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支持彭德怀的十四位将军和一名大校

白驹过隙呐 2024-12-06 14:27:16

彭德怀是革命战争时期我军的高级军队领袖,长期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朱德元帅,毛主席曾诗词夸赞“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从性格层面思考,彭德怀是非常耿直、正义的,经常是有什么说什么;而1959年那次仗义执言却遭受了极大的委屈,在处境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有14位将军和1位大校选择支持彭德怀。

其一、大将黄克诚

黄克诚与彭德怀的革命情谊从很早就开始了。

由于平日戴着一副眼镜,总有人觉得他是一个标准的“文官”。

1930年彭德怀指挥攻打修水县城时,黄克诚更是率先登上城头挥起大刀砍杀敌人,后来彭德怀还开玩笑:“老黄,你下次作战的时候别抡大刀,人家一看你的眼镜就知道你是个军官,容易挨枪子。”

两人的情谊也是经过数次考验的,尤其是1959年那次。

也曾有人顾及黄克诚而提醒他,可他坚持相信彭德怀,为此也吃了些苦头;1978年黄克诚才被增补为中央委员,那时的他即便双目失明依然大刀阔斧去工作。

其二、大将谭政

在笔杆子方面,谭政是非常厉害的。

古田会议之后,他经受了国民党历次“围剿”考验后,在无数激战、苦战的情况下仍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报告和政治工作总结。

抗战时期,谭政在担任总政部主任后,总政部的工作通常由他来主持,无论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他都能想尽办法把一切给处理好,毛主席对他的工作也总是充满肯定。

作为“政治工作权威”,他也永远载入了党史军史。

1957年彭德怀还曾与陈赓、谭政一同听取南京军事学院的教学情况汇报,3人在交换意见后,彭德怀就写下了一篇教学工作的意见总结,那些话也是他的真心话。

令谭政也没想到的是,1960年他也遭遇了一些波折,直到1975年才重新恢复工作并担任中央军委顾问的职务。

其三、上将邓华

从1950年志愿军总部成立开始,邓华就是彭德怀的第一助手。

战场的局势是变幻莫测的,邓华是最了解彭德怀的,有的时候彭德怀一早起床,就和邓华一同外出散步,邓华很清楚彭德怀是赏罚分明、嫉恶如仇、爱兵如子,深感他品德高尚。

作为他的左膀右臂,邓华也是一刻都不敢松懈。

彭德怀对于邓华也是极为信任的,1954年9月彭德怀被任命为国防部长后,邓华也正式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回国后则继续镇守着祖国的北大门,两人也始终有着坚定的革命情谊。

1959年离开工作职务后,邓华也于1977年起担任了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其四、上将赵尔陆

赵尔陆是在南昌起义之后入党的一位猛将,早年间他就在为革命解决一个极为重要的难题:物资补给。

到了长征期间,部队翻越夹金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保暖物资缺口,赵尔陆就通过采购羊毛教战士们织毛衣毛裤的方式解决了很多人的御寒问题,在抗战爆发后还负责全面保障物资供应。

新中国成立后,当务之急就是构建现代国防工业体系,当毛主席提出组建第二机械工业部后,这项重要的任务就交给了赵尔陆去负责。

当时正值朝鲜战争期间,赵尔陆能否顺利完成任务决定着战场的胜败。

长期在生产领域工作,使得赵尔陆对科学思想、实际数据的反应非常敏捷,他在1959年7月的那场会议上也肯定了彭德怀的信。

后来赵尔陆依然被寄予厚望,出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协助罗瑞卿管理国防工作。

在革命战争史上以及后续的国防建设史上,赵尔陆都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贡献在后方,为国防事业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其五、上将洪学智

从商南起义开始,洪学智的身影始终活跃在革命战场,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三大战役结束后,洪学智更是指挥部队出色地完成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嘉奖。

这位为革命出生入死的猛将,也与彭德怀有过一段生死之交的故事。

1950年10月洪学智以志愿军副司令的身份协助彭德怀入朝作战,主要负责司令部的工作。

当防空洞修建好了以后,洪学智想方设法把彭德怀给“搬”了过去,当时彭德怀的倔脾气还上来了,弄得很不高兴;没想到过了一会敌人就来轰炸了,遗憾的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当时还没来得及从原本的办公室挪出,这件事使得洪学智始终耿耿于怀。

在朝鲜的日子里,洪学智在敌人具备制空权的情况下构建起了“钢铁运输线”,对于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彭德怀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59年之后,他也被调离部队到吉林省工作,直到1980年1月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出任了总后勤部部长。

其六、上将韩先楚

韩先楚与彭德怀在红军时期就非常熟悉了,而且两人都有个类似的性格特点:只认理。

1936年红军西征扩大根据地期间路过定边城关,韩先楚认为可以准备云梯将敌人消灭,而彭德怀要求绕道前进,他考虑到若是定边不能快速攻取则会影响到整个战场的局势。

如此情况下,韩先楚觉得不打太可惜了,干脆违背军令下令攻打。

后来在解放战场上,韩先楚的部队更是宛若“旋风”,就连国民党悍将杜聿明都曾说:“最难对付的队伍就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

彭德怀与韩先楚之间不仅是上下级的关系,更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

抗美援朝之战同样有这位“旋风将军”的身影,在第一次、第二次战役中他都对战局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一直到1953年才拖着伤残的胳膊回国。

特殊时期,当韩先楚知道彭德怀住在北京301医院后还经常前去探望,两人更是无话不谈,满满的英雄豪迈。

其七、上将甘泗淇

在艰难的长征之路上,甘泗淇与妻子李贞患难与共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当时为了给妻子治疗伤寒症,甘泗淇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卖掉了自己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获得的金笔用来给妻子治病,在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李贞才终于抵达陕北。

作为政治部主任,他还曾在解放战争期间获得彭德怀的大力支持推广了“诉苦”和“三查”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甘泗淇与妻子李贞同时奔赴朝鲜前线,他本人担任志愿军副政委,而李贞则被彭德怀点名担任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再度谱写了一段佳话。

这对夫妻,也是开国将星中唯一一对“双子将星”。

由于甘泗淇与彭德怀在一起工作时间非常长,后来也遭受了一些不公正待遇,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任劳任怨积极保持工作,直到1964年因心脏病英年早逝。

其八、上将张爱萍

张爱萍从1925年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在长征途中才编入红军,从那时候起他就感受到了毛主席的雄才大略,也清晰地认识到是毛主席挽救了红军和革命。

也正是在长征途中,他与彭德怀相识并彼此了解,对于彭德怀敢于拍板、勇于负责的精神,张爱萍更是极为佩服。

多年后的1954年,张爱萍负责解放大陈列岛战役,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突然收到“停止进攻”的指示;结合战机,张爱萍当即提议按照原计划下令进攻,彭德怀则当即拍板同意,这才有了三军渡海登陆作战的胜利。

1988年,张爱萍在回忆往事时还是表示:“我心里仍然敬重彭老总。”

其九、上将王震

王震与彭德怀的关系很熟络,攻打榆林时,王震还给彭德怀的秘书开玩笑:“你告诉彭老总,买只鸡,慰劳我们。”

当时条件还很苦,彭德怀自己连肉丁都很少遇到,没想到听到王震的玩笑话后,他还笑着说:“你们二纵队挖地道有功,就慰劳你一只鸡。”

面对多年后的那种情况,王震更是不愿落井下石,他一直都是个有原则的人。

其十、中将吴信泉

抗美援朝战场上,吴信泉同样靠着一身虎胆名震天下。

第一次战役期间,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派遣美骑一师北上接替布防云山,此地是“联合国军”战线中点;志愿军只要成功夺取云山,就能把北犯之敌一分为二。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彭德怀思来想去还是选择了他的老部下:时任39军军长吴信泉。

吴信泉率领部队趁着雪夜冲锋,那是双方第一次硬碰硬的交手,美国军队也是从吴信泉部的冲锋中感受到中国军队的加入,美骑一师也遭遇了自创立以来的最大失败。

无论后来发生了什么,他对于彭德怀这位老上司一直是极为了解且高度信任的。

1960年到1982年,他也一直肩负着炮兵副司令员的重任。

其十一、中将万毅

万毅的革命历程比较特殊,他曾在东北军担任团长,因“西安事变”被监禁,直到抗战爆发后才全面投入战场,并于1938年加入中共。

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总是极为亮眼的,那年在连云港前线抵抗日寇登陆的过程中他立下奇功;而在保卫孙家山的战斗中,他用了一个昼夜就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新中国成立后,装备部成立后万毅就担任了部长,在他的领导下全军各级装备工作机构相继成立并不断完善,逐渐达到正规化要求。

此后的数年,他更是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宋任穷也评价他为“国防科技现代化功臣”。

不过在1960年,万毅离开部队前往陕西工作,直到1979年才恢复名誉。

后来他还写下了一些回忆录,填补了那些过往历史的空白,包括与彭德怀有关的诸多历史细节。

其十二、中将罗舜初

1959年之前,为了“海军是否该设置航空兵”这个问题,罗舜初还曾与彭德怀有过争执,当时彭德怀还大骂罗舜初“顽固”。

不久后,他就当众发言表示:“我和彭德怀同志接触较多,他艰苦朴素、勤勤恳恳,除了工作外我没有和他有过私人交往,也没有去他家拜过年。”

1973年的冬天,罗舜初已经担任了国防工办副主任,由于生病住进了301医院,还透着窗户向那位老首长敬了个礼。

其十三、少将钟伟、王政柱

这两人都绝非等闲之辈,尤其是钟伟,他就是跟随彭德怀从平江起义中走出来的,对老首长有着格外浓厚的感情。

1942年5月八路军总部机关被日寇包围的情况下,左权曾命令时任作战科科长王政柱与彭德怀一同突围,足以代表他对王政柱的充分信任。

他们二人后来都晋升为少将军衔,也都对得起那位老首长。

其十四、大校浦通修

浦通修作为浦安修的弟弟,在1959年也遇到了不公正对待。

后来他在军委总政治部八一杂志社担任副总编,在1977年还担任了教育部副部长。

参考资料

1.哪位上将庐山会议说“彭总敢讲真话”不得不作检讨 人民网

2.被毛泽东称赞为“内行”的赵尔陆 中国军网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