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松是没用的,松出沉来就对了,松沉松沉,一直向下。过了膝盖,膝不受伤,过了脚踝,就到脚底了。到了脚底,才叫松沉。
能沉落脚底就是练对了功夫的方向,其实这也是一种感觉。对这种感觉,各家的讲法也不尽相同。李亦畲言:气向下沉,劲起于脚根。李雅轩说,感觉踝骨以上,毫无力感。郑曼青日,周身轻灵,其根在脚。如果你打拳有点沉味了,一般就能看出别人的拳是否松沉,如果你打拳时能松到脚底了,一般也能看出别人是否松到脚底了。学会看也很重要,学会看,不被骗。傅钟文和王荣达的拳可以看出是向下沉的。当然他们是练了一辈子的太极拳名家,不沉才怪。但还就是有练了一辈子的太极拳名家,打拳时气浮于上,不见松沉。这样的名家看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跟松沉有关的是人的重心。我来讲一下练太极拳者的重心,总共有四种。第一,实际重心,人体的真实重心。第二,意念重心。比如李雅轩说打拳时要用腰脊带动,这腰脊就是意念重心。李雅轩也说过用丹田带动全身打拳。所以意念重心是可变的。郑曼青的拳看起来是用胯带着打的。所以意念重心可以是大胯。也有人用尾闾带着打拳。第三,感觉重心,打拳时你自己感觉到你的重心在那里,如果你沉到脚底了,你一定感觉得到。一般沉到膝盖以下者推手就不错了。从小腿肚,到脚脖子再沉到脚底,用不了多长时间。而快速松沉到脚底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尾闾中正。第四,功夫重心,功夫中心是前三种重心的结合。
真正技击时,内家拳是以功夫重心取人。功夫重心在对比自己弱的对手时比较好感觉。功夫重心一般在丹田.
太极拳推手讲究不丢不顶,沾粘连随。而不丢不顶沾连粘随的基础,就是要能松到脚底。如果能松到脚底,推手时遇力就走,这是真正的化劲。如不能沉到脚底,一般就会条件反射的生拨硬勾,或顶或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沾粘连随其实不是入门的功夫。
即便是能松到脚底了,在初期也发不出好的劲,但在喂劲时可以玩得不错。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太极拳师傅很热衷于喂劲表演。因为他的功夫只能玩,而不能用。
我的体验是太极拳推手最初是猛推,找到志同道合的对手,大家大干一场,出身臭汗。之后有了一点根劲后,不愿猛推了。但这时也推不好,因神意跟不上,只能算瞎推。当松沉的有些基础了,神意也能跟上了,才开始真正的学推。学推时不可求胜负,有胜负心就出硬手了。硬手就是不带根劲的力。求胜负是在擂台上,或是别人来砸你的场子。出门多输一点没关系。如果你认为你是练不出来的人,就不用在乎这些。如果想求真正的太极拳推手,用真正的太极松沉劲,就得向这方面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