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风流史-沈从文

小李子史书 2025-01-10 15:42:41

他的笔下,流淌着湘西的山水人情,描绘着边城的风土民俗,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沈从文辉煌的文学生涯背后,他的个人情感世界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甚至被一些人冠以“风流才子”的称号。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年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自幼聪明好学,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青年时期,他怀揣着文学梦想,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初到北京的沈从文,生活困顿,常常食不果腹。但他凭借着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

在沈从文的文学道路上,有两位女性对他的影响尤为深远,她们分别是张兆和与高青子。张兆和,出身名门,才貌双全,是沈从文心中的“女神”。1928年,26岁的沈从文在上海中国公学担任讲师,期间对18岁的校花张兆和一见钟情。张兆和出身尊贵,是“合肥四姐妹”中的老三,其父亲张武龄十分重视女子教育,将几个女儿都教养得很好。张兆和聪明可爱,单纯任性,在学校有众多追求者,而沈从文因出身贫寒且初来乍到,被张兆和的二姐张允和戏称为“癞蛤蟆第十三号”。

尽管张兆和对沈从文的追求表现冷淡,但沈从文并未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给她写情书。几年间,沈从文给张兆和寄出了五百多封情书,这些情书深情缠绵,充满了对张兆和的热烈情感和赞美。

在沈从文锲而不舍的追求下,张兆和的态度逐渐软化。1932年夏天,张兆和大学毕业后回到苏州老家,沈从文带着礼物前往张家拜访,虽然张兆和最初避而不见,但在家人的劝说下,她最终鼓起勇气回请了沈从文。沈从文在得到张兆和及其家人的认可后,两人开始交往。1933年,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但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他们的新居是北平西城达子营的一个小院子,婚礼由张兆和的二姐张允和做媒。两人最终结为连理,成为了文坛上的一对佳话。

婚后,两人的性格差异逐渐显现,沈从文虽然文采斐然,但在生活上却一塌糊涂,而且他的妹妹也来到北平和他们同住,给张兆和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张兆和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照顾沈从文的妹妹,每日忙得脚不沾地。与此同时,沈从文在婚姻中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他看到张兆和为了家事不顾打扮,抱怨她不像从前一般美丽了。而张兆和则认为沈从文不顾及家庭情况,在外大手大脚地花钱挥霍。夫妻之间出现了隔阂。加之沈从文长期在外奔波,两人聚少离多,感情出现了裂痕。

就在这时,高青子走进了沈从文的生活。高青子是一位年轻漂亮、才华横溢的女子,她对沈从文的文学才华深为敬佩,两人因文学结缘,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初次相遇在1934年春天北平西,沈从文独身前往拜访熊希龄,不巧主人外出,由家庭教师高青子接待。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高青子是沈从文的书迷,对他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了如指掌。这次见面,为两人的后续纠葛埋下了伏笔。沈从文在婚姻中的不满和对高青子的好感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婚外情的发生。他在这段关系中既感到愧疚和煎熬,又无法割舍对高青子的感情

1938年沈从文辗转来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而高青子也不久后来到了这里,在图书馆工作。两人在战乱的年代里再次重逢,关系也再度升温。这段关系引起了西南联大师生的议论纷纷,给沈从文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西南联大待了八个月以后,高青子选择了离开。1941年,与沈从文纠葛8年后她在这段不被世俗所接受的爱情里耗费了八年的青春,最终却只能无疾而终。

高青子的出现,无疑给沈从文和张兆和的婚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情感,沈从文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挣扎。他既不愿放弃对张兆和的责任和承诺,又难以割舍对高青子的深情厚意。这种复杂的情感纠葛,让沈从文倍感痛苦和迷茫。

在高青子离开后,沈从文回到了张兆和身边,两人虽然没有了曾经的激情,但相伴走到了晚年。沈从文在晚年终于承认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张兆和,而张兆和在沈从文逝世后也逐渐释怀了过去的纠葛。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