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后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雨渐多,湿度增大。根据这些气候特点,此时养生应注意调养脾胃防湿邪。
调养脾胃《备急千金要方·食治方》中提到:“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春天不是适合养肝吗,为何还要养“脾”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剑平说,雨水时节阴雨连绵,降水量本就大,再加上变幻莫测的天气,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内外湿气相合而为病,易导致脾胃运化功能损伤,要特别注意调养脾胃。其实,“脾胃健旺”是养生之本,《金匮要略》中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也足以说明脾胃功能强健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吃才养脾胃呢?春季养肝,肝气以疏散调达为顺,而酸味常有收敛之性,有碍肝气的疏散,所以要少吃酸性食物。但如果肝气疏泄太过,又会克伤脾气,所以需要甘味来健脾益气。
此时可以吃茯苓、薏米、砂仁等健脾祛湿的食物,或者燕麦、南瓜、板栗、红枣、山药等辛甘发散的食物,少吃乌梅、山楂、酸菜等酸性食物。同时,要慎吃生冷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伤及脾胃。
保暖防湿雨水期间,气温波动,加上降水增多,空气中水分增加,气温偏低,寒中有湿,故要注意保暖防湿。湿邪,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内湿和外湿。感受外湿,与潮湿的气候环境有关。初受湿邪,邪未深入,可从表而解,比如喝一杯温热的红糖姜枣茶、热水泡个脚,微微出汗,对祛除外湿有不错的作用。而内湿的产生主要与脾胃的运化失调有关,可以通过适当食补、调畅情志,配合适量运动调理脾胃。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钟军华介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影响。机体调节功能跟不上天气的变化,老人和小孩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皮肤毛孔疏松,对风寒湿邪的抵抗力有所减弱,皮肤过敏、关节炎等多发,因此不要过早减少衣物。可通过得当的穿着、适当热敷、温水泡脚等方式保暖关节。此时运动应注意避寒防湿,特别是老年人,晨练不宜过早,应在较暖的白天,选择避风、干爽的地方进行。运动形式宜选用散步、打太极拳、练八段锦、做动作柔和的健身操为主。
调畅情志雨水节气天气变化不定,很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使人出现精神抑郁、忧思不断等表现,对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中医认为忧思伤脾,会影响脾胃功能。
因此,我们应尽量调整心态,做到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要冥思苦想钻牛角尖,要及时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才能使肝气平稳,脾胃才得以安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保健时报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