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秋,当时白居易已经六十多岁、体衰多病,任河南尹、官务清闲,加上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特别寂寞冷淡。于是写下这首《秋雨夜眠》,以景写景,借以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秋雨夜眠
(唐代)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这首诗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
首联“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以“凉冷”二字点明时令,直言这是一个又凉又冷的秋夜,寒气阵阵,已是深秋,未见风雨,尚且如此凉冷,使人感到寒气逼人。以“安闲”二字点明人物,勾画出一个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老翁”形象。写出了一种平淡而闲适的心境,表现出一种恬淡而安好的境界。
颔联“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以“卧迟”二字写出老翁的特性,又以“灯灭后”三个字说明“卧迟”时间。形象地表现出老翁瞌睡少、睡得很晚的情态:宁可闲坐闭目养神,也不喜早上床;尽管把灯灭掉后,还是迟迟没有躺下休息。用一个“美”字表现出老翁闲淡的情怀,窗外秋雨淅沥,反倒是雨声成了秋夜的催眠曲,老翁那种心无所虚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颈联“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以老翁“怕冷”、“睡美”的生活细节入手,继续描写出老翁闲适而愉快的生活。仅仅才到三秋之夜,就已经要烤火了,而一夜过后,烘瓶里的燃料已化为灰烬,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但是老翁依然不想起床,不得已只能起来再加点火,然后又继续躺下,再睡个回笼觉。
尾联“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以一个“寒”字点明老翁“未起”的原因:风雨过后的窗外,虽然晴空万里,但还是觉得凉意侵袭,所以老翁就是赖在被窝里不起床。反观大自然,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从自然想到社会、移情到人,突出了老翁清静淡泊的心境。表现出老翁继续自己有趣而随意的生活,没有任何压力,睡到自然醒的任性。
全诗紧紧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征,即景而写,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极具浓厚的生活气息。
晚春夜雨》 床卧不眠人, 夜到几分深? 滴滴雨飘落, 树花渐退新。
晚春夜雨》 户户灯火暗, 家家雨中眠。 我却不敢睡, 能把春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