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的灭亡:袁绍坐拥河北四州,兵强马壮,怎么说崩就崩了?

梨评历史 2024-07-13 03:53:19

对于建安五年(200年)的袁绍来说,是相当志得意满的。

论地盘,汉末十三州,他雄踞冀、青、幽、并四州;

论兵力,坐拥十万精兵,兵强马壮;

论地位,袁氏四世三公,为当时顶级门阀士族之一,身边谋士无数,成为自董卓败亡后,群雄势力最强的一位,这也是袁绍争夺天下的底气和本钱。

官渡之战

然而不到一年,袁绍就在官渡之战一败涂地,自己不久也一命呜呼,而后儿子们为了争权夺利大打出手,袁绍遗留的家底都白白便宜了曹操。

而这一切,仅仅只有数年时间,从坐拥四州到袁氏覆灭,势力最强的袁绍说崩就崩,崩的有点快,让人始料不及。

看似强大, 其实内部根本不稳

袁绍虽然有四州,但对这四州的统治根本不稳固。

并州因东汉末年匈奴的内迁,在袁绍掌控时期,并州九郡大都早已被羌胡占据,袁绍能够控制的仅有部分上党郡和太原郡罢了。

至于幽州,袁绍是夺取公孙瓒的,但连年战火,幽州已经破败不堪,更别说袁绍得的只有幽州一部分,辽东则被公孙度掌控着。

而青州出身的黄巾军,早已投降了曹操,袁绍得到了青州,但只得到地盘而没有人口。

袁绍真正掌控和能够提供稳定资源的只有冀州。

袁绍势力范围

当然,并非袁绍如此,其他各个群雄在地盘内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屡见不鲜。

而且这不是袁绍致命的问题,真正致命的是内部互相倾轧的派系斗争。

早在夺取冀州之前,袁绍身边就聚集了一批名士,比如南阳的许攸、颍川的荀谌、辛评、郭图、荀彧、郭嘉等等。

许攸

当然荀彧和郭嘉先后投奔了曹操,但留下颍川系的谋士还是比较多的,因而这批人为颍川系谋士。

而夺取冀州后,袁绍开始重用当初被冀州牧韩馥冷落的士族,比如魏郡审配,巨鹿田丰,广平沮授等等。

没办法,袁绍自认冀州牧,想要在河北立足,必须依靠河北本土士族,除此之外,还有河间的张郃等武将,这些河北人的士族抱团取暖,因而为冀州系谋士。

其中逢纪比较特别,他并非河北人,但和审配关系比较好,因而也归属于河北系里。

就这样袁绍内部出现了颍川系和冀州系两个基本盘。

颍川系作为外来士族,想要立足,比如要在河北获取更多的话语权,而冀州系作为本土士族,自然不甘心权力旁落。

因而自袁绍入主冀州后,颍川系和冀州系互相倾轧,贯穿了整个袁氏的统治,就是为了争夺话语权。

这番激烈的斗争,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安,比如初期投靠袁绍的荀彧就直接投奔了曹操了,而且将袁氏内部的矛盾告诉了曹操,并且被曹操在官渡之战利用,这一点后面再说。

派系斗争引发立嗣斗争,加剧袁绍内部对立

除了表面上的斗争之外,私下里,他们还押宝袁氏未来继承人,想要在袁绍死后,谋取更多的利益。

袁绍有三个儿子,老大袁谭、老二袁熙、老三袁尚,按嫡长子继承制理应立袁谭,然而袁绍偏爱刘夫人生的袁尚,想要废长立幼,但偏偏犹豫不决。

毕竟袁氏是以孟氏《易》起家,得以在士林里立足的,而成为群雄后,袁绍标榜为东汉的继承者,高举儒学的旗帜,招揽大量儒生,尤其是两位汉末巨儒郑玄和卢植都召来了,自然不敢挑战儒家废长立幼的伦理。

所以袁绍来了一招欲盖弥彰,让袁谭、袁熙以及外甥各管一州,将袁尚留在了冀州,美其名曰观察诸子的表现。

袁绍的安排

但这番操作,谁看不出他想要立袁尚为继承人?眼看袁绍想要废长立幼,自然引起颍川系和冀州系的新一轮斗争。

其中颍川系辛评、郭图支持袁谭,毕竟袁谭有地盘还有大军,实力强大。

至于冀州系的审配、逢纪则支持袁尚,一来袁尚受袁绍偏爱,二来袁尚处于冀州核心,一旦有事,有操作的空间。

就这样,袁绍对于继承人的不明确,埋下了袁氏兄弟分裂的祸根,都想将对方踩在脚下,独揽大权。

官渡之战,引爆双方所有的矛盾

所有人都知道,官渡之战是决定北方未来统治权的大战,因而颍川系和冀州系摩拳擦掌,将其视为派出权力之外的机会,导致矛盾在官渡之战时期集中爆发。

官渡之战是决定北方未来统治权的大战

率先发难的就是颍川系,此前沮授为袁绍谋划,认为曹操后方不稳,得缓缓图之,就是要和曹操打持久战,活活拖死曹操,事实上这个战略没问题。

但郭图认为,袁氏势力强大,没必要打持久战,理应速战速决,这份提议,却得到袁绍的支持,毕竟持久战,袁绍认为即便胜了,自身损失也不小。

因而不管沮授如何劝谏,他还是站在郭图这边,甚至将沮授军权一分为三,三分之二交给郭图,剩下的给了淳于琼,而淳于琼也是颍川人。

而田丰认为沮授没错,坚持支持,却被袁绍下狱。

沮授

至于冀州系,郭图一开始攻击沮授的时候,审配也认为得速战速决,但看到沮授和田丰先后失势,立即反应过来了,这是颍川要夺权,冀州系再不行动,就会失势。

只是他的发难却给了曹操一个机会。

前面说了,荀彧对袁氏内部矛盾了如指掌,认为留守邺城的审配、逢纪必然会抓住机会整许攸后方,而许攸得知家人出事后,必然会生变。

果不其然,审配趁着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对峙的时候,找个借口收捕了许家人。

这可是对峙的关键时刻,许攸还是前线核心谋士,就这样逮捕其家人,可见双方矛盾的激烈,也看出审配是一点没有为袁绍考虑的心思。

结果可想而知,许攸立即叛逃,引来了曹操火烧乌巢。

火烧乌巢

冀州系还在洋洋得意赶走一个颍川人,却没想到给袁绍惹出这番大祸来,很显然,颍川系和袁绍有点看冀州系不爽了。

而后在如何分配攻打曹营和救援乌巢的事情上,双方又开始针锋相对,尤其是郭图和张郃,简直针尖对麦芒。

一番争论后的结果就是曹营没有被攻破,乌巢也没被救下来。

到了这一步,前线的张郃自然明白,最后的过错都会丢给冀州系,干脆直接投降曹操,而张郃的投降又给了袁绍最后一击。

得知张郃投降,袁绍内部军队直接崩溃,可以说官渡之战袁绍并不是打不过曹操,而是败于内部的崩溃:

将闻琼等败,遂奔操。于是绍军惊扰,大溃

当然袁绍作为统帅自然要背锅的。

颍川系和冀州系在官渡之战互相发难,袁绍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只不过为了借机打压和平衡罢了。

此前袁绍听从颍川系的建议,速战速决,等官渡合兵的时候,袁绍又听从了冀州系建议,即在官渡打消耗战。

至于建议,还是没有兵权的沮授提出的,沮授表示,用河北家底拖垮曹操,而许攸则建议分兵直接进攻许都抢了汉献帝,最终袁绍听了沮授建议,可见袁绍目的就是借机打压这帮人罢了。

只是没想到后方审配玩了一个大的,逼走了许攸,导致后面一系列的战败。

袁绍一死,袁氏四分五裂

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绍病逝,由于生前始终未确定继承人,引来袁氏内部的新一轮斗争。

颍川系自然试图拥立袁谭,但审配、逢纪近水楼台先得月,趁着袁绍病亡,伪造袁绍遗命,扶持袁尚上位,剩下的颍川系逃亡到青州依附袁谭。

就在袁氏兄弟争夺继承人位置的时候,曹操趁着袁绍刚死,渡过黄河前来征讨,只不过未能攻破,可见袁绍虽死,但家底还是很丰厚的。

而后曹操听从郭嘉的计谋,坐等袁谭和袁尚的自相残杀。

袁氏兄弟分裂

果然没多久,袁谭和袁尚就因矛盾大打出手,袁谭打不过,居然和曹操联合,一起夹击袁尚,听闻袁谭的计划,曹操做梦都要笑醒,就这样,袁氏兄弟逐一被曹操击破。

说实话,袁绍死后,袁氏势力还是很强大的,如果他们能够团结一心,哪怕打不过曹操,依旧能守住家底,而且曹操处四战之地,根本不敢全力进攻,袁氏足以自保。

然而袁绍始终没有立继承人,加上内部派系斗争异常激烈,在曹操还未进攻之前,事实上内部就已经分裂了。

怪谁呢?还是怪袁绍了。

既然要废长立幼,就果断点,学汉景帝废太子刘荣,不仅废了刘荣,还找了一个借口处死他,还把当初支持刘荣的一帮大臣如周亚夫、窦婴等人搞下台,为刘彻登基扫清障碍。

反观袁绍,想要立袁谭又不甘心,废长立幼又没有这个魄力,最终这种不上不下、进退失据的立嗣态度最终在本来就严重的派系斗争里彻底激化,直接导致了袁氏势力的崩溃。

所以当曹操也在立储问题是犹豫的时候,贾诩就让曹操想象当年袁绍和刘表的立嗣操作,最终坚定了曹操立曹丕之心。

只是曹操吸取了,但孙权没吸取,晚年搞出了二宫之争,让孙吴内部陷入内讧,果然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不吸取教训。

1 阅读:47
评论列表
  • vbb 1
    2024-07-27 21:41

    袁绍自知才疏,所以只能用术分化,对臣僚和子嗣均如此,借以庸才治人才,到死都在自剪羽翼,不败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