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发展史(下):屡屡受挫,“大众平替”为什么不行了?

怜晴谈趣事 2024-07-04 01:51:39

本篇文章为斯柯达发展史(下),斯柯达发展史(上)。

2013年对斯柯达来说是个产品大年,这一年,斯柯达更新了车型命名规则,除了明锐和晶锐之外,不再使用以往的“xx锐”命名法,而是根据车型的英文名音译过来。

比如中期改款的昊锐,改名速派,原来的昊锐还叫昊锐两代同堂接着卖;

比如和新桑塔纳、新捷达算堂兄弟的昕锐和昕动,一个两厢一个三厢;

比如4月,斯柯达还把上海大众签成了进口车业务的渠道,开始原装进口野帝和速派旅行版。

那一年的斯柯达,旗下产品前所未有的丰富,但跟同时期的雪佛兰处境极其相似,整个品牌几乎一半的销量都来自明锐。

而且自家兄弟途观卖的飞起的同时,却拿不出任何一款能撑销量的SUV,别说野帝啊,那玩意设计太超前,跟豆汁儿似的,喜欢的爱的要死,不喜欢的看一眼都难受。

所以大家看明白了吧,明锐和雪佛兰科鲁兹一样,是整个斯柯达的定海神针,不能出任何问题。

但是2014年,跟科鲁兹开始塌房几乎同一时间,明锐也出了个不大不小的事。

这一年,北边的一汽-大众速腾改款,用了两年骂声无数的后扭力梁悬挂,终于换成了独立悬挂,而差不多同一时间换代的明锐却和高尔夫一起接着踩坑,一头扎向板悬的怀抱。

虽然官方解释说,我们MQB平台老先进了,板悬能调的和独悬差不多,那也是板悬啊,大伙心里多少还是有点膈应。

但跟雪佛兰差不多,斯柯达的销量还是往上冲的,2014年卖了28万辆。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销量上涨曲线出现了,斯柯达开始想搞事了。

2014年,他们的轮值董事会主席就说,斯柯达在中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销售公司,而不是挂在上海大众下面,等国内销量到50万,我就揭竿而起。

斯柯达一直在为这件事努力,2016年3月,还买下了上海大众1%的股份,

目的就是为了能上桌吃饭,日后好分家。

2016年7月左右,斯柯达的努力初见成效,新车屁股上的尾标从上海大众斯柯达,变成了上汽斯柯达。

但这并不是独立,斯柯达的营销和生产还都挂在上海大众下面,只是这样更好听一点,到2020年中旬,斯柯达屁股上的字又变回了上汽大众,就跟那民间相声团体似的,想走就走,想回来就回来。

当时的斯柯达也不知道自己的屁股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只知道该引进产品,

2017年,斯柯达开启SUV战略。

野帝之后,4月发布了中型SUV柯迪亚克,11月发布紧凑型SUV柯洛克,2018年6月又发布了小型SUV柯米克。

现在来看,这种节奏多少有点着急,对厂家和4s店的营销来说也堪称灾难,好在几款车里,柯迪亚克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

虽然和途观是姊妹车,但硬塞进去个7座,这让柯迪亚克几乎成了当时大众体系内唯一一款7座中型SUV,市场认可度也相当高,7座版本几乎占到了一半销量,人送外号大棕熊。

整个斯柯达的销量在众多SUV推出后,也跟着水涨船高,2018年达到了销量巅峰34.5万辆,虽然还没到之前吹牛X的50万辆,但增长势头是好的,大家都在想着销量再高点就开香槟庆祝,但谁也没想到,这香槟再也用不上了。

2019年,是斯柯达遭受打击的开始。

这一年,上汽大众的东北兄弟一汽-大众搞了个新的子品牌:捷达,拿大众的零部件拼一拼,就攒出几辆还不错的车,价格还贼便宜。

这时的斯柯达在上汽大众的挤压之下,经过连续几年的官降和终端优惠,价格已经很低了,虽然没有明说,但确实成了低端品牌,捷达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抢走了斯柯达大众平替的称号。

上汽大众傻了,还能这么玩呢?本来奥迪、大众、斯柯达分的明明白白的,你搞出了捷达,明明是咱们仨的纯洁感情,怎么成了你们的threesome了?我总不能再搞个桑塔纳品牌吧?

但事情已经发生了,斯柯达不得不面对。

不得不说,都是大众体系内,捷达是个很强的对手,主要强在豁得出去,直接挑明了我就是平替大众,咱俩把日子过好了比啥都强,斯柯达这边就跟那老日本人似的,都拍黄片了,还要打码,既要销量,又不好意思直接降价。

所以结果就是,2019年斯柯达的销量直接从34.5万辆下滑到27.7万辆,而上市只有不到四个月的捷达,就卖了43000辆,好一个此消彼长。

2020年4月,斯柯达开了个线上发布会,宣布改变产品和营销策略,所有车型全线降价。

但这时候大家都懂,特殊时期,2020年年底,所有车企都在喊缺芯片、缺产能。

对上汽这种巨无霸车企来说,有限的芯片和产能资源肯定要留给主力上汽大众,斯柯达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代价,斯柯达的产能就是人家的粮仓,所以才有了前面说的,斯柯达尾标又变回了上汽大众斯柯达。

到2021年,虽然当家车型明锐迎来了换代,但情况更差了,一边是特殊时期看不到头,一边是上汽奥迪成立,留给斯柯达的资源几乎一滴都没有了,无论是新车引入的速度还是营销力度都基本处在停滞状态,全年销量就剩7万多,比过山车向下俯冲还刺激。

也是从这时候起,关于斯柯达的各种传言就开始满天飞。

一会说要退出中国啦,一会说要彻底独立,建新的研发中心,斯柯达的回复也一直都是: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啊。

明眼人都看的出,2021年之后的斯柯达就跟ICU里的病人一样,通知书一张接一张,但是只要不签字,机器一直开着,你就不能说他没了,吊着命呗。

至于新能源,斯柯达表示:那是什么玩意?没见过,电池只会影响我销量下跌的速度。

所以你看,对斯柯达来说,贯穿始终的一个词叫纠结,想降价放不下身段,想做品牌又处处受制于上汽大众,索性直接摆烂。

那你说斯柯达这时候还有机会吗?我认为是有的,全干旅行车就完事了,尤其是明锐旅行版,这还真不是我口嗨,明锐旅行车是中国汽车市场有史以来,旅行车在整个车系中销量占比最高的产品之一。

对兜里没啥银子,又不想买宝骏、老马六wagon、本田杰德,而想买老欧罗巴正白旗根正苗红的旅行车的爱好者来说,十几万块钱,明锐旅行几乎是唯一靠谱的旅行车选项,再引入高一级的速派旅行版,做一个小而美的汽车品牌,又有调性又不用太高的营销投入,没准就能成呢。

斯柯达在中国的故事到这就差不多了。

纵观这么多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基本上投放高中低三个子品牌的汽车集团,最低档的那个品牌最开始都还不错,但在自主品牌崛起后,被自主品牌和自家的中档品牌夹击,基本都没什么好下场。

比如通用集团的雪佛兰、大众集团的斯柯达,比较特殊的是以前的PSA集团的标致、雪铁龙、DS哥仨,虽然只有两个档次,但仍然不负众望的全扑街。

事实上,对雪佛兰、斯柯达这样的品牌来说,在二十一世纪头十年的做法一点毛病没有,在他们看来,当时的自主品牌还是被老虎撵着嗷嗷跑的原始人,自己已经是拄着文明棍的现代人,只要随便拿点产品过来就能卖,所以没必要花时间、花心思做调性,原始人们自己就会上赶子掏钱买车。

本来大家相安无事,但就像我们东南边的邻居突然在雨林里,捡到带中文说明书的小飞机一样,不知什么时候起,自主品牌们好像一个个突然就捡到武林秘籍了,销量一个比一个高,新技术一个比一个炸裂。

本来应该变革极慢的汽车市场,跟吃了火箭饲料似的,疯狂生长,面对这种情况,斯柯达这类品牌也总说他们将会做出针对性调整,扯淡,但凡这种变化是你能反应过来的,也不至于混到这步田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