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读卖新闻》10月16日刊发题为《日本陆上自卫队前高级将领松村五郎谈俄乌对抗:俄罗斯正通过人海战术扩大控制范围》的文章。其主要观点是,俄军与乌军打的是现代阵地战。之所以称为“现代”,是因为使用了无人机。两军彼此都构筑了阵地,建立了即使被炮弹击中也能继续使用的设施。但如果想离开那里继续向前推进,就会被敌方无人机发现,敌人会将火力对准那里。因此,双方都很难前进。
俄军在这样的阵地战中能扩大控制范围,一个重要原因是采取了所谓的“人海战术”,不惜牺牲也要前进。
当然,我们谁都知道,“人海战术”同时也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极大消耗。但是,这样的消耗在俄罗斯看来,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说可能,是因为其人口总量为乌克兰的3倍以上,哪怕是以3:1的双方持平的战损比,它也能继续与乌克兰耗下去;说必要,是因为既然2年前它发起“特别军事行动”,试图用武力来解决与乌克兰之间的矛盾——如乌克兰希望加入北约,而它坚决不让等,假如不能取得积极的结果,把乌克兰打服、打趴下,那么,它又该如何向它的老百姓交代?在全世界面前,这脸面又怎么挂得住?
简单说,因为政治需要,也因为脸面问题,无论如何俄罗斯都必须赢得俄乌冲突——或者说是俄乌战争。
本来如果没有以北约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俄罗斯是有可能在较短时间里实现它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诸多目标的,可惜的是因为乌克兰人的拼死抵抗,打破了俄罗斯“速战速决”的美梦,也让西方国家看到了支持乌克兰存在获胜的可能;所以,乌克兰人的英勇抵抗不只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们对其刮目相看,也让西方国家从观望转向积极支持。于是,也就有了两军对垒谁也无法获胜的僵持局面。而让这样的局面一直存在下去,显而易见是不符合俄罗斯最初的规划与现实的利益的,所以,我们也就看到了俄罗斯在乌东等地区的“人海战术”——不惜代价也要取得一定的战果。
俄罗斯的坚持,让我们懂得了这样的道理:尽管在今天战争已经进化到了大炮加无人机的时代,但“人海战术”可能依然有效;但是想要取得一定的战果,无疑你必须狠下心来,准备为之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牺牲更多的自家士兵的生命。
不过,俄罗斯截至目前,到底损失了多少人力资源,大概除非战争结束,人们开始盘点收获与付出,方才有可能获得相对准确的数据。这是因为这些数据太过敏感,是有可能牵动万千百姓的神经,进而影响他们对战争的立场和态度的。因此,它们属于高度保密的东东。而我们知道的是,除去俄乌冲突开始后数月,俄罗斯国防部公布了一次战果与战损之后,我们能够看到的与听到的也就只有俄罗斯的“战果”了——当然是非常喜人的那些数据:又消灭了多少乌军、击落了对方多少架战机无人机一类的战果。而对于自己战损如何,俄方则是讳莫如深。
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做法,我们有些遗憾,但又完全可以理解。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假如希望了解俄罗斯大致的战损情况,或许通过另外一些信息借鉴可以获得,比如说,最近韩国爆出朝鲜打算向俄罗斯派出12000人的特战部队,并且已经有1500人进入俄罗斯的报道,它就从侧面反映了俄乌战场上的一些情况:如果一切尽在掌握,战事十分顺利,那么,俄罗斯还需要这样的帮忙吗?因为这对于号称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俄罗斯来说,是耻辱,而不是光荣。所以,如果不是人手吃紧,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俄罗斯对于朝鲜的这种援助不屑一顾。
相对于俄罗斯自己的军队规模,朝鲜的不值一提。不值一提,但为什么俄罗斯又来者不拒,甚至举双手欢迎呢?原因就一个:俄乌战争,是一个永远填不满的窟窿,如果有人替自己跳进去,那么,自己则可以少些牺牲。或者说,在“人海战术”必然导致大量伤亡,俄罗斯人可能因此而情绪不够稳定的背景下,能够有这样一个“战略合作伙伴”挺身而出帮助自己,俄罗斯人没有理由拒绝。尽管说,其效果如何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