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在抗战中淡出军界的原因并不复杂,他确实指挥不了现代战争

康安说历史 2023-02-25 04:54:00

冯玉祥 图片来自网络

淞沪会战爆发后,作为副总参谋长的白崇禧多次到前线视察,每一次视察都能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作战技术上的问题。有些重火力阵地为了追求射击角度,都把阵地掩体设置在高处,而且还大多放在阵地正面。可如此一来,先不说是否会成为敌人炮兵的靶子,一旦日军从两翼突破,连撤退都撤不下来。

再比如战斗意志的问题。有些炮兵仅是把大炮布置在阵地上,周围连守卫部队都没派,理由是害怕日军飞机的轰炸。

但这些还是小问题,只要及时做出调整还是能解决的。

可让白崇禧感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是,他多次赴前线视察,都没有看见第3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的身影。如果是一次、两次没见到也就罢了,可次次都见不到,这就说明问题了。

当白崇禧询问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冯长官到哪里去了的时候,这位在司令部内一个劲忙活的副司令长官只能苦笑一声:

“由于日机空袭猛烈,白天的时候,冯长官既不来前线,也不来司令部,而是呆在宜兴的张公洞里。”

这怎么行?白崇禧有些恼了,自己屡次赴前线视察,就是要听听冯玉祥这位战区司令长官对前线战事的判断,听听他的意见,以便发挥自己副总参谋长的作用来谋划一番,可屡次三番都见不到主官,这个仗还怎么打?

要说在抗战爆发前,对日寇喊打喊杀的声音喊得比较响亮的,冯玉祥绝对算一个。而且,冯玉祥还提出,在淞沪一线指挥作战的中国将领太年轻,镇不住场子,需要派出年高德劭的老资历将领前去坐镇,方可稳住局势。

蒋氏一寻思,冯玉祥说得有道理。

可究竟派谁去呢?

当时,具备这种资历的将领倒是有几个。可是,程潜正担任总参谋长,离不开;唐生智担任训练总监,坐镇南京,也走不开;李宗仁担任预备军司令,又是内定的第5战区司令长官,马上就要奔赴徐州战场,更走不开。蒋氏扒拉了一圈,只剩下冯玉祥没事做。那好吧,只能是你了。

于是,冯玉祥就当上了第3战区司令长官了。

要说冯老将军也不含糊,接任后立即奔赴前线视察,可先在昆山、后在苏州,冯玉祥连续挨了日军空军两次轰炸,只能躲在西瓜地里面的窝棚里藏身。

这还没完,就在冯玉祥结束视察回无锡的时候,又得知日军的飞机再次轰炸了距离他指挥部不到1公里远的地方。

这下子,冯玉祥再也不到前线去了。

图片来自网络

确实,在丧失了制空权的时候,从上海到南京这一条线上,只要是公路上出现了汽车活动的迹象,就会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不仅冯玉祥挨炸,蒋氏也挨炸,连蒋夫人都被炸得人事不省。

那么,冯玉祥不到前线也不到司令部,那他都在干些什么呢?

只干两件事。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一是骑车爬山,写写“歪诗”骂骂日本人;二是学习日本名将乃木希典。

冯玉祥的逻辑是这样的。

淞沪前线的部队都是蒋系的嫡系部队,他根本就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插手指挥比插手好。

按照普通的逻辑,冯玉祥的说法似乎有道理。确实,淞沪前线的部队都是蒋氏的嫡系,即使他要指挥也指挥不动。不然,蒋氏为何把蒋系的大将顾祝同派来呢?很明显,就是来制约他的。

可问题出现了,既然冯玉祥来了没用,那为何还要派他来呢?难道蒋氏真的就是要找一个将来淞沪战败的替罪羊?

事情还真的不是这样。

试想,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后的一次大决战,其意义还要远超华北的战事。在这种局势下,蒋氏会派一个对战局毫无影响力的人物来坐镇?

肯定不会的。蒋氏之所以把冯玉祥派来,还真的是希望老冯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把冯玉祥派来,又不肯给他指挥部队的权力,起码在这个时期,蒋氏是没有这种考虑的。至于将来把冯玉祥作为淞沪战败的替罪羊,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蒋氏怎么会预料到淞沪战局必败?一旦要是打赢了,岂不是“便宜”了冯玉祥吗?

因此,蒋氏是不会冒这个险把冯玉祥挂起来的,他是真希望冯玉祥能够在淞沪战场发挥作用的。

再来说说冯玉祥学习乃木希典。

在日俄战争时期,乃木希典的战法就是“肉弹”。在这个调子定下来之后,乃木希典就不管了,放手把作战的事情交给参谋,自己去做两件事,一是健身,二是等死。

乃木希典不管是不管,可这都是建立在已经确定了采用“肉弹”的方式进攻之后的事情了。

可冯玉祥呢,却是真的不管。他把自己的私章交给了顾祝同,一切都委托顾祝同便宜从事。

要说冯玉祥一点建议也没提,那也不尽然。

面对日军坦克的疯狂进攻,冯玉祥提出,不应在一线配置火炮,而应把火炮藏在民房内。这样就可以在日军坦克冲击的时候从侧面打击坦克。

这个提议看似有道理,但在实战检验中没用。

冯玉祥在南京的时候是跟着德国顾问团上过几天课的,他初步了解了德国运用坦克的战法。

可德国运用坦克的战术和日军是不一样。德国坦克战术讲究的是“闪电战”,要的是快,要的是机械化部队穿插把对手的部队合围后予以歼灭;而日军的坦克战术讲的是火力,坦克是用来开道的。而且,在坦克周围会有大量的步兵跟进。在这种情况下,预设在民房内的炮位只要一开炮就会暴露。

再说,日本的坦克主要用于阵地战,是用来在阵地战中突击的,在这种战场环境中,哪里还会有民房存在?

因而,冯玉祥的军事思想已经落伍了。

可他自己却并不这么认为,他反复强调,一定要突出大刀在战场上的作用,他举例29军在长城抗战中大刀队的作用。

冯玉祥这么说也不能说不对,起码勇气是有的。可两军交战,到了需要动用大刀的时候,那就是两军已经贴近肉搏了。可在淞沪战场上,是一次陆海空立体的战争,等到两军需要肉搏的时候,那已经到了尾声了,哪怕大刀再厉害,又能砍死几个日军呢?

因此,在淞沪会战期间,冯玉祥仍然是一种冷兵器时期的“打冤家”似的打法,首领坐在高处,看着自己手下的人马与敌厮杀。打赢了,自然一切都没话说;打输了,首领也不会逃跑,而是等着对手杀到面前把自己砍倒了事。

这种做法勇气到是足够了,可对战争的胜负有关系吗?蒋氏把冯玉祥派来,难道是来“打冤家”来的?

因此,当白崇禧多次视察后,觉得这个事好像不应该这么办。冯玉祥继续当第3战区司令长官真的不合适。

那么,把冯玉祥派到哪里去呢?

图片来自网络

何应钦建议,既然冯玉祥在淞沪战场发挥不出作用,那何不把他派到华北去呢?

当时,面对华北的危局,蒋氏决定在华北新成立一个第6战区,负责防守黄河以北、山东北部等地区。

在这个地区,与日军作战的主力都是原西北军,如韩复榘、宋哲元、刘汝明、孙连仲、冯治安等人。

用自己的老长官来指挥老部下,冯玉祥定会发挥出作用,省得他总是喊着淞沪战场的嫡系部队不听招呼。

蒋氏一听,有道理。于是,冯玉祥改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

可冯玉祥刚上任,韩复榘就来电表示,自己宁愿听从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也不愿意在冯玉祥的麾下听用。

蒋氏倒也理解,谁叫在中原大战期间,韩复榘反复横跳得罪了冯玉祥呢?

可蒋氏刚把韩复榘的第3集团军划拨给第5战区,华北的其他原西北军各部也纷纷发来电报,表示不愿意听从冯玉祥的指挥。

这下子,蒋氏有些懵圈。难道这批人不是冯玉祥的旧部?他们为何要反对自己的老长官?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其一,还是冯玉祥害怕飞机。

他来到第6战区后,由于没有躲避飞机轰炸的山洞,就开始不断的转移长官部。

这个办法到也不能算错。可每天都换,甚至一天都要换2~3次就有点过了。

而且,每次更换长官部所在地,整个战区的通信就要受到影响。很多部队的长官要想联系到冯玉祥很困难,一些军情也根本无法及时上传下达。

其二、冯玉祥的“家长制”作风严重。

自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已经分崩离析了,冯玉祥在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光杆司令。

换了其他人,在自己身边没有一兵一卒就不要摆“家长”的谱了吧。可冯玉祥偏不。

他认为,西北军这些将领都是自己一手拉起来的,对他们都有再造之恩,自己来到6战区,这些昔日的老部下还不得乖乖的听命行事?

可事实是,冯玉祥对这些人的恩情早就是昨日黄花了,他们能看在过去的面子上服从冯玉祥就已经不错了。指望他们像过去那样对冯玉祥俯首帖耳,那是肯定做不到了。

因此,冯玉祥失意了。

其三、原西北军内部也有一鼓暗流在阻止冯玉祥重掌西北军。

在西北军中,具有反对冯玉祥,并且还能把那些原西北军将领们组织起来反对冯玉祥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萧振瀛。

萧振瀛 图片来自网络

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分崩离析,要不是萧振瀛挺身而出,把西北军旧将拉拢在一起,就没有日后第29军的存在。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萧振瀛是第29军的开创者。

在华北地区的部队,尤其是第6战区的部队编成内,第29军是主力,如果拱手把29军的大权交给冯玉祥,这是包括萧振瀛在内的29军将领们所不愿意的。毕竟,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头上再来个“婆婆”。

可宋哲元等人一来碍于面子,毕竟西北军义气为先,反对老长官这种事情好说不好听;二来,冯玉祥在29军的下级军官中还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只要给冯玉祥时间,29军定会落入冯玉祥之手。

可各路将领虽然都在心中酝酿着不满,但都不敢贸然出头。毕竟,抗战已经爆发,若在这个时候出头很有可能会被扣上一顶破坏抗战的帽子。

可萧振瀛却不怕。

他很了解冯玉祥的为人,他是害怕冯玉祥来到6战区把第29军抓到手中之后,再行反蒋之实。

若抗战未爆发,反蒋也就反了。可现在抗战正处于危机,一旦冯玉祥再次反蒋,大好的抗战局面就会毁于一旦。因此,萧振瀛就在西北军将领中开始串联反对冯玉祥。

这下子可把冯玉祥给惹急了。他派出了三路卫士想要刺杀萧振瀛。

第3次刺杀差点成功。

当时,萧振瀛乘着专车准备到冯治安的驻地去。可走到泊头车站时,不知为何,萧振瀛突然临时决定改乘汽车。

不久,萧振瀛的专车即被冯玉祥派来的便衣队枪击,车上卫队一名兵士及参谋霍占一受伤。

这下子,事情瞒不住了。冯玉祥只能被蒋氏“建议辞职”了。

当时很多人都奇怪,为何冯玉祥指挥不了自己多年精心培养的老部下?为何又突然淡出了军界?

抛开那些军头们为了保存实力,不肯拼死作战的成分在内,冯玉祥个人的原因占了很大成分。

当然,这种事情是保密的,只是当事人自己知道罢了。

一直到了1943年,这件事才逐渐被世人所知。

那是在孔祥熙的一次生日宴会上,冯玉祥和萧振瀛都获邀参加。可当冯玉祥伸手要与萧振瀛握手的时候却遭到了萧振瀛的拒绝,众人深感吃惊。有人这才把当年的一段事情说了出来,大家才恍然大悟,为何冯玉祥会在抗战初期就淡出了军界,原来还有这么一段往事。

客观地说,在参加过中原大战的几位军界大佬中,要论部署大型战役,蒋氏是具备这个能力的。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部署完成一次大型会战,可却不能一线指挥。只要参与了一线指挥,定会搞得一塌糊涂。

要论一线指挥,在蒋、冯、阎、李这四个人中,李宗仁的能力是要超出其他三人的。至于冯玉祥和阎锡山两人,要论抓部队,抓地盘的能力那是没得说,可要论部署大型会战乃至一线指挥,都要差不少。

关于这一点,在中原大战时期就已经得到过明证。

冯玉祥抗战的勇气和决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要论指挥现代战争,他是有心无力的。在抗战初期就淡出军界,对他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