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僧,从南宋开始他的传说便在民间广为流传,被老百姓们誉为“济公活佛”。几百年来他的故事深受老百姓喜爱,他衣衫褴褛的形象在社会上源远流传,成为疯僧的标准。但很少有人知道,济公是出身于大贵族是世家的子弟,在出生之前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学富五车,从小就精修释儒道三家的学问,有着极高明的医术,是标准的贵族子弟。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出家后济公一反常态,将自己搞得衣衫褴褛,行为状类疯狂,而且还喝酒吃肉,受到同门和尚的反对。那么问题来了,使他如此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呢?
济公出家前和出家后的形象大变,让很多研究济公文化的人感到很不解。作为大贵族世家的子弟,济公在出家前的形象是很好的。他长期在赤城山读书求学,受到天台山“佛道同源”的影响,家族条件非常优渥,生活上十分富足。他精修释儒道的学问,还会给人治疗疾病,与后来疯僧的样子判若两人。父母去世后,济公在天台山国清寺出家,后来在杭州灵隐寺瞎堂慧远禅师门下授具足戒成为僧人。济公出家后的行为变化巨大,他的言行叵测,难耐坐禅,不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浮沉市井,状类疯狂,人们称他为“济颠僧”。
他这样的行为受到了很多僧人的诟病,甚至投诉到了济公的师傅瞎堂慧远禅师面前。在一般的僧人看来,济公的言行出格,而且喝酒吃肉,是违反佛教戒律的行为。济公根本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一身僧衣被他搞得破烂不堪,甚至是衣衫褴褛,让灵隐寺这座千年古寺很丢面子。很多僧人提出将济公按照戒律进行处罚,将其赶出山门,但济公的师傅瞎堂慧远禅师并不同意。慧远禅师先说:“法律之设原为常人,岂可一概而施!”然后又在首座呈上的单纸上批了:“佛门广大,岂不容一癫僧!”因为有师傅的庇护,所以济公才没被赶出灵隐寺。
这段故事在很多佛教典籍上都有记载,在不少讲述济公的小说、评书、影视剧上也有表现。这些典籍和艺术作品中都没有对这个问题深究,但仔细想想却有些不可思议。济公的行为大变,实在是不符合常理。就算作为僧人要简朴修行,但也不至于搞得破衣烂衫吧?而且大乘佛法最讲究戒律,而济公却当面破戒,实在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瞎堂慧远禅师为了庇护自己的徒弟居然玩双标,世人皆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在他看来却认为“岂可一概而施?”,难道戒律管到自己的徒弟身上,那就不顶用了么?
要知道瞎堂慧远禅在宋朝的地位可不低,在两宋之交甚至可以称之为中原第一高僧。他被人称为佛海禅师,宋孝宗御赐“直指堂印”,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著名的僧人。从历史沿革来看,济公就是瞎堂慧远禅的继承人,所以他在禅宗才有如此高的地位,才能够请动少林寺的高僧前往净慈寺出任方丈。如此的大德高僧居然以谬论来庇护济公,这就显得更加不可思议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多人推测济公身上有病,也有人说是心理疾病,所以才被师傅所接受。他们认为瞎堂慧远禅对济公的庇护,也是出于对病人的照顾。
这种说法在很多地方流行,但实际上并没有证据佐证。济公长期在民间云游,给老百姓看病施药,也帮助老百姓与权贵作斗争。他的行为虽然疯疯癫癫,但是在关键时刻却体现出一番道理,显然不是有病之人能做得出来的。实际上从早起佛教的一些修行方式看,济公的行为其实也不算太离谱。与济公同时代的高僧中,也有一位来自九华山的高僧以“疯”出名,他便是“疯僧扫秦”的主角风波和尚。既然在南宋同一时代连续出现两位以疯癫出名的高僧,那么这种疯癫就不能以简单的个例来看,而是应该结合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
从历史时代背景来看,风波和尚和济公都是南宋高僧,而且都是活跃在后岳飞时代。这个时代是南宋和金国通过绍兴和议达成议和后的时代,为了达成这个和解,宋高宗赵构和奸相秦桧冤杀岳飞,打压南宋朝廷和军队的抗金人士,遭到了民间舆论强烈的反对。所以在两个高僧的故事中都有戏耍秦桧的情结,这也表现出当时的民间舆论与朝廷动向的背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朝廷对外卑躬屈膝,对内残酷镇压抗金百姓,出卖北方的抗金义军,受到千夫所指。而济公在抗金方面是坚决支持的,他的祖父李涓就是死于北上抗金途中。
因此当时的南宋社会出现了典型的两极分化,上层坚定与金国苟合,下层百姓却与金国势不两立。在经济方面,上层则过着富裕豪奢的生活,下层百姓却是民不聊生,贫富差距极大。当时以辛弃疾、陆游为代表的士大夫多次提出抗金,但是都被朝廷压制,所以被人讽刺为“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寺庙中也是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很多僧人依附于权贵,过着豪奢的日子,比如济公故事中的监寺广亮就是其中的代表。而济公则是反其道而行之,抛弃了大贵族的家庭出身,出家当了和尚。
这种与主流僧人背道而驰的做法,实际上是表现出了济公对于南宋朝廷对金国妥协和丧权辱国的反对。以前的文章中说过,济公的祖父李涓对其影响是很大的。李涓作为县令组织军队救援东京汴梁城,结果死于路途之中。他的死居然没有被朝廷表彰,反而被压下了消息,被污蔑成临阵脱逃。直到宋高宗赵构时期宋金战争全面爆发,李涓之死的真相才大白天下,济公的父亲李茂春才因此而得到了一个官职上的补偿。有着这样的家族历史,济公对南宋朝廷的腐败是深有体会的,所以他宁愿放弃家业出家为僧,也不愿意同流合污。
然而在当时的宋朝佛教圈中,大部分僧人却依附于朝廷。因为南宋朝廷大量的修建寺庙,以灵隐寺、净慈寺为代表的皇家寺院非常兴盛,搞出虚假繁荣的假象。这就是使得国家上层粉饰太平的风气极重,大量僧人成为朝廷糊弄百姓的工具。济公不在寺庙中清修,而是行走于民间百姓之中,这其实就是反对寺庙和官府同流合污,糊弄老百姓的行为。济公身穿破衣烂衫,行走于民间百姓,不仅喝酒吃肉,而且状若疯癫,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与百姓打成一片。他的这一形象完全融入百姓之中,比广亮这样衣着光鲜的和尚更容易被百姓接受。
因为在金国和官府的双重压迫下,南宋百姓民不聊生,生活极为困苦。济公用身体力行的方式来体会他们的痛苦,并做到扶危济困,为他们排忧解难。这种修行方式其实是源于佛教的苦行传统,这种传统在现代也是存在的,只是采用这种修行模式的僧人极少。毕竟苦行修行实在是太痛苦了,很多人都是难以接受的。僧人们通过融入社会进行体验修行,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体会世间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并以佛教的智慧来拯救世人。这种修行中吃穿住行都是很难的,衣衫褴褛几乎是常态,化缘也是有什么吃什么,没有什么荤素的挑剔。
所以说济公的形象一切都是为了融入穷苦的百姓生活,用自己身心感受社会的艰难,进而逐渐改变的。与广亮等衣着光鲜的寺庙上层不同,济公这种形象更受老百姓欢迎,更愿意与他交流,也愿意求助于济公。这不仅仅让济公的修行更上一层,更是让他在民间声名远播,逐渐成为民间百姓最为推崇的高僧之一。从这个角度看,深入社会下层,与老百姓们打成一片,这才是最佳的修行。而坐在高高在上的皇家寺庙里,吃着权贵们的供奉,穿着光鲜亮丽的袈裟僧袍,实际上从根本上就背离了佛教的宗旨,是真正的违背佛教的戒律。
济公的师傅瞎堂慧远禅对这种情况是知之甚详的,所以他支持济公放下身段深入百姓民间,而不是在皇家寺庙中享清福。他的一番话看似双标,实际上是在讽刺广亮这样僧人。他们一边说着普度众生,一边却干着对老百姓敲骨吸髓的事情,成为权贵们奴役百姓的帮凶。这样的僧人看济公自然是不舒服的,所以利用各种方式排挤打压。而寺庙的戒律早就违背了佛祖创教的初衷,成为了统治者麻痹老百姓的工具。既然是工具,那就是有所挑选的,就是不公平的。既然广亮们对老百姓不公平,那么瞎堂慧远禅自然对广亮们不公平。
从这些角度看,广亮们称济公为疯僧,实际上是站在权贵角度的看法。济公有着好好的贵族公子的生活不过,到庙里当和尚,在贪婪的人看来难道不是疯?济公明明有着第一流的师傅,有着贵族阶层的人脉,不知好好利用赚钱,反而辛苦的去给老百姓治病施药,难道不是疯?站在南宋既得利益者的角度,济公不但是疯,而且是有病。济公的疯不只是他装出来的,更是他为了讽刺南宋权贵的表演。这种表演是一种指桑骂槐,也是一种刺激统治者神经的操作。他用这种方式在提醒统治者,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而权贵只是吸血的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