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城市竞争已经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变成城市群(都市圈)之间的竞争。
目前,获得国家认可的最高定位是全国经济发展四极,分别是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应全国东南西北四大方位,可惜唯独缺了中部地区的支撑。
全国发展四极格局,武汉在中部形单影只
从地理和经济角度来看,无论是经济领域的中部六省,还是区划角度的华中三省,武汉都是整个中部崛起绝对的领头羊。
可是,武汉为何不能像成都和重庆那样被定位成全国发展的中部一极呢?
山城重庆
武汉为何不能像成渝那样成为一极呢?第一,武汉的经济体量不如成渝
以2023年最新数据为例,重庆GDP为3万亿,成都GDP为2.2万亿,二者合计5.2万亿,成渝都市圈则突破了8万亿大关。而武汉却刚刚迈过2万亿大关,大武汉都市圈也才刚刚突破3.7万亿,远不及成渝。
成渝经济圈与全国三大经济区对比
论经济质量,武汉不弱于成渝,可是体量的缺憾意味着武汉“块头”还差点意思,无法作为全国经济一极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
2023成渝经济圈经济指标
更关键的是,武汉想通过自己单打独斗成为一极,或者以武汉周边的武鄂黄黄都市圈和成渝竞争也是难以匹敌。
武汉都市圈内,除武汉外的几个卫星城,并没有实现健康良性发展,几乎被武汉吸成了空心化。
成都
第二,武汉对周边省份的辐射力不如成渝
成渝这两个超大城市对整个西南甚至西北的辐射力,肉眼可见。
西南地区的很多大区机构和企业总部机构在成渝扎堆,形成了强大的中心辐射效应。
成渝经济圈范围
这可以从成渝机场客流量、高铁客流量中看出来,包括西北和西南地区很多人选择到成渝定居和就业。
成渝这些年已经牢牢稳住了人口流动基本盘,四川盆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在川中这两个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了。
武汉都市圈范围
而武汉对中部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有几何?航空客流方面,武汉连长沙都不如;高铁通达性方面,武汉也面临郑州的强有力压制;论战略性新兴产业,武汉风头不如合肥。
长株潭都市圈范围
武汉可以凭借的是以前中部中心城市的老本,才得以汇聚中部最多的大区机构和高等院校。
然而,武汉的人口吸引力并不能像成渝一样扩展到周边省份,武汉连稳住本省人口外流都显得吃力。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一个是武汉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第二就是处于中部地区,要面对全国四极的巨大虹吸,而武汉自身又没有抵消四极虹吸力的能力。
武汉周边地理格局
因此,中部地区成了一盘散沙,各走各的道:湖南去珠三角,江西去江浙沪和珠三角,安徽去长三角,河南全国各地跑。总之,湖北周边省份的人外出首选极少有选择武汉的。
第三,武汉与周边经济强市很难达到成渝那种协调互补关系
成渝历史上本为一体,而武汉周边高铁一小时以内的城市,没有一个GDP超过一万亿的。
省内的副中心城市襄阳和宜昌实力不足,以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内地很难有沿海那样的经济大体量普通地级市出现。
湖北三大城市群格局
离武汉最近的长沙和郑州,都有各自的小九九,都忙着打造自己的都市圈,不会甘心给武汉当配角打辅助。
所以,武汉面临很尴尬的一个境地:那就是想当带头大哥,在中部组个团,争取国家更高定位,但是省内兄弟没成气候,省外的伙伴又叫不动,貌合心不合。
大江大湖大武汉
虽然,这几年武汉也把长江中游这几个省会城市召集到一起,共商大计。但基本都是走走过场,通过了一些似有若无的合作框架,还远没到成渝那个合作层级。
话又说回来了,武汉这种窘境不能怪武汉,更怪不到其他省市头上。客观现实无法让武汉在中部组一个成渝那样的局。真有好处,人家会不往武汉凑吗?
星城长沙
很简单的一点,武汉如果能与周边联动,共同发展,周边省份会主动对接的,就跟民国时期的大武汉一样,周边省份都往武汉汇聚。
总结在城市群竞争的时代,目前全国GDP前十城市中,只有武汉一个略显孤单,单打独斗。
全国经济发展格局
为应对未来的城市竞争与合作,武汉作为中部大哥,即使再难也得在推动区域合作上往前迈进。
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拿出诚意,带动中部共同成长。摈弃零和博弈,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思维,共同发展才是王道。
这不仅关系到武汉自身的发展上限和影响力,更关系到整个中部崛起能否实现,是中部各方面的共同课题!
武汉江景
(全文完结,欢迎点赞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