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对留胡子情有独钟?除迷信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4-02-24 06:44:43
文/叨叨小科

随着古装剧的推广和播出,人们对于古代的着装及各朝代的不同服饰有了基本的了解,不过从不少古装剧中就能看出,老者和青年都是留着胡须,甚至连关羽张飞更是胡须遮了半边脸,而在历史上古人们也的确是对胡须难以割舍。

史料中记载的无论是孔子、老子这类文人,还是吕布、刘备这类将军枭雄,就连朱元璋、朱高炽这类君王都是满脸胡须,那么胡须对于古人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何人人都要留起这难以打理的胡须呢?

古人留胡须的原因

留胡须在古时打理起来是非常不易的,首先古代的条件非常艰苦,宋朝时期前也不是人人都能用得起梳子这类产物,因此胡须在长时间不打理以后就会打结结块,还会影响古人进食,可是即便如此,古人却还是对胡须情有独钟。

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迷信,首先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若不是父母离世是不能够剪头发、剪指甲的,随意修剪会被世人责骂不孝敬,因此连头发都不能随意修剪的古人,又怎么会割舍掉胡须呢。

除此以外古人对于真龙的信奉程度是非常高的,古人相信龙御九天,对真龙尊敬则会收获好运和财富,因此人们留胡须也有对龙须的一种仰赖和对真龙的一种敬仰,古时叶公好龙,叶公的胡须就是非常长的,甚至还特意修剪成为了一个规整的形状。

另外在古时都是受佛教和道教等宗教文化的熏陶,封建时期人们会用留胡须的方式表示对神灵的敬畏,在官场当中也会把留胡须当成一种地位表现的方式,胡须打理得越好,社泽更漂亮则就代表着这个人在官场和社会地位更高。

除了迷信和社会风气以外,古人留胡须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那就是为了保暖,古时的御寒之物并不是很多,即便是火盆等产物也是居家使用,出门在外寒风凛冽,而留起胡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脸上和脖颈等位置更加暖和一些。

为了体现对胡须的重视,古人还专门给不同位置的胡须起了不一样的名称,鼻子下方人中位置的胡须被称为“髭”,下唇往下一点位置的被称为“粜”,下巴位置的就称为“襞”,而脸颊两旁的胡须被称为“髯”。

古人讲究须眉堂堂,也将胡须视为男子是否成年的体现,古代除了名称上对胡须有所重视以外,生活上也有,古人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示和修整自己的胡须,除了有专门的清洁膏体以外还研制出了一种专门的胡须染发膏。

除了染颜色以外,不同朝代对于胡须的形状也有不同的要求,战国时期胡须的造型大部分都是像倒立的菱角往上翘着,而隋朝时期,人们会根据胡须的长短和地位将胡须弄成辫子的形状,而宋朝则是推崇胡须稀疏有型,元朝则要求浓密圆滑。

古人的特殊认知

古时人们对于胡须的看重程度不仅仅体现在一些表象,而是在古人心中胡须就是一种男子气概的体现,所以古人是从内心就认为男子就应该是留有胡须的,并且古时有张飞关羽这样的英勇将军在前,古人更是认定留有胡须是英勇的体现。

人们除了认为胡须是英勇能干的代表外,文人墨客也以留有胡须来展现自己的学识渊博,而一些学术老者也是以留胡须来体现自己的威严,其中老子、孔子、孟子都是如此,因此不少文人都热衷于留有胡须。

而人们之所以认为胡须是英勇的表现主要是因为无论哪个朝代都有宦官,而宦官则不能被称为真正的男人,他们因为缺少生殖器官,因此身体的雄性激素也产生了改变,宦官都是没有胡须的,古人对于宦官的评价都是认为他们连女子都不如。

而因为没有胡须,再加上他们说话的语气和声调都比较女性化,因此正常男子用胡须来体现自己的英勇就更加看重了,这也是古代封建思想引起的一种普遍现象。

并且在古时人们都认为身体发肤均是父母的恩赐,留的越长,打理得越好就越是能够体现自己孝顺的心,甚至在古时长辈之前夸赞也会以旁人儿子胡须茂密作为侧重点进行夸赞,所以从家庭方面古人留胡须也是情有可原的。

不过到了清朝时期就有所不同的,清朝时期开始就流行出一句话“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这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种跳跃,人们认为女子分娩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孩子出生之日就是母亲受难之时,因此不可庆生。

而男子留须是成熟的体现,父亲还健在之时家中顶梁柱不需要更改,因此男子也无需留须,直到父亲去世,继承父亲衣钵才可以留须,并且父亲去世是留上唇的胡须,母亲去世则是留下巴的胡须,如若双亲都离世了才能够上下一起留须。

另外在古时人们也将胡须看做是身体状态蓬勃的象征,那时的医疗条件并不发达,就连普通的感冒发烧也会有人去世,所以当身体其他部位出现胡须时,古人也有一种十分特殊的情怀,认为这是身体年轻鼎盛的表现。

毛发通过脸部生长出来就代表了这个男子身体还十分康健,而如若人到暮年胡须仍然还在生长,古时的人就认定这人一定十分长寿,这是天赐的命格,并且到了这个时候家中的人会将他奉为家中的大族长,家中一切事物都可以做决定和更改。

一时间权利和地位都拥有了,人们为了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在年轻时就会好好的保护自己的胡须,因此古代人喜欢留胡须,除了一些迷信的因素,社会因素还是占据了主要部分。

古人扭曲的审美观念

除了胡须以外,古人对于审美也有着非常独特的观点,在精神方面,许多朝代的古人都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因为出门考学的都是男子,而女子在家也只是学学女红,看的书籍也都是三从四德那一类的。

古人认为会读书会认字的女子是十分危险的,也是代表了女子不服从管教,因此在部分朝代里女子会认字是很难找到夫家的,就连一些宫中选妃也都是选一些未曾读书的女子,不过随着朝代的更迭,慢慢也有所改变。

后来女子不仅可以读书,甚至认为知书达理的女子才是婚配的绝好人选,而女子作为历史上应当与男子平等的人,反而是一直被男子的审美眼光推着走。

就好比到了宋朝人们就开始改变唐朝原本的审美观念,将以胖为美改成了以细腰、平胸为美,甚至为了符合这种美,不少古代女子都将胸部包裹起来,夏天捂出疹子也不敢懈怠,为了做到细腰,家中母亲还会要求女子节食来达到瘦身的目的。

而这样扭曲的审美却因为朝代的更替产生了巨大改变,宋朝还在节食追求美丽,到了元朝又有了较大的改动,开始认为女子要腰肥臀圆才是婚配的绝佳选择,因为元朝非常看重子嗣的繁衍,因此认为腰肥臀圆的女子更加适合生养。

从唐朝开始人们不断增肥,到了宋朝就开始断崖式下降体重,直到元朝又开始增加体重,古代女子就在这样的肆意改变中随波逐流,如果说对于身材焦虑和控制已经是扭曲以外,那清朝的裹小脚就是重度扭曲了。

将幼童的脚趾掰断弯折,任由它化脓变形,而做这一切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像留胡须那般有迷信和社会的因素,这仅仅只是为了满足男子的畸形审美,所以古人的封建制度和思想也是让不少女子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对于女子的要求如此高,那么对于男子的要求那可以说是许多男子都梦寐以求的,在夏商时期人们对于男子的要求时身上不能有香气,因为那时的古人认为只有女子才会捣鼓这些熏香类的东西,而男子就应该是以汗液味道为标识。

身上的汗液味道越重越能够展现这名男子的英勇与力量,因此在夏商时期不少男子劳作一天以后都是不洗澡的,甚至连普通冲洗都没有。

那时如果外出男子身上有香气则会被耻笑是有钱人家的面首,而最令人无法理解的就是男子不洗澡家中妻子也会忍受难闻的气味。

但是在嘲笑身上带香的男子时往往也是这些平常人家中的女子,不过随着人们对个人卫生的重视,这样的审美观念也终于被废除,直到宋朝时期,古人开始享受沐浴普通家庭中也都会有浴盆这类的物品,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在古时并不先进的年代,许多令人无法想象的习惯都有出现,而造就这些的主要因素就是落后与封建,因为无法接触到科学的解释,所以即便是男子留胡须这样正常的事件也会被附上迷信的色彩,古时也切实的展现了什么叫做颜值即正义,胡须也美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