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一个人开悟的标志,是学会内观

乐人看情感 2024-12-03 13:50:37

央视纪录片《王阳明》中,有这样一幕。

公元1508年的一个深夜,王阳明在龙场的山洞里打坐,然而他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他对人生充满了困惑:

为什么一直以来,他以圣人之道要求自己,却始终不能得悟大道,还屡遭挫折,沦落至此?

想着想着,那些远古的先贤,仿佛跨越时空而来,与他进行交流对话。孔夫子说:“道不远人。”

而后,孟子又告诉他:“学问之道,求其本心。”

听到此处,王阳明瞬间开悟,原来圣人之道,就是要内观本心,从心而行。

只要不断向内求索,把世间的人和事当成是镜子,来映射自己的内心。

我们便可正视自己的心念,从而通过世事不断地磨练自己。

如此,即便外界风雨不歇,我们也能无惧风雨,在逆境之中修炼一颗从容之心。

1

内观,悟透自己

何谓悟透自己?

简单来说就是:

明白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不足。

得意时不会妄自尊大,失意时也不会妄自菲薄。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悟透自己的人都能做到从容不迫、心安自在。

而很多人之所以活得痛苦,本质上就是因为未开悟。

在寻求开悟的这条路上,王阳明也走过无数条弯路。

他少时便树立了远大志向,就是成为圣贤。

为此,他终日向外求索,学习骑射、兵法、经书、诗词……

15岁时,他还一个人跑到边防一带去考察,回来的时候满面沧桑。

但这一路的磨砺,并没有让王阳明领悟到什么。

于是,他又开始翻读圣人之言,看到了朱熹说的“格物致知”。

他觉得,成圣之路可能就在其中。

便搬了一个小板凳,坐到竹子面前,专心致志地“格竹”。

就这样,他盯着竹子不间断地看了七天七夜,冥思苦想,也没有看出什么“理”。

甚至还因此大病了一场,从此落下了咳疾。

但这次失败,也让王阳明开始反思,成为圣人这条路,真的适合他吗?

带着这样的问题,他开始向内走,寻找自己。

自省一段时间后,王阳明终于明白,现在的自己离圣人太遥远,投入科考才是最切实际的事。

于是,他不再执着虚无缥缈的成圣之道,而是开始沉下心来,一门心思的准备科考。

找准了这条道路之后,王阳明很快得以高中,正式步入仕途。

古语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迷失在纷繁的世道里,从未真正认清自己。

只有少数开悟的人,能于世事浮沉中,清楚地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而要抵达后者的境界,最好的方式,就是内观。

在人生迷茫困顿时,少盲目抱怨,多问己问心。

当你有了自知之明,便能以更加成熟的目光观世,不会再像一只无头苍蝇般在世事中磕磕碰碰。

2

内观,修炼自己

南怀瑾先生曾说: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而在社会中。

我们每个人都在修行中生活,也在生活中修行。”

人生是一场自我修炼的过程,你若破除万难,修炼到了一定境界,世间的挫折纷扰,便再难动摇你心。

王阳明为官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正德年间,江西庐陵民风败坏,人心不古。

换了好几任县令,也没能整治好那里的民风。

彼时,王阳明恰好得罪了朝中高官,这块难啃的骨头,便落到了他的手中。

到了庐陵之后,王阳明每天都要处理成百上千件案件,生活可谓是劳累不堪。

可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抱怨工作繁重,世风不古,而是向内叩问自己,寻找问题的症结。

他先是沉下心,一桩一件耐心地处理那些案子,并抽丝剥茧,从中寻找庐陵问题的症结所在。

紧接着,他发布了十六道整治民风的告示。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庐陵便大改其貌,再不复从前的蛮夷之风。

王阳明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王阳明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

世间的万般道理,处理问题的百种方式,其实都蕴藏在人的内心。

当我们不断地向内观,不断地修炼内心,完善自我。

那么即便人生之事,事事艰难,我们亦能在岁月的惊涛骇浪中,修得一份淡定从容。

3

内观,安顿自己

王阳明曾这样形容过自己的处境:

“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

这种时刻,他是如何度过去的呢?

答案很简单:安顿自己的心。

王阳明一生中,经历过两次大的危机。

第一次,是公元1506年,他因得罪朝廷当权宦官刘瑾,被贬到贵州,身陷绝境。

途中,他还遭到刘瑾手下的穷追猛赶,为了活命,他装出投水自尽的假象才逃过一劫。

之后的行路中,他又多次经过断崖绝壁,泥泞沼泽等危险地带,才好不容易到达贵州龙场。

面对这一路的艰辛,王阳明却说:“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对于所遭遇的凶险,王阳明从未将它们放在心上。

所以那些危险的事情,就跟天空中飘过的浮云没什么两样。

第二次危机,是王阳明贬谪期满后,皇帝派他去江西一带平复宁王叛乱。

他仅用了43天,就解决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却因此遭到了朝臣的嫉妒诽谤。

皇帝也对他起了杀心。

这个时候,王阳明没有喊冤叫屈,而是将功劳悉数让了出去,而后便称病辞官,回乡讲学了。

后来,王阳明曾这样告诫自己的弟子: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在世事磋磨中,人最重要的是,是要向内观,安定得住自己的心。心若晦涩,困难就会无限放大,像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将你压垮。

心若坦然,那即便风浪起,我们亦能稳坐钓鱼船。

凡事心安以对,就没有什么迈不过的坎,越不过的高山。

王阳明写过一首诗: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人生关隘重重,一味向外求索,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悟到处世的真谛。

唯有遇事修性,遇人修心,持续内求。

我们才能在红尘道场中,将自己修炼成最好的模样。

点个赞吧 ,跟随王阳明一起内观修心,一起抵抗世间所有的焦虑和迷茫。

8 阅读: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