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能下,能坦然自若的人并不多。
在官场,没有犯大错就不会降职,而那些被降职的人,俗称断崖式官员,大多数是造成较坏的影响,却没有构成违法犯罪。
今天介绍一位身居高位,因时代发展需要而主动辞职的领导,她叫黄炳秀,原本也是一位普通女性,是时代造就了她,其经历就像惊雷划破夜空,引发了无数猜想。
事情还要从她担任支书说起,恰好是“三年困难时期”,农村遭遇了几年的大面积自然灾害,直接导致大范围的粮食危机。
不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那时候能够吃饱就是最大的幸福,对官员来说,这就是莫大的政绩,尤其对当时受灾严重湖南来说更是如此,这也是黄支书心口大石头。
为了让村民吃饱饭,20岁黄炳秀支书忧心忡忡,村里虽然有点千亩土地,但是大多贫瘠,加上自然灾害,这个支书不好干!
黄炳秀并未被困境击倒,她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总结经验,探索出“两季三熟”的模式,逐渐取得成功,并在其他地区推广。
经过十年的不断努力,黄炳秀所在的长峪铺生产大队发生很大的改变,各类粮食作物亩产总产量实实在在地超过了1100公斤,远远超过其他地方,赢得了“南方大寨”的美誉,黄炳秀本人从此声名鹊起。
黄炳秀的成绩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很快就到公社也就是乡镇担任领导职务,这是真真切切进入了体制,有了干部身份。
之后,她像坐上了火箭,可谓是扶摇直上平步青云,没有3个月,按照现在级别来算的话,直接从副科升为副处,而且还是常委那种类型,当真是星光不负赶路人。
1973年4月,离上一次进入县级职务刚好是三年零三个月,黄炳秀开始出任常德地委副书记,这次是从“副处”到了“副厅”。
在常德这里,又是3个月的时间,换成别人,可能很多同事都来不及认全,35岁的黄炳秀作为农民代表被提拔为湖南省委书记,这次是从“副厅“职务晋升到“副省”。
当然,这种速度现在是不能发生了,因为有那么多的法规和条例摆在那,黄书记这样提拔放到现在就是连续三次的“破格提拔”。即便在那时,也是非常快的晋升。
时间很快来到了1977年10月,大地如沐浴春风,一切都欣欣向荣,黄炳秀省委书记主动向组织申请,重新返回家乡工作。
当时的省委书记,虽然相当于现在的省委副书记,随便找个省里部门工作不是难事,可她愿意把职务与待遇留给改革者。
这一年,她39岁,又回到了当初的起点,担任类似今天的副科级职务乡镇党委副书记,之后便按照正常的晋升途径,直至成为调研员,享受正县级待遇。
黄炳秀一生谦逊、忠诚、识大局,面对大事时表现出高风亮节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学习和传承的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