领情,说我多管闲事。

平时来来回回说的就那么几句话:

“我不想说!”

“你别管我!”

“你说够了没!”

“别动我东西!别进我房间!”

有一天我看到他晚上不睡,又在刷手机,忍不住又开始说教:

“你成天抱着个手机,将来能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吗?能有什么出息?”

他气急败坏的说:“真烦人,你怎么不去死呢?”

听到这句话,一股怒气从心底生出来,立马跟他大吵一架!

我开始细数自己照顾他的点点滴滴,哭诉自己的良苦用心,没想到他听完只是撇撇嘴回屋反锁了房门。

原以为孩子会理解我的苦心,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业中。

然而,我所得到的却是他对我的反感,以及愈发消极的学习态度。

最终,他甚至开始找各种借口拒绝去学校,他说自己每次坐在教室里,感觉身上有蚂蚁在爬。

坦白地说,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无疑是生命中最艰难的时期。

面对孩子彻底放弃努力的样子,我每天焦虑不安,心急如焚,夜不能寐,食不下咽。

我百思不得其解,那个小时候贴心乖巧,永远“最爱妈妈,妈妈最好”的小豆包,怎么就变得如此让人难以接受?

02

走投无路之下,我决定向专业的人士寻求帮助。

通过自己学习以及老师的指导,我才逐渐知道,儿子厌学,不想去学校,是因为儿子长期受挫,内心的能量水平太低了,不足以他应对当前的学习任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能量水平。

心理能量层级高的孩子,情绪多半是乐观、积极和快乐的,学习、做事应付自如;

而能量等级低的孩子,情绪悲观、沮丧,行动缺乏动力,只想躺平逃避。

我感觉孩子之前的情绪状态都挺好的,怎么现在心理能量就变低了呢?

老师进一步解释:一个人的能量水平,不是恒定不变的。

小学阶段,学业相对简单,努努力就能获得不错的成绩。

然而到了初高中,学业难度增加,作为家长没有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变化,一味的逼孩子学习,这会让孩子不断内耗,心理能量自然而然就下降了。

我这才明白,儿子为什么从好学到躺平。

我刚开始做咨询时,常常因为孩子书包没收拾好、不爱洗澡、早上要不要叫他起床,作业没洗完老师会不会训斥他这些问题咨询老师。

老师说我边界太过模糊了,以一个“拯救者”姿态,把孩子的是当成自己的事,过分热心,过分卷入,过分干涉。

孩子是婴儿时,需要妈妈这样的关爱和保护,但是孩子长大后,妈妈要随之改变这种行为模式。

如果父母他总是站在一个拯救者的位置,那么必然是需要孩子以一个弱势的无能的甚至混乱的状态出现,长此以往,孩子内心能量消耗殆尽。

最终拒绝上学,彻底躺平。

感觉进了训练营,把自己内心深处的问题都剖析出来了。

老师对我跟孩子的互动分析的很好,我以前可能也有这种潜意识,但是没有人这么直白的帮我分析,所以也不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怎么去做。

但事已至此,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儿子找回动力,早日重返学校?

老师说只要围绕着提升能量水平、保持边界感这个核心去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03

1、接纳孩子的状态,降低对他的要求,给他的负面情绪一点空间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总是会走进一个误区:自认为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却总是忍不住期待孩子做他当下做不到的事。

比如:

孩子情绪抑郁,不想出门,期望孩子健康就好,最好是马上好起来;

孩子请假不去上学时,期望他立马回到学校,成绩多少分不重要;

孩子在家时,期望他能稍微学习一会儿,学多少不重要;

这些期待,但拎出来感觉都不高,但对于孩子当下的状态而言,每一个要求都是让他们压力满满的。

储殷教授也曾说过,很多人会认为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其实,今天的孩子承受的压力比我们大多了。

现在的孩子会经历我们的成年,我们却不曾经历过他们的童年。

情绪、期待这些东西,虽然不说,也会在空气中传染。

既然孩子休学已经是事实,那我不如坦然接受,坚强面对。

孩子每天在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绝不抱怨,并且全力支持。

当他情绪低落或者犟嘴较劲时,先不着急去否定他的情绪,我会学着用问诊式沟通引导他给情绪命名,帮助他“看见”自己真实的需求。

孩子抑郁状态不可能马上恢复,需要时间,我的期待只降到了活着就行,先帮他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找到一些动力更符合实际。

2、跳出原来的环境,改变家庭氛围

孩子一直处于低能量状态,最好的方法就是跳出原来的环境。

虽然我全职带娃,看似时间充裕,但我一直紧盯孩子学习,没放松过一次。

于是,我和队友一起带孩子去长途旅行了一次,就是他之前特别向往的青海。

从青海湖到茶卡盐湖,我在他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那是一种对生活和未来的向往。

一趟下来,我们的亲子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

我们在一起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谈人生也谈理想。

回到家后,我能感到,整个家里的能量磁场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愿意走出房间,跟我们轻松地聊天,甚至开始愿意看看书了,这让我信心大增。

3、和儿子课题分离,把自主权还给孩子

课题分离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每个人都只需要为自己的课题负责,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

说白了就是,谁的愿望谁负责,谁的情绪谁负责。

有一次我咨询老师:孩子明天就开学了,作业还没有写,我要不要提醒他?

老师就说不要,这跟他要不要结婚,其实是一样的事儿。

孩子选择不写作业,那么就由他来面对老师的询问,甚至是惩罚。

他在选择不写作业的那一刻,已经知道将面临什么。

如果在学校被老师训斥,甚至是惩罚,让他补双倍的作业,那都是他该受的,得让他受着,这叫做恰当的挫折,下回他就知道不写作业其实可能更麻烦更惨。

我尝试自己改变。

之前我看到儿子熬夜写作业,我就很着急,总想告诉他“这么做才对”、“按我说的来”。

我现在不再急于给出答案,如果他向我求助,我再帮助他引导思考解决方法,不求就不助。

“课题分离”也不是忍住所有的冲动,对孩子完全不管了。

它需要控制我们能控制的,放弃我们不能控制的。

比如,孩子爱点外卖,我担心吃多对身体不好。

我不能控制他想吃的心,抓得太严,他可能就避开家长偷偷吃。

所以我就积极下厨,换着花样做一些他爱点的,偶尔在有约定的情况下,允许孩子自己点一两次外卖。

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儿子的状态有了非常大的好转。

他不再沉迷游戏,而是开始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时间:

每天阅读、学习、运动,偶尔周末跟我们一起出去逛街、郊游,用心体验生活。

这段时间在学校的状态挺不错,没有时常请假回家,我对他更有信心了!

带领儿子走出黑暗,重获新生之后,我想分享给大家一句话:

为人父母,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只有父母和孩子之间有正向的情感链接了,我们说的话孩子才愿意听,孩子心理能量才高。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