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诗歌与散文写作的几个痛点

晖汉聊情 2024-09-22 01:43:50
五四以来,中国现代诗歌散文在一众大家的引领下,拔出了一个又一个高潮,迈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 可以看出,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每一次辉煌的闪耀都是踏着祖国和社会变革的节点,深植于大众生活的喜怒哀乐。尤其台湾诗人与散文作家群有流离孤岛的伤感,有遥望大陆的忧愁,再以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为底,所以成就更加灿烂。我认为六七十年代同时期的诗歌散文,台湾是要高于大陆的,原因就在于此。 而当时间进入新世纪,海峡两岸的诗歌散文都存在同步跌落现象。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公众号与微信群兴起以后,因为门槛太低,出手太快,发表太易,结果渐成泛滥成灾之势,与时代发展极不相称。望去如火如荼,却没有高标大纛,远看群山连绵,却是有高原没有高峰。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缺陷: 一是无病呻吟,虚情假意 许多人缺少大胸怀,大眼光,大格局,整天沉醉在自己的象牙塔里顾影自怜,要不就是顾盼自雄。明明自私冷漠,偏要装温情脉脉;明明唯名唯利,偏要装潇洒高尚。所以写出来的文字都象半夜三更在一个空荡荡的台子上唱独角戏。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兴奋在激动在要死要活,哼哼唧唧,自认为雅致高妙,殊不知是做作搞笑,根本引不起别人的兴趣。何况在这个六感充塞的时代,每个人都得了胀滞病,除了新奇怪色反,几个对你的个体抒情感兴趣?何况还是虚的假的,文字都不是真正从内心深处迸发而出的?自己都感动不了,怎能感动别人? 二是矫揉造作,自私冷漠 很多人缺少生活,或者干脆没有生活。从生下来到幼儿园再到小学中学大学,既未经风霜雨雪,也不识麦子韮菜,整个人生关在笼子里,是一条短平的直线。所以除了大兴玄幻,天马行空玩想象,其他都是矫揉伪作。本就不曾动心忍性,拿什么来抒情?本就没有经过痛,怎晓得生活的痛?既没有经过痛的苦,怎能体味乐的甜?于是一片绿岛小夜曲,到处都是甜蜜蜜,可惜都不是原声,只是无限次翻版,没有甜,只有腻。更有自私冷漠者,在微信群内看到某某(大人名人,甚至可能不认得)逝世,作诗撰联一首,沉痛纪念。或者作文一篇,哀悼怀念。然而细观字里行间,除了套调官话,陈腔滥调,除了炫耀自矜,看不到一点真心伤感疼痛。远不如拿个花圈二百块钱上门致意实在。 三,懒婆脚布,无故怀乡 更恼火的,是几个群友老夫聊发少年狂,文思泉涌好嚣张,每天一首诗,每天一作文(其实就是中学生日记),真就有人向我夸口说一天可以写几百首诗,一个人打倒《诗三百》。有人行文真比太白东坡牛,提起笔头收不住,要不倚马数千言,要不如万斛泉珠,汩汩滔滔不可止。更还有些先生,压着城里的马路,逛着城里的公园,住着城里的洋房,然后关在几十层的空调房里咿咿呀呀怀念农村,就是不肯回到乡下去看看老娘,更不要说睡到山间旷野去看星光。一片虚情假意,无故怀乡。 四,群体互捧,蜂拥而上。 更有些公众号,扯起几块布,遮住一片天,就是一个群,从此温柔乡里不知日月,夜郎国里斗转乾坤,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知裙外有天。整天自吹自擂,互赞互捧,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于是长枪短炮锣鼓铙钹一齐上,然后再搞一些集会定一个题目,几十几百人一窝蜂来作文,比东街菜市场热闹,比前门王府井熙攘,可惜散场以后空空如也,勉强弄出几个文字,多是应酬唱和,应景御用流行曲。 试想一想,以如此浅薄的根基,怀如此功利的心态,作如此幼稚的文章,怎能久长? 最后难免中了鲁迅先生的计——速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