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相处方式,最容易养出“白眼狼”孩子,家长越早看到越好

陪宝宝写日记 2024-07-14 11:17:11

周末,带儿子在附近公园玩耍,碰到了一件让人心痛的事。

一个8岁的小男孩爬攀爬架时,不小心从上面摔了下来。

看他手臂破皮流血,伤得挺严重的,我便上前关心。

本以为他的父母就在旁边,结果小男孩说是自己出来玩的。

想着小男孩最好带去医院看下,我便询问他:

“你记得爸妈的电话号码吗?我打电话给他们,让他们带你去医院看下呢。”

可没想到小男孩一个劲得摇头,反复说道:

“我不用去医院,别给我爸妈打电话,他们知道会骂我的!”

何其可怕!

孩子受伤了本应该找爸妈帮忙,现在却因为害怕被骂而宁可自己承受痛苦!

想起尹建莉曾说过的一句话:

“孩子宁愿承受痛苦,也不告诉家长,这其实就是个信号,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

太多的父母,因为错误的相处方式,而消耗掉了孩子对他们的信任。

尤其是以下这三种相处方式,最容易养出跟你不亲的“白眼狼”孩子。

孩子坦白闯祸时   你用指责回应他

南京有一位9岁的小男孩,在学校不小心打碎了玻璃。因为害怕被父母指责,他写下一份遗书,之后便从学校高楼上跳了下去。

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得指责,他们就很容易选择自己硬扛。而当孩子扛不住时,就很容易走向极端,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所以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应该多多包容和接纳,而不是只顾着一味发脾气,用打骂的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犯错的父母,可以试试以下“三步法”。

第一步:转变观念,将孩子的犯错当成是宝贵的成长机会。这样你的关注点就不会集中在犯错的代价上,怒气值会大幅度下降。

第二步:耐心沟通,用孩子听得懂的话语告诉孩子他错在了哪里。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多强调犯错是很正常的事。

第三步:解决问题,引导孩子想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陪伴他一起去实施。当孩子很认真处理问题时,一定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哦。

早上,我化完妆去衣帽间换衣服。

换完衣服一出来,就看到儿子在捣鼓我的眼影盘,好几个色块已经四分五裂了。

当下我的怒气值就爆表了,爆发边缘,我想起了“三步法”,成功避免了一场亲子大战。

首先,我换个角度考虑,觉得这是一次很好得教育他不能随意动他人东西的机会。

紧接着,我平复了情绪,蹲下来跟他面对面沟通:

“妈妈现在很生气,因为你没经过我的同意就动了我的眼影盘,还把它弄坏了。我知道你是因为好奇,所以动了妈妈的眼影盘,但是不是应该先问过我?”

儿子低着头,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我立马抱住了他,温柔得说道:

“做错事很正常,但我们要知错就改,努力解决问题。你想想,如果是你的玩具被弄坏了,你觉得对方做些什么,会让你舒服些呢?”

在我一步步引导下,儿子主动跟我道歉,还自愿拿出自己最爱的棒棒糖与我分享,暖心说道:

“妈妈,棒棒糖会让人开心,吃了就会变美了!”

孩子寻求帮助时   你用质疑回应他

知乎上有个提问:

“小时候你羡慕过别人什么?”

一个高赞回答是:

“羡慕别的孩子受欺负有爸妈保护,而不是自己每天带伤回家还得挨骂。”

当孩子受欺负,找父母寻求帮助时,却听到这样的回复。

“为什么他们总是欺负你,而不是别人?”

“是不是你做错事惹对方生气了,不然干嘛无缘无故欺负你?”

“一个巴掌拍不响,肯定是你哪里做错了!”

本想寻求父母的保护和支持,结果却被质疑的回应伤得更深,于是只能关闭心门来避免再次受伤。

唯有坚定不移得站在孩子这一边,无条件得支持他们,他们才会遇事第一个想到我们,对我们敞开心扉。

记得高中时,同班几个男生没来得及写作业,便一字不改得抄袭了同桌的作业。

结果被老师发现,把同桌和那几个男生都叫了出去,要求说出抄袭者。那几个男生被吓到了,便反过来说是同桌抄袭他们。同桌委屈得向老师否定,但老师相信了男生们的话,严厉批评了同桌。

同桌回来后,哭着跟我说:

“老师冤枉我,我要告诉我爸爸!”

我惊讶得问她:

“你怎么敢跟你爸爸说,不怕爸爸跟老师站在一边吗?”

同桌摇摇头,骄傲得说:

“才不会,我爸爸一定是相信我的。”

后来,同桌爸爸跟老师多次沟通,最终还了同桌清白。

为人父母,爱孩子是本能,无条件相信孩子却很难。但只有给予足够的信任,孩子才会明白,父母是他坚强的后盾。

孩子倾诉烦恼时   你用抱怨回应他

不少的父母抱怨:

孩子越长大,跟他们之间的话就越少。

每次问学习、问生活、问工作,得到的答案永远是简单的‘挺好的’三个字。

可孩子真得没烦恼吗?

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只是选择了自己消化。

因为他们知道,跟父母倾诉烦恼的结果,只会是无尽的抱怨和担忧。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增加了更多的心理压力。

刚上高中时,因为学业任务繁重,我总打电话向妈妈哭诉。

本以为会得到妈妈的安慰,结果却是妈妈一股脑的抱怨:

“读个书还累,我每天起早贪黑得赚几个钱才累!你再不好好读书,那就跟我一样干苦力!”

从那以后,我便选择“报喜不报忧”,与母亲的关系也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等到自己做了母亲,我才意识到,妈妈抱怨的背后,是担忧和慌乱。然而,当时年少的我,只记住了妈妈的批评和埋怨。

其实孩子向父母倾诉烦恼,并不要求父母一定要给出解决方案,仅仅只是想要一个安慰,一个接纳他负面情绪的怀抱而已。

当孩子向你‘报忧’时,为人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静静得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一个释放负能量的渠道。

《麦田守望者》里有这样一句话:

“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

为人父母,要默默守望着孩子,让孩子坚信,父母永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 阅读: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