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年正月,宋元联军灭金,两国进入暂时的平静期。没过四个月,年轻气盛的宋理宗便迫不及待地出兵,意图收复河南,史称“端平入洛”,此举正中窝阔台下怀,至此一直到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灭亡,宋元这场战争整整拉锯了45年。
而一直成功抵抗了几十年的南宋,为何忽然全线崩盘,最终悲壮下线了呢?
那就必须提到一位宋末元初的南宋降将——刘整。
一、元对南宋其实是长期无处下嘴的尴尬
讲真,无论是窝阔台、蒙哥还是忽必烈,在攻打南宋这件事上都办法不多。
南宋和元大致上是隔江对峙,南宋的防线犹如一条长蛇,何处受到攻击,其他部位就会立刻来增援,让元人顾此失彼。
而且南宋军队别看进攻属性弱,防守却是超一流的,无论是战斗力还是精神属性,在被围城时往往都被彻底激发出来,让纵横四海的蒙古军队相当长时间内毫无办法。
蒙古这边的问题也相当多:
1、最为倚仗的骑兵优势,在江南水域面前几乎丧失殆尽。
2、战线太长,后援不足,屠城抢劫式的补给最多只能来一次。
3、从铁木真挂了之后,元贵族内部的争权斗争就是极其血腥的,这个问题也是导致元朝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源性问题。
就南宋这个对手而言,元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战略层面的,就是根本不知道要集中兵力打长蛇的哪个部位。
所以,即使有南宋内部昏庸腐败的神助攻,元与南宋之间也就是个五五开,这个状态如果一直保持下去,南宋的赢面甚至还大一些。
直到1268年,南宋降将刘整对忽必烈说了一句话,才打破了这个天平:
“宋主弱臣悖,立国一隅,今天启混一之机。臣愿效犬马劳,先攻襄阳,撤其扞蔽。”
二、刘整让忽必烈从此有了战略方向
刘整“欲灭南宋,先取襄阳”的战略,让忽必烈的战略眼界为之打开。
之前元人的大致打法是全面出击、主攻四川,打下四川后,沿江而下,势不可挡,大大弥补元军不擅水攻的短处。
但南宋东西互援,四川人更是出奇的能打。蒙元如果再不改思路,大概率会被四川打残。
1261年投降蒙元的刘整,原先就是镇守四川的一员虎将,深谙兵法,正是他打开了覆灭南宋的潘多拉魔盒:
集中兵力攻打襄阳,将长蛇的首尾断开,然后再各个击破。
自古有云:
襄者,东南之脊,无襄则不可立国。
战斗力本就强于宋军的元军,战略调整后,进攻南宋的战争立刻进入了崭新的一页。
历经近6年的苦战,1273年元军取得宋元战争中最关键的襄阳大战的胜利,而南宋此后就只能上演一场又一场的谢幕悲战了。
那为何曾经身为南宋名将的刘整会投降蒙元,又为何在投降7年后,才献上了灭宋的战略计策呢?
三、被冤枉的大将,是做岳飞,还是做李广利
刘整是南宋有名的虎将,1234年灭金时就被誉为“赛存孝”。史载:
珙攻金信阳,整为前锋,夜纵骁勇十二人,渡堑登城,袭擒其守,还报。珙大惊,以为唐李存孝率十八骑拔洛阳,今整所将更寡,而取信阳,乃书其旗曰赛存孝。
当时,年仅22岁的刘整只带了12个人,夜袭金国信阳,生擒敌首。曾祖父、祖父都跟过岳飞的南宋元帅孟珙大惊,把刘整称为唐末五代之初独一档的著名猛将李存孝。
1264年4月,刘整凭军功,一路升迁至泸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抚副使,但仅过了两个月:
中统二年夏,整籍泸州十五郡、户三十万入附。
刘整就这么率辖下集体投降了!这是为什么呢?
1、身为北方出身的大将,被以贾似道、吕文德为首的南人集团长期打压,并欲诬陷弄死他。
2、朝廷中唯一能为他说话的礼部尚书江万载辞职了。
3、同为名将的向士璧不久前刚刚被陷害至死。
于是,52岁的刘整选择做了被迫投降匈奴的李广利,而不是慷慨赴死的岳飞。
但是,投降了蒙元的刘整,日子还是不好过,因为元朝这边对从南宋投降过来的大将,也是极度防备的。
所以刘整只能继续靠自己唯一的本事——打仗,来改变现状。
直到屡次打败南宋军队后,在1268年,刘整才真正进入了忽必烈的眼帘,献上了灭宋战略。
1275年,刘整病逝,南宋则还在呻吟。
值得注意的是,刘整还为元军干了一件事,他开启了元朝水军的先例。
在南宋最后那几年,可能宋朝的君臣们也没想到,为啥他们一个劲儿地把战场拉到水面上,元军却仍然能轻车熟路一般地不减战斗力。
这都是当年被他们逼走的刘整干的。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久防必失 丧志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