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讲讲乾隆皇帝,这个拥有完美人生的“十全老人”。
乾隆是个充满争议又富有矛盾的皇帝。他天资聪颖、好学勤政、博览群书又能经世致用,他的权谋应用与统御管理上,更是登峰造极;大清在他的领导下拥有了极盛的荣光,可是清朝最后也毁在他“国际观严重不足”这一点上。
有朋友不禁要问,国际观是什么?领导者国际观不足,对我们普通人的工作、生活会有什么实质影响吗?
过去在参与出版业编辑笔试时,我写过一份印象深刻的试题,让人难忘的是试卷中有大量国内外时事、人物的了解与考察,例如:列举你认为近10年来会在世界历史上留名的人物及事件;列举亚洲重要国家领导人的姓名及其重要政策、以及后续影响;近3年的国际大事;列举全球知名学者、体育明星、艺人或政经军事领域专家;列举你所知的欧美近3年的一种大众文化,并叙述其兴起流行原因……等等。
试题内容多元,解答范围也很广泛,化繁为简一句话──“考较你是否具备基础国际观”。
国际观的影响可大可小,对于寻常人可能只影响个人职涯;若对企业董事长或政要们来说,国际观影响的就是一家公司、一个国家以及系于其上的万千家庭的生活水平,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本文的主角乾隆皇帝。
创造繁华盛世,却也埋下危机清朝对皇子的教育堪称封建时代最严谨、最规律,甚至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教育系统,以乾隆皇帝为例,从6岁启蒙教育起到25岁登基,他每天凌晨5点准时上课到下午3点,中间只有早餐和午餐各休半小时,全年仅传统三节和皇帝及自己的生日能放假,其余时间每日按表系统化学习历史、诗文、语言及武术骑射;乾隆在这种严谨的教育系统下养学了个文武兼备,他兼通汉、满、蒙、藏等语言,又熟读历朝文史,以唐太宗为榜样的乾隆贯彻“史为鉴知兴替”的道理,他借用历史经验,将历朝影响中央集权的潜在危机:如后妃干政、权臣党争、皇族分权、宦官奸佞、藩镇边患等隐忧尽皆消弭,所以他才得以大展手脚,开创帝制时期最后且最繁华的盛世。
现在我们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通常以人口、粮食产量、以及国内GDP来综合考量,而乾隆治理下的中国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经济体,GDP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比当今世界霸主美国的占比更高;人口方面,乾隆6年的普查为1.4亿,乾隆55年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户籍人口已超过3亿,人力、生产力及税收都达到高峰。
以“历史纵深”的渊博度和运用度而言,乾隆称得上中国前无古人的君主,但身处时代剧烈变迁的浪潮上,历史赋予他的考验是前朝未见的新课题——那就是人口问题、社会转型和西方崛起。
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历代只要承平日久,人口稳定增加,就会造成粮食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这个时候往往就会发生战争,战争会消灭大量人口,最后的胜利者收拾残局,重新分配资源,人类的历史就这样循环往复;但康熙到乾隆三代经营百年的盛世中,人口只增不减,国力固然大幅提升,但却也逐步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地少人多的资源不均问题,这也导致农民与地主阶级的冲突与日俱增。
可乾隆并没有把握冲突契机做产业转型,而是对聚众冲突事件采取毫不手软的镇压手段,乍看下似乎消弭了矛盾,却也埋下了清代中期民变的导火线。
当世界正面临巨变,你还在做春秋大梦?更重要的是,有别于“纵向历史”的渊博与运用,乾隆对同时代的“横向国际情势”完全缺乏了解。他生存于18世纪、执掌皇权长达60年,此时西方世界的样貌正在剧烈演变;1764年起,英国的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及瓦特改良的蒸汽机陆续问世,科技的进步,将西方社会带入机械化工厂和蒸汽时代,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也为之后的船坚炮利打下坚实基础。
1783年,美国成为独立国家,6年后乔治·华盛顿成为首任总统,美国走入民主宪政时代。此外新式大学在西方林立,美国第一所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哥伦比亚大学于1754年建立,成为纽约州最早成立的高等教育机构;而和中国并为东方两大强权的俄罗斯帝国,也在1755年设立莫斯科大学。
当西方诸国通过工业革命,以及新式教育带来的人文思潮中不断进化,进而改变世界格局,将重心由东转西的同时,乾隆皇帝还沉浸在封建时代的盛世幻梦当中。
乾隆一生崇敬他的爷爷康熙,但身处世界局势剧烈变化的他,国际观却远不如康熙,康熙对于西方科学和军武既敬且畏,康熙也曾语重心长的留下“海外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的谶语;但乾隆对西方感兴趣的只有钟表、绘画和玩具,对于机械能取代人力生产一事则视为旁门左道。
执政60年间,乾隆和整个清朝官僚系统对世界局势漠不关心,当新兴霸权英国派遣马戛尔尼率领使团,试图与清朝展开平等贸易对谈时,乾隆依旧抱着“天朝上国”的傲慢,他纠结在使臣团“朝贡”的礼节不够谦卑,并认为“大清统御万国、富有四海、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他非但拒绝与英国加强贸易往来,更进一步采取锁国式的一口通商政策,关闭吸收外来文化的国门,再次错过接轨世界、迈向新时代的契机,历史赋予他的新课题,这位十全老人并没有用心解答。
为什么你需要知道世界发生的事?领导者的国际观不足,导致清朝采取闭关自守的国策,最后在被动情况下遭到西方列强以武力撬开国门,除了面对前所未有的震撼教育,也必须接受战败后的不平等条约,以及拖缓国家近代化历程的惨痛经验,国际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重要国际形势和各国政策,乍看下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比想象的更深,时刻都影响着从业人员的待遇及生活品质。
近年广告、公关业和新兴网络媒体的新人面试,也开始着重国际观考察,或许你认为这与你学的专业并无直接关联,但若能广泛认识国际形势和重要政策的来龙去脉,你会更能理解生活相关的产业为何会形成如今的“现况”、为何会造成你求学或工作环境的生态转变;如果你是职场新人,就能更精准地掌握自己的前进方向;如果你已踏入职场多年,国际观可以让你见微知著,掌握先机,毕竟“转变”才是世上永恒不变的真理。
一个写了上万首打油诗(自以为会留名千古)的十全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