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发现波斯国王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发现令人汗颜之事

史源历史专栏 2024-01-06 17:41:47

在历史的长河中,提及“波斯”,人们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波斯美女”的形象。然而,当提到伊朗时,这种美女的联想或许不再那么直接。事实上,波斯乃是伊朗的古称。这个名称起源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公元前600年起,希腊人便用“波斯”来指代这一地区。直到1935年,随着巴列维王朝的建立,礼萨·汗国王决定将国名更改为伊朗,并决定永久弃用“波斯”作为国名。

回溯到唐朝时期,中国社会开放包容,与外国交往频繁。其中,波斯与唐朝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唐太宗在位时,波斯萨珊王朝的末代君主曾向唐朝求援,但因距离遥远而被婉拒。后来,波斯王子卑路斯在萨珊王朝灭亡前夕,不远万里来到唐朝的长安城,再次请求唐朝的援助。尽管他的请求最终未能得到应允,但在661年,唐高宗还是设立了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使其成为唐朝的臣属。随卑路斯而来的波斯皇族成员也在长安定居,这座城市因此还建造了波斯胡寺。

1955年,在西安发现了大唐左神策军散兵马使苏谅与马氏的合葬墓。通过出土文物和历史记录的考证,考古学家惊讶地发现,这位唐朝将军竟然还有另一重身份——波斯国王。墓志上的碑文同时用汉文和波斯巴列维文两种字体刻写。然而,在将巴列维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差异:汉字碑文中提到的是“苏谅之妻马氏”,而波斯文则记载为“苏谅之女马昔师”。

这一发现揭示了古代波斯帝国国教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被称为“祆教”,伊斯兰教徒称其为“拜火教”)的一个重要信仰——近亲结婚,尤其是血亲婚姻,以保证血统的纯正。然而,这种做法在中国古代是被严厉禁止的,被视为“十恶”之一,即“内乱”罪的先兆,会受到严厉的刑罚。因此,身处唐朝的苏谅显然不敢公开自己娶了女儿为妻的事实,而是对唐朝人隐瞒了真相。

但在波斯人内部,这一事实仍然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汉字碑文和波斯文碑文在记载苏谅家庭成员时出现了差异。然而,苏谅可能没有想到的是,千百年后他的这个秘密竟然会被揭示出来。

0 阅读:91
评论列表
  • 2024-01-09 19:23

    不是当时就没有一个了解的唐朝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