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考虑渡江战役,扩大了毛主席的计划:不要光是想着解放南京

漫步史书 2024-11-20 16:56:54

1949年4月22日深夜,隶属三野第八兵团的35军完成攻占三浦的任务,正在原地待命时,于凌晨时分接到了野司命令。

根据野司指示,第八兵团35军应立即渡过长江接管南京,时任35军政委的何克希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时军长吴化文尚不在一线,因此他快马加鞭派人去通知,并在一处找到了吴化文。

吴化文也来不及多想,立即指示部队去寻找船只,准备渡过长江,并派出先遣部队当先一步赶赴南京。

4月24日凌晨,35军先遣部队抵达南京,并占领了总统府,之后在南京地下党员的帮助下,在江边弄到了足够的船只,至4月24日上午,35军已经全部渡过了长江并进入了南京。

有意思的是,吴化文在听说35军打进南京的消息后,说了一句调侃的话:

“咱们当了一辈子的妓女,最后却踹了老鸨子的窝。”

吴化文部队是济南起义的,后来与鲁中南纵队合编为三野35军,据说吴化文当年这句话,还引起了不少当年跟随他起义的老部下的不满。

时任副军长兼103师师长的杨友柏便很生气:

“我们跟了你半辈子,你却骂我们是妓女。走了,不开会了!”

不过,话糙理不糙,吴化文这句话可以说是他这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之前我们不止一次的聊过,35军原定的计划并不是解放南京,而是在攻占三浦以后,负责在江北牵制国民党南京守军。

可意外的是,原定解放南京的部队是陈赓率领的二野四兵团,当时并不在南京周边,因为国民党军在江防失守以后,就一路崩溃下去,二野四兵团还在尚在江西湖口和安徽望江地段,距离南京还有段距离,这么一来,解放南京的重任就落在了当时距离南京最近的35军身上。

当然,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二野四兵团并不是走的慢了,而是在渡江成功之后,临时改变了计划。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有关渡江战役的作战方案其实从淮海战役末期就已经开始酝酿。

1948年12月17日,淮海战役总前委五人在华野指挥部驻地萧县蔡洼村开会,商讨渡江战役计划以及部队整编的问题。

至淮海战役结束后,中央决定,原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班子不变,就地组成渡江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仍然为总前委书记。

从1949年3月开始,渡江战役总前委就渡江作战的计划进行讨论,至月底完成计划,邓小平审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后以总前委的名义上报中央。

这是一份根据中央“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略目标拟定的计划。

不日,中央复电,同意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其实也不难看出,渡江战役计划一开始叫京沪杭战役计划,简而言之,就是围绕敌人统治中心的三角区域南京、上海、杭州制定的计划。

经过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军残部仍然坐拥百万大军,其中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

这70万兵力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有战略目的的分布。

汤恩伯率领的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地段上,主要防守的就是京沪杭三角地区,汤恩伯本人任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

白崇禧集团40个师约25万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千公里地段上,事实上还是原来华中“剿总”辖区段。

除此以外还有各种海空军部队。

鉴于南京是国民党当局的首都,因此渡江战役整体都是围绕南京来做的。

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一开始考虑渡江作战由三野独立完成,后来担心力量不足,才决定把二野加进去,作战任务就是夺取京沪杭, 占领南京、苏南和浙江省。

二野、三野大军共分为三个集团:

东集团:粟裕、张震指挥第八、第十兵团以及苏北军区3个独立旅、炮兵部队,总计35万大军,江阴段三江营至张黄港地段实施渡江。

中集团:谭震林指挥第七兵团、第九兵团共30万人,在裕溪口(芜湖以北)至枞阳段渡江。

西集团:刘伯承、张际春、李达指挥第二野战军第三、第四、第五三个兵团家中原军区部队,总计35万大军,由枞阳至望江段实施渡江。

另外,在渡江战役前夕,总前委又决定,西集团在成功渡江后,第3、第5兵团直出浙赣铁路沿线,第4兵团执行东进任务。

从渡江战役先期安排不难看出,负责主攻的实际上是三野,二野负责助攻,切断白崇禧、汤恩伯集团之间的联系。当然,二野在完成渡江任务以后,主力将沿江向东进,配合三野追击敌人,并担负解放南京的重任。

此计划直至渡江战役爆发后,基本上未有大的变动。

不过,战局的发展后来略微超出预计之外。

渡江战役总前委一开始就对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很不以为然,认为这只不过是“困兽犹斗”的“死阵”。

刘伯承对此曾有过分析:

“蒋介石长江防御,大而言之,他在黄河长江之间的防御,小而言之,即他经常叫嚣的‘守江必守淮’,都因淮海战役的兵力大量丧失而无法实施。此外,他的防御阵地也因兵力少,江防宽,与南岸交通困难而作不成。如此,他就不能不着重于重点防备。但是,他的兵力还是太少。汉口以下两千余里的长江防线,及其必要的纵深配备,太费兵力了。在长江北岸鼓出的如汉口、浦口等要点,也各只有两个军的基干兵力。至于海军,他的江防舰队在北岸没有掩护,到处易遭短兵炮火的袭击,也不易起撞沉木船的作用。特别是到了现阶段,他的士气越发不振。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这样漫长的江防成为一条不能动弹的死蛇阵,任人横斩。如其一处被斩断,则全线震撼。 ”

可即便是事前已经分析得出结论,但出于谨慎,我军还是进行了细微的布置。

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后,毛主席、朱老总立即下令给渡江战役总前委,要求大军渡过长江。

同日晚20时,中集团为了牵制吸引南京守敌率先渡江。

4月21日晚,东、西两突击集团分别从镇江、江阴间和贵池、湖口间渡江。至4月22日下午,国民党当局在其长江防线全面崩溃后,下达了总退却的命令。

国民党军长江防线可以说是一触即溃,突破的速度大大出乎我军的预料。

我军作战,历来便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那时敌人崩溃过快,我军一时之间难以堵截,万一敌人沿公路、铁路沿线从容撤退,将给整个局势带来不利影响。

刘伯承后来分析,敌人成建制的向南退却,很有可能是打算利用钱塘江、沪杭公路、浙赣路围绕皖浙山区构建防线,掩护大军南撤,毕竟那时京沪铁路、京杭铁路已经被三野切断了。

基于此,刘伯承向总前委建议:只要我军一旦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将会是对我军有利的情况,为了贯彻我军一贯的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习惯,大军在渡江成功后,应该放胆向指定地点渗透,,挺进贯穿敌人纵深,施行迁回截敌退路而兜歼之,切不可为中途残敌(或掩护队)所抑留。

总前委考虑后,同意了刘伯承的建议。

事实上,从渡江战役以后,形势确实一直向我军有利的方向发展。

如果按照中央原定的计划,也不过就是解放围绕京沪杭三角地区的省份以及城市,但在敌人崩溃局势下,我军确实应该趁着有利时机,尽可能的扩大战果。

当时,二野渡过长江后,三、五两个兵团已经按照原计划向浙赣公路挺进,而四兵团也已经沿长江东进。

根据刘伯承的建议,西集团改变了作战任务,特别是原定准备东进配合三野解放南京、芜湖的四兵团改变原计划,改出五兵团右侧上饶地区,协助第三、第五兵团追歼浙赣线上的敌人。而三、五两兵团策抽调部分兵力,协助三野钳击京沪杭之敌。

三野两大集团在渡过长江后,迅速完成了东西对进,并在皖南郎溪、广德地区包围歼灭南京、镇江逃敌五个军。

至1949年5月3日,三野解放杭州,并逼近上海。

二野西集团沿浙赣线齐头并进,一路解放上饶、横峰、贵溪,解放金华、衢县等城市,完成截断浙赣线的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野战军为了配合渡江战役,派出了先遣部队南下,在二野西集团渡过长江后,配合中原军区部队占领了湖北孝感、黄陂,逼近武汉。

渡江战役第二阶段顺利结束。

1948年5月12日,粟裕指挥三野对汤恩伯集团防守的上海发动试探性的进攻,第二野战军主力则在浙赣路上金华至东乡段休整,准备对付帝国主义可能的挑衅。

不过,再往下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因为二野四兵团临时改变了任务,使得原定没有过江计划的35军意外成为了先进入南京的部队。

对这一点,直至后来陈赓回忆起这件往事仍然萦怀于心:

“昨晚东路军进入南京。原定我们攻占南京的任务已不需要我们了。想不到国民党一点抵抗也没有,呜呼哀哉!”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