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三国:平时工作做的再好,关键时刻你要掉链子也白搭

贪吃的骆驼 2024-01-12 07:45:39

01

“刘虞不敢作天子,曹瞒篡乱从此始。”

这句话是唐朝诗人皮日休说的,他这句话的大意,是当年要是刘虞当了皇帝,就没曹操什么事了。

曹操大家都熟,那么刘虞又是哪路神仙呢?

据《三国志》等书记载,刘虞和刘备一样,根都能找到汉高祖刘邦那里,而且刘虞的父祖辈还一直混得不错,不过刘邦的后世子孙太多了,等到刘虞这一代,他只能凭借自己的本事出头了。

当然这个只能也只是相对而言,他进入大汉体制靠的是举孝廉,举孝廉简单来说,就是基层国家工作人员,从基层“群众”或临时工(吏)中,向上级直接推荐人才,被举荐的人原则上可以直接由此真正进入体制。

02

东汉末年走这路进入体制的还有:曹操、孙权、公孙赞、荀彧......等等一帮人,由此可见,举孝廉这个看似公正、公平、公开的途径,其实是一条捷径,而且是只针对特殊家庭的捷径。

不过俗话说得好,师傅引进门,成就靠个人。

举孝廉进入体制的人,在当时有很多,因为在当时,原则上每20万人就可以有1名孝廉,而东汉末年的时候,人口可是能超过千万的,想从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不光需要家庭背景,自己的本事也必须要跟得上才行。

刘虞就是那个表现突出的人之一。

他早年不过是个县里的临时工,后来因为被举荐而有了正式编制,他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后来他竟然被朝廷任命为牧守一方的刺史。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刘虞主政一方的地方,可不是什么善地,而是大汉朝的边镇重地——幽州。

03

一般人到了这个地方,别说干出业绩,能不三天两头出事,就算你基本功扎实。

但是人家刘虞干得怎么样呢?

在刘虞任职期间,幽州附近的鲜卑、乌桓等外族,发自内心对刘虞产生了畏服,因此朝贡等向大汉朝廷表忠心的节目,人家演的是有声有色,而对于幽州本地居民来说,光把对刘虞的崇敬放在心里都已经不够了,人家已经开始为刘虞编唱红歌了。

后来刘虞又被调到甘陵工作,在这里,史书对刘虞的工作评价是:深得东方夷狄民心。

也就是说,在新的岗位上,人家刘虞又干的很不错。

而且根据史书记载,当年黄巾军影响很大的时候,人家刘虞坐镇的甘陵依然“大治”,朝廷因此一路给刘虞升职加薪,但因为一些特殊考虑,这么一个工作能力出众,很容易收获民心的本家,却一直没有外放一方。

04

但是随着辽东越来越不太平,朝廷不得不再次派出刘虞牧守一方。

刘虞在辽东那地界早就有了名声,后来又经过了多年的历练,所以再回辽东,做起来事来那是游刃有余,所以他很快就摆平了幽州的外部问题

但一个更大的问题摆在了他的眼前,那就是幽州的武将头子公孙瓒,不知道是为了养寇自重,还是另有想法,总之是和刘虞无法成为真正的同志,而且两人的矛盾还越来越不可调和。

不过这还不是让刘虞更头疼的问题,当时袁绍策划的大戏被董卓给搅乱之后,他又想出了一个高招,那就是自己拥立一个皇帝,当然只是傀儡性质的,最后他还是要改朝换代的。

05

他当时选了选去,最后选了当时威望如日中天的刘虞,以刘虞的眼界自然能看破,但是以他的能力,未必不能顺水推舟。

因此皮日休才会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句话。

但是刘虞当时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袁绍,本来幽州这边因为公孙瓒的原因,和袁绍的关系就有嫌隙,结果刘虞又公开指责袁绍,所以两方的关系开始变得不可调和。

这时一直被刘虞变着法削弱兵权的公孙瓒,则趁着这个机会,一边和袁绍打的死去活来,一边又趁机把兵权攥了回来。

刘虞这时从大义上不好说公孙瓒什么,但是又不甘心公孙瓒就此坐大,于是他一边保障公孙瓒在前线的军需,一边又私下里编练了十万大军。

刘虞能两头都抓,还都抓的住,就足以说明刘虞的能力还是很厉害的,如果他真“匡扶汉室”的野心,那么他的优势可不比刘备小。

但是刘虞虽然平时表现的很好,但是一到关键时刻就容易掉链子。

06

这点不光是指他没有利用好袁绍对他的拥立,还包括他对公孙瓒的处理。

刘虞本有机会在公孙瓒背后,狠狠的一刀把公孙瓒给废了,但是因为他做事不谨慎,结果还没等他动手,人家公孙瓒就得到了消息。

结果刘虞带领大兵准备围杀公孙瓒时,就让有了准备的公孙瓒突围了,公孙瓒突围时,身边只有很少的人马,这些人马虽然冲散了刘虞的布置,但是刘虞手上的兵力占优,他只要冷静的寻找机会,还是有机会凭借自己在辽东打下的资本搞定公孙瓒。

但是刘虞当时却慌了,不光没静下来稳定队伍,竟然自己还带头跑路了,结果十万大军被公孙赞几百亲军就给办了,刘虞本人最后也没掏出公孙瓒的手心,最后是含恨而死。

刘虞前期的表现,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但一到决定命运的时候......

1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