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火焰山,贺兰山煤层燃烧300年,每年净损10亿,为何不灭?

从菡爱八卦 2024-11-02 15:42:52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宁夏贺兰山,一座雄伟的山脉,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也承受着难以言喻的苦痛,300多年来,山体深处暗藏的“火焰”,持续燃烧,将珍贵的煤炭资源化为灰烬,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痕。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资源之殇,又隐藏着怎样的环境之痛?

贺兰山煤矿的宝藏与困局

贺兰山汝箕沟矿区,一个在地图上并不起眼的名字,却拥有着令人惊叹的资源储量,这里的煤炭,并非普通的燃料,而是享誉世界的“太西乌金”。

低灰、低硫、低磷,是它与生俱来的优势;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高精煤回收率和高机械强度,更是赋予了它“煤中之王”的美誉。

毫不夸张地说,汝箕沟矿区的每一块煤炭,都凝结着大自然的馈赠,是不可多得的战略资源。

据勘探数据显示,贺兰山煤系地层分布总面积约为19259平方公里,截至1992年底,已探明储量高达238809.8万吨,保有储量218464.1万吨,还有着巨大的预测储量。

这些数字,足以证明贺兰山煤矿的资源禀赋之优越,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宝藏,却陷入了令人扼腕的困局。

300多年来,贺兰山煤矿持续自燃,熊熊烈火吞噬着珍贵的煤炭资源,每年至少115万吨优质煤炭化为乌有,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亿元。

这不仅是数目上的损失,更是对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对不起我们的后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持续燃烧的“地下火灾”?

地质历史的变迁,为贺兰山带来了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埋下了自燃的隐患,贺兰山地区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地质变化,到了晚石炭纪到二叠纪时,气候变得温暖湿润,长出了茂密的森林。

这些植物死后被泥沙覆盖,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化,最后变成了我们今天用的煤炭,贺兰山的煤矿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容量不大,表面积却很大,还疏松多孔,所以很容易自燃。

煤炭自燃其实就是煤炭和氧气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反应,煤炭接触到空气后,会吸收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并放出热量。

煤炭温度一到临界点,就会自己着火,贺兰山煤矿的结构特殊,煤炭和空气接触的面积更大,氧化反应更厉害,所以更容易自燃。

除了自然原因,人类活动也加重了贺兰山煤矿的自燃风险,三百年前,汝箕沟的煤矿就开始被开采使用了。

然而,早期开采缺乏规范管理,过度挖掘,留下了大量大小不一的煤窑洞,这些坑洞就像一个个“呼吸口”,让煤炭和空气接触得更多,从而加剧了煤层的自燃。

有的工人在井下取暖或者在地面上用明火,也可能会引起煤层燃烧,这些老火区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蔓延,又形成了新的火区,使得“火焰山”的范围不断扩大。

自燃的问题: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

贺兰山煤矿自燃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严重破坏了环境,煤层持续燃烧,像是个大污染源,不断排放有害物质,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会浪费大量资源,每年有115万吨优质煤炭被烧成灰,直接导致经济损失达到10亿元,这相当于每年消耗掉一座小型煤矿,真是对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

长此以往,贺兰山的煤炭资源将面临枯竭的风险,对当地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煤炭燃烧会放出很多有害气体,比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PM2.5颗粒物。这些污染物不仅会让空气质量变差,还会引发酸雨,损害植被、水体和土壤。

贺兰山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很多人表示平时不敢开窗,因为一开窗就会沾上一脸煤灰。

并且煤层长期燃烧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地变贫瘠,植物很难生长,同时,燃烧产生的高温也会加速地表水分蒸发,加剧土地干旱,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

这不仅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还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发展,再加上烧煤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煤炭长时间自燃会增加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产生不利影响,贺兰山煤矿的自燃,是一场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危机。

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煤炭资源,还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如何有效控制和治理煤层自燃,已成为摆在面前的迫切难题。

灭火之难:技术挑战与经济困境

面对熊熊燃烧的“火焰山”,人们并非无动于衷,多年来,各方力量都在积极探索灭火方案,但现实却远比想象中复杂和困难。

贺兰山煤矿灭火的过程既考验技术,也面临经济难题,煤层自燃的特殊性给灭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煤层燃烧可不是简单的表层燃烧,而是会在地下深处持续闷烧,煤层深处通风不好,透气性差,和外界联系少,所以火源很难找到和控制。

传统的灭火方法,比如用水扑灭,在对付煤层深处的火时就不管用了,在高温下,水蒸发得很快,甚至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样反而会让火势更大。

而且贺兰山煤矿的火区面积广、燃烧时间长,进一步增加了灭火难度,几百年的持续燃烧,使得火势蔓延至地下深处,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火区网络。

要彻底扑灭这些深藏地下的“火焰”,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经济条件也大大影响了灭火工作的进展。

灭火工程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目前的技术手段并不能保证彻底灭火,这使得投资回报率难以保障,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一项高风险、低回报的投资,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就算政府增加投入,也很难填平资金缺口。

虽然贺兰山煤矿燃烧产生的地热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地表温度不高,火源埋藏较深,使得地热发电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在经济效益难以保证的情况下,企业缺乏开发地热的动力,也使得地热资源的利用难以有效推进,总之,贺兰山煤矿的灭火工作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技术瓶颈、资金短缺、经济效益低下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灭火工作举步维艰,陷入了一种“治不了,也利用不了”的尴尬局面。

结语

通过这件事情,也能看出环境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这也是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贺兰山的“火焰山”燃烧了300多年,这场火其实反映了资源和环境之间的长期较量。

这场博弈的结果,不仅关系到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也关系到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尊重和对子孙后代的责任。

只有吸取教训,多尝试探索,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资料

经参调查|年烧损优质每百万吨,贺兰山煤层自燃“百年顽疾”解

煤炭的沥青成因说·中国改革报

贺兰山生态保卫战·人民政协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