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粟裕三特质,是他能全歼张灵甫和他的第74师背后缘由

李满谈过去 2025-01-17 18:50:59

1947年5月11日,华野技术侦察部门截获了一份紧急情报,情报内容是:“汤恩伯限整编第七十四师于5月12日攻占坦埠。”

粟裕接到这个电报后,沉思了大约半小时:这可是要命的啊!坦埠是华野指挥部啊!蒋的中央军集中向华野指挥部开来,这是要决一死战的节奏啊!如何应对呢?

此前,粟裕早就将整编第七十四师作为预定歼灭对象,他还曾反复构思过作战方案,可他从没想过要如此快地和第七十四师决战啊!

蒋介石的第七十四师是他的最精锐部队,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是蒋介石的大心腹。此人曾杀过妻,可在蒋介石等的操作下,他被提前释放。自由后,张灵甫在抗战中屡立战功:淞沪会战、长沙会战、武汉会战等著名战役中,他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灵甫

也因为有张灵甫这样的虎将统帅,第七十四师曾让解放军吃过大亏,第二次涟水战役中,华野的第六纵队就曾吃了亏,受了很大的损失。

粟裕断定:不论蒋介石此番的大计划是什么,第七十四师都会是主要突击力量。他还结合已经得到的情报做出了自己的推算:

“敌人是准备发动全线进攻,他们想以第七十四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两翼和后续强大兵团掩护下,实施中央突破,矛头对准的是华野指挥部驻地坦埠,企图一举击中我指挥中心,陷我军于混乱和四面包围之中,聚歼我军主力于沂蒙山区,或者将我军逼向胶东一隅,赶过黄河。”

粟裕的推断是准确的,蒋介石下了一盘大棋,而这大棋一旦下成功了,解放军就将整体陷入被动局面。

粟裕虽在一线,但他的军事注意力却长期放在最高层次战略决策和战法问题上。粟裕的这个特质,是他未上过军校,却跟着毛泽东、朱德学打仗的结果。他在朱、毛的学习中,学到了指挥作战的精髓。

粟裕曾在学成后,感慨地说:

“我跟着毛泽东、朱德同志学习打仗所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是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一举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的内在规律去寻找。我学到的这条道理,使我终身受益。”

粟裕

粟裕后来能成“军神”,并把孟良崮战役中打成“神仙仗”,当然不仅仅凭借他从毛泽东、朱德这里学到的指挥作战精髓,还因为他本人有三个特质,而这三个特质,在孟良崮战役中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三个细节中,被完整体现出来了。

第一特质:敢于反常用兵、出奇制胜。

粟裕在看懂了蒋介石的意图后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有利战机。而战机,从来倏忽即逝,要抓住战机,非得“神速”。

在极短的时间内,粟裕就迅速改变了已经付诸行动的计划,这里的“计划”是指他们先前指定的打蒋军第七军和整编四十八师的计划。新的计划是:直接打中路强敌整编第七十四师。

“说变就变”,这可是兵家大忌,可粟裕完全不管这些,他还为了执行新的计划迅速就近调集了几个强有力的部队,采用“猛虎掏心”的战法,对付敌人的中央军。

所谓“猛虎掏心”,是一种直接攻击敌人核心部位的战术。旨在通过奔袭手段秘密迅速地楔入敌人纵深,首先摧毁其指挥中枢,随后在敌人失去指挥而混乱之际,给予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实行这个战术的关键,就是切断第七十四师与其友邻的联系,最后达到将整编第七十四师全部消灭干净的目的。

做出这一重大决定前,粟裕对敌我双方力量进行了对比。他发现:第七十四师虽然是强敌,但也有其弱点,他是重装备部队,进入山区其重装备优势不仅难以体现出来,甚至反而成为其拖累。与此同时,该师因为是蒋介石王牌军,所以十分骄纵,平日树敌不少,若解放军对他们进行强攻,又坚决阻援的情况下,其他敌军大概率不会奋力救援。

如此,解放军就有了利用山区有利地形,采取阻援的战法,将第七十四师彻底消灭干净。

的确,当时的第七十四师开进的区域叫孟良崮,这个地方位于山区顶峰,海拔500余公尺。这样的山区,重装备根本展开不了。

具体指定战略部署时,粟裕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隐蔽我军的意图,对七十四师进行合围。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派纵队堵住第七十四师前进道路、切断他们的后路,派纵队声东击西以让其无法察觉我军意图,两翼阻援等等。

这都不是最奇的,最奇的招,是粟裕对六纵的部署。

前文提到,六纵曾经在与第七十四师交手过程中吃过大亏,六纵的广大指战员自打听说粟裕要全歼第七十四师后,是个个激动不已。

发誓要一雪前耻的六纵司令员王必成第一时间对粟裕提了要求,他说:“打七十四师,绝对不要忘了六纵!”

王必成并不知道,粟裕不仅没有忘了他们,还将对他们进行“大用”。但事先粟裕却并未明说,只叮嘱六纵在鲁南隐蔽待机。

要打第七十四师了,却让六纵隐蔽,这怎么行,六纵所有人都不干。粟裕决定给王必成吃一颗定心丸,他道:“你放心,打七十四师一定少不了你们六纵。到时候,你不想打也得打。”

粟裕

可眼看着孟良崮战役打响了,可六纵始终窝在鲁南一动不让动。六纵的指战员听到炮声越来越近,粟裕却迟迟没给他们安排任务,有些沉不住气了,有的指战员说:

“把我们忘了,把我们扔在鲁南吃闲饭!”“我们只能吃豆腐,嚼烂葡萄,啃不了硬骨头!”

六纵何以会知道,擅长出奇兵的粟裕早已给他们安排了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切断七十四师的退路。

5月12日16时,一份陈、粟签署的电报发到了王必成手中,内容是:

“命六纵昼夜兼程,北上参战,以48小时120公里的急行军,抢占沂蒙公路上的重镇垛庄,切断七十四师的唯一退路,参加围歼七十四师的战斗。”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大的任务。看到电报后,王必成的手都有点发抖了,他激动地把这个指令传达下去了。一时间,早已对第七十四师恨入骨髓的众将士们都来了劲了。

接到命令后,王必成迅速率六纵指战员带领两万多人以一日一夜130公里的急行军,飞兵疾进。和粟裕预先猜测的一样,这支“知耻而后勇”的军队化身成了一支真正的奇兵。

14日凌晨,六纵的先头部队就抵达了目的地垛庄以南,这个速度比预计的速度要提前了8个小时。15日凌晨,第六纵队如天降之神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第一纵队协助下攻占了垛庄,全歼守敌一个战斗辎重连。

汤恩伯完全没弄明白这支部队是怎么冒出来的,更不知道它从哪儿来。慌乱中,他指令张灵甫派重兵死守垛庄,保护通路。

可在神兵面前,一切都是来不及的。没等到张灵甫的部队赶到,垛庄就已经被华野部队攻占了。

张灵甫被打得丢盔弃甲,他丢掉了他引以为傲的美制重炮和其他现代化装备,躲到了孟良崮、芦山地区。张灵甫还想做最后的抵抗,他焦急地等待着援军的到来。

最终,张灵甫在他躲避的山东,等来了誓要复仇的六纵将士,他们一举歼灭了隐藏在山洞中的第七十四师指挥所,击毙了骄狂不可一世的张灵甫。

孟良崮战役最神奇、最关键一环,就是第六纵队的部署。而粟裕做这样的非凡部署,乃是因为他在指挥战役时,总是尽可能设想各种情况,走一步时,他就预想到了第二步。他诱敌深入,又预伏第六纵队于鲁南待机,这样的棋,当真是奇之又奇。

第二特质:心细如发。

孟良崮战役中,处处可见粟裕的细心,从战略部署,到具体打法等等。而最能见其“心细”的,则是孟良崮战役接近尾声时,他的一个“发现”。

5月16日下午,是孟良崮战役接近尾声时,因为此时: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已经被歼灭了,而各参战部队也已报告完战果。

然而,粟裕在清点战果时,竟发现部队所报歼敌数与七十四师编制数有出入,他由此认定:一定有敌军隐藏起来了。

粟裕随即对各部上报的歼敌数字和七十四师编制数字反复核对,发现:确实有出入。各部队上报歼敌总数是2.5万人,而整编第七十四师应有3.26万人,这里头的出入达到了七八千之多。

按理,战斗既已取得胜利,就不需如此较真。而且,有时,部队会有虚报整编人数的情况,数字不对是再正常不过的。可粟裕坚持下达指示:

“命令各部队重新汇报战果,歼俘敌人的数字要力求准确无误。命令各部队继续搜查,不可放松警惕,特别是比较隐蔽的山沟更要仔细搜查。没有命令,不许停止。”

仗都打完了,还要继续搜查?看着已经完全是一副“结束模式”的战场,将士们很不能理解。粟裕见大家都不解,便解释说:

“兵法上有穷寇勿追,是说狗急了要跳墙,弄不好会被反咬一口。我们主张打歼灭战,硬是要追穷寇,不论这只狗发疯也好,跳墙也好,都必须把它确确实实地打死才行。我把各部队上报的歼敌数字与七十四师编制数字反复核对,还差7000人左右。7000人不是个小数目,弄不好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孟良崮战役后,粟裕与陈毅视察华野炮兵射击演习

随后,没有放松警惕的华野有了新发现:技术侦察结果显示,孟良崮山区仍有敌军电台讯号。

这一个细节证实了粟裕的猜测:真的还有七八千人在山谷,他们是准备要突围了。一心想要全歼第七十四师的粟裕当机立断,命令各纵队组织轻装部队,对各山谷进行严密搜索。

最终,轻装部队在孟良崮、雕窝之间的山谷发现了已经集结好,并准备突围的7000多敌军。粟裕命第七、第八、第九三个纵队立即出动,将这7000敌军全部歼灭了。

张灵甫绝笔

可以说,孟良崮战役中,若非粟裕心细如发的特质,是断不可能被如此干净、彻底被“全歼”的。

第三特质:始终为人民而战。

被称为“净打神仙仗”的粟裕,在孟良崮战役中,曾为了“借门板”这种小事和部下生了气。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孟良崮战役时,粟裕曾选中了一个开阔的山间平地作为指挥所。在设指挥所时,警卫员考虑到粟裕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症时常发作(他火化后,才知脑中有三弹片),不得不戴一种铝制的健脑器工作,便想去村里借门板搭床铺。

粟裕知道后坚决不肯,警卫员坚持,粟裕净为此生气了,他还斥责道:

“门板是给老乡守家的,你把它借来,他们怎么关门呢?买点高粱秸子,铺在沙子上,就可以睡觉。这是打仗,不是安家。”

这件小事,体现了粟裕心里时刻装着人民,也只有这样的粟裕,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而战”。关于粟裕“为人民而战”的特性,毛泽东曾在1953年有过相关的评论,他在陈毅夸粟裕“像樊哙”时,回答道:

“粟裕不是樊哙,也不是韩信,而我自己,也不是刘邦。粟裕就是粟裕,他是我军的战将,是人民的儿子。”

毛泽东这段话实际是在告诉陈毅:粟裕和樊哙有本质区别,樊哙是为刘邦而战,而“人民的儿子”粟裕,则是为人民而战,他并不是单纯为某一个人而战斗。

粟裕与毛泽东

心里装着人民、为人民而战的粟裕,其格局很大,也只有这样的粟裕,才能具备真正的大局观。也唯有如此粟裕,也才能真正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孟良崮战役是粟裕的得意之笔,战后,全军振奋,欢声如雷。指战员们更是纷纷称赞粟裕料敌如神的谋略和高人一筹的指挥。陈毅更是紧紧握住粟裕的手,感叹道:“老伙计,这个仗,你硬是越打越神了。”

孟良崮战役意义深远:粟裕于“百万军中”取敌军上将首级,这一神仙仗,打击了蒋介石最强大的和几乎唯一的进攻方向;打击了蒋介石最精锐部队,且这一打击是出现在全解放区全面反攻的前夜。

可谁能想到:孟良崮战役,仅仅只是粟裕“神仙仗”之一,他一生打过的“神仙仗”之多,连毛泽东都叹服不已。

或许,对于“战神”而言,从来不会有“最神”,而只会有“更神”。粟裕的孟良崮战役,何尝不是他下一个“更神”之战的开端呢!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