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珍:专业哭丧24年,最高一场3000元一天三场,已给俩儿子买房

乐松玩转世界 2024-10-28 03:26:25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它伴随着泪水与悲伤,却也能在绝望中绽放希望之花。

她,李美珍,一个用哭声诠释生命重量的女人,如何在众人避之不及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天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的世界,聆听那些泪水背后的故事。

一、哭灵人的独特世界与文化根源

哭灵人,这个听起来有些神秘甚至有些让人避讳的职业,实际上深深根植于古代丧葬习俗的土壤里,与汉族文化的悠久历史紧密交织,成为了东亚儒家文化圈丧葬特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传统文化中,哭灵人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通常由逝者的亲人亲自执行,通过特定的仪式和哭声,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无尽的怀念。

世人往往对这份职业有所偏见,觉得它与死亡、悲伤太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总带着些许晦气的色彩。

回溯历史,从汉代起,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哭丧的习俗就已经悄然兴起。

《薤露》和《蒿里》这两首古老的挽歌,镶嵌在哭丧文化的长河之中,标志着这一习俗的正式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汉晋时代,哭丧逐渐流行开来,到了南北朝时期,更是如春风化雨般广泛传播,成为了人们表达对亡者深切哀思的一种重要方式。

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哭丧人这一职业依然在某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以一种专业的“代哭”形式存在着。

正是这样一个在许多人眼中并不看好的职业,却意外地成为了李美珍人生的转折点。

在当地,李美珍的名字已经悄然成为了哭灵人的代名词。

她不仅技艺高超,每一次出场都能深深地打动人心,而且收费也相当不菲。

尽管如此,每次出场依然需要提前预约,甚至有人愿意出高价只为请她前来。

李美珍在这个看似晦气的职业中,不仅站稳了脚跟,更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二、贫困家庭与不幸婚姻

李美珍的出生,就像是被命运开了一个玩笑,她似乎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要经历一生的坎坷。

她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家里人口众多,小小的两间房子要挤下十口人,生活空间狭小得让人难以想象。

她的父亲,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民,为了家里的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赴他乡打工。

而孩子们的学费,则常常需要靠借债来维持。

这样的家庭环境,让李美珍从小就过上了缺衣少食的生活。

她经常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吃着简单的饭菜,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李美珍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她是班上的佼佼者,也是老师们眼中的好学生。

她深知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因此在学习上格外努力。

命运似乎并不眷顾她。

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实在无法支撑她的学费,李美珍不得不含泪辍学回家。

辍学后的李美珍,开始在家里帮忙做家务、干农活。

她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却从未有过一句抱怨。

家人们看着她瘦弱的身躯和坚毅的眼神,心里都充满了心疼和无奈。

不久后,在家人的安排下,李美珍嫁给了同村的一个小伙。

原本以为婚后的生活会有所改善,但没想到却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

丈夫的脾气异常暴躁,稍有不顺就对她拳脚相加。

家暴和虐待成了她生活的常态,她的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

为了逃避这种生活,李美珍曾和丈夫一起前往广东打工。

那里并没有成为她的避风港。

白天,她在砖厂干着重体力活,累得腰酸背痛;晚上,还要忍受丈夫的毒打和辱骂。

那些日子,她仿佛生活在人间地狱,每天都过得生不如死。

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身心折磨后,李美珍终于鼓起勇气决定离婚。

那一刻,她的心仿佛被撕裂了一般,但她知道,这是为了自己和孩子们的未来。

她带着两个孩子逃回了娘家,开始了新的生活。

离婚后的李美珍,开始四处找工作。

她曾在餐馆里洗碗、在工地上搬砖,只要能赚钱,她什么都愿意干。

虽然生活依旧艰辛,但她的心中却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她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每当夜深人静时,她都会默默地告诉自己:“加油!为了孩子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就这样,李美珍在困境中艰难地前行着。

她用自己的坚韧和毅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虽然过去的经历让她伤痕累累,但她从未有过一丝的后悔和怨恨。

三、偶然接触,开启哭灵人生新篇章

离婚后,李美珍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重启键。

为了生计,她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找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

起初,她在母亲的餐馆里帮忙,每天忙碌在厨房与餐桌间,虽然辛苦,但总算是有了份收入。

后来,为了增加收入,她又加入了姐姐的高跷表演队,跟着队伍四处演出。

在一次表演中,李美珍的命运轨迹悄然发生了变化。

那天,她像往常一样站在台上,卖力地表演着高跷。

突然,台下传来一阵深情的哭唱声,那声音哀婉而动人,瞬间吸引了她的注意。

她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哭灵人正站在人群中,深情地唱着逝者的故事。

那一刻,李美珍意识到,或许哭灵这份工作,能够成为她情感的宣泄口,也能为她指明新的职业方向。

于是,她开始尝试接触哭灵行业,向那些有经验的哭灵人请教,学习他们的技艺。

起初,她照着稿子念唱词,生硬而笨拙。

但哭丧人的职责远不止于哭泣,她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以便在不同的情境下,能够即兴地、恰当地表达哀思。

为了能够在哭灵行业中立足,李美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她深入了解逝者的生平,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将这些情感融入到自己的哭唱中。

每当夜深人静时,她都会独自坐在房间里,一遍遍地练习着哭唱,直到声音沙哑,直到泪水湿透衣襟。

她的敬业精神,也赢得了客户的赞誉。

每一次哭灵任务,她都全力以赴,从不敷衍了事。

即使哭上一个半小时,她也不会喝水,以确保自己的哭声始终保持清晰有力。

随着李美珍哭灵技艺的提升和口碑的积累,她的业务也变得越来越繁忙。

有时,她一天要接好几场哭灵任务,从早到晚奔波在不同的葬礼上。

虽然身体因此受到了损伤,但她从未有过怨言。

四、自立自强,改善家庭状况

随着李美珍在哭灵行业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她的出场费也水涨船高。

一个月接十几场哭灵任务,月收入高达三到四万元。

这样的收入不仅让她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也让她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改善家庭状况。

有了稳定的收入后,李美珍开始着手改善家庭状况。

她翻修了老房子,让家人住得更加舒适;还为两个儿子在城里买了房,解决了他们的婚房问题。

除了改善物质条件外,李美珍还非常注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她溺爱孩子,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她深知,只有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改善家庭状况的同时,李美珍也不忘回馈社会。

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哭灵人这一职业正在逐渐走向衰落。

在一些城市地区,哭灵人的身影已经越来越难觅了。

但李美珍认为,这一职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具有极高的研究和了解价值。

它让人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感受那份对逝去亲人的深深眷恋。

对于未来,李美珍认为自己还不老,还能继续干下去。

她打算在哭灵行业中继续深耕细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和水平。

同时,她也计划着在退休之前能够开一家自己的餐馆,实现自己的梦想。

信息来源:职业哭灵人自述:曾遭10年家暴所以哭得真切,最初一场70元而今3000元——九派新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