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诡佳作,反转惊叹挖掘印度黑暗面,它比《误杀瞒天记》还要精彩

波波谈影剧 2024-09-24 14:16:48

到目前为止,我所看过的几部优秀印度电影,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这些电影都十分擅长操弄观众的情绪。

它可以前一秒还让你笑到肚子痛,下一秒又让你伤心地泪流满面;前一段剧情你还恨某个人物恨得牙痒痒的,下一段剧情突然又让你对这个人肃然起敬、深感同情。

这可说是商业娱乐电影的极致!很难想像整个印度的电影市场要经过多激烈的竞争、汰换,创作者们要有多庞大的练习、多严苛的磨练,才有办法磨出这么几部爽度破表、风格独步世界的佳作。

热血运动故事如《摔跤吧!爸爸》、史诗动作大片如《RRR》,乃至于《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样的议题剧情片,都能很精准地打中观众灵魂深处的高潮按钮,点燃观众的情绪。

于是无论本来对该事件或情感有没有共鸣,你最终都会被它讲得热血彭湃、久久不能自已。

而今年的印度新作《因果报应》,更是我认为自己看过的印度电影中,说故事功力又格外吓人的作品。

其剧情反转之出乎意料,挖掘印度社会黑暗面之犀利尖锐,最后报复坏人之大快人心,其娱乐性与震撼感,哪怕是我这个看惯了重口味与超展开剧情的影迷,都目瞪口呆的程度。

会观看这部电影是朋友推荐的;不可否认,印度电影给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唱歌或跳舞,尤其是这部电影的片名《因果报应》,很容易被人忽略,但是这部电影,剧情反转再反转,真心值得推荐。

为避免剧透,直接写出我的观影心得:

1、影射印度的司法系统,还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

2、诸善奉行、诸恶莫做。

3、对人最大的伤害,不是在肉体上造成痛苦,而是要从精神上摧毁。

除了上述3点,还想补充;一部电影,并不需要帅哥、美女来当主角,重点在于说一个好故事!

只要剧本够好,影视作品完成后播出就会让人印象深刻;《因果报应》这部片就是最好范例。

很难想象一部片可以在超级感伤、超级好笑、超级血腥、超级老梗之间,以夸张狗血的力道连续过弯。内容也是包山包海包很大,父女相依为命的亲情关怀,社会与警察的腐败丑陋,阴错阳差的命运,自作孽不可活的警世意味。想鄙人我是看预告以为好笑就点开来看,殊不知一下子就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看到完全不同以往的电影风味。

或许没办法称得上是艺术大作,不过看爽看剧情,看看印度电影在类型、拍摄、叙事的新尝试,真的是甩国内很多导演一条街。

本片的开头只给了观众一个很简单的前提:

中年爸爸玛哈拉贾与女儿乔蒂,十分珍视一个家中的破旧垃圾桶,将之视为宝物般的存在。

某日玛哈拉贾找上了比黑道还霸道的高阶督察,说家中那个宝贝垃圾桶被偷了,希望警方能在女儿户外教学回来前把垃圾桶找回来。

于是古板固执的爸爸,以及心不甘情不愿收贿办事的督察及其下属们,便兵分多路开始找起神秘的歹徒与垃圾桶。

剧情看似是在一个荒谬的黑色喜剧氛围中展开。

你会觉得爸爸为了一个垃圾桶,就把警察局闹得天翻地覆,花了大量时间、金钱劳师动众地查案,实在老实纯朴得有点好笑;

而对面这些警察,虽总是盛气凌人地作威作福,但也傻得很可爱,懒得查案就骑车到处找同款商品以搪塞男主角,好不容易复制出了一个山寨垃圾桶,还要到处打电话去拜托其他犯罪来当代罪羔羊。

过程中有不少“只能发生在无法无天的社会里”的怪事,都让人看得啧啧称奇,同时被这群脑袋不太灵光的天兵给逗乐。

但是在观众享受着剧情表面的幽默时,却也不知不觉被它电影所描绘的,那个世界的“黑色”所感染:

警察可以随他们心情就斥责民众、殴打嫌犯,遇到不愿配合的刁民(如来为垃圾桶报案的男主角)可以开枪示威,看到住豪宅的富翁,还会联合小偷一起进行敲诈。

相对的,男主角只是要为自己的家人讨回公道,却处处受刁难,哪怕是纠缠警察、求饶、贿赂等手段都用上了,还是被掌握权力的人当成垃圾一样对待,有事时被呼来唤去,没事时被警察们暴力相向。

与此同时,由于警察如此地腐败无能,所以真正穷凶恶极的坏蛋迟迟没落网。

电影中段我们看到凶匪塞尔旺,能面无表情地在受害人家中边煮饭边搜刮,理所当然地奸淫掳掠后毁尸灭迹,回到家一转头还能当个笑容可掬的好丈夫、好爸爸。

我们会愈看愈觉得,本片应该不会像看前20分钟时所预期的那样轻松荒唐,并开始对(男主角以外的)坏人角色,以及这个世界的危险与人性扭曲,感到不寒而栗。

此时,在差不多剧情的一半处,电影仿佛知道观众的情绪已经压抑得够多了,所以就给了观众一次小小的情绪抒发。

在执法公权力失能的状态下,男主角靠着自己拼凑线索,终于找到了第一位歹徒,并选择自行司法制裁,上演了一场极其野蛮的搏斗戏码。

于是观众前一个小时别扭的情绪,也才瞬间发泄出来。

到此时,《因果报应》才真正意义上地开始好看起来。

因为前面透过黑色笑料的调剂,电影不经意间地压抑观众情绪,我们会像是印度民众一般,感觉这一切很不合理,但又觉得好像也还算过得开心,所以不怎么对所见所感的不公不义发作;直到真的遇到伤害过自己的坏蛋,才意识到自己居然这么的愤怒!

我们会跟剧中的男主角一样,在此时,将对正义不彰的无力感,不断被欺负而隐隐累积的怒气,瞬间涌上心头,并恨不得亲手将这些逍遥法外的嚣张恶人大卸八块!

不过看到这边,我们又会感受到另一个悬疑点:对方只不过是闯空门偷了一个垃圾桶,为何要激发观众那么强烈的愤恨情绪呢?

原来这部片的野心,不单是要透过警察贪赃枉法的剧情去,切入印度的治安败坏、社会不公;

接着往下看,我们才会知道,制作团队瞄准的,是一个更急迫、也与所有观众更切身的社会问题:印度臭名昭彰的超高性犯罪率。

若说前半段是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将严肃黑暗的写实社会背景渲染出来;那么后半段则宛如云霄飞车一般,在峰回路转的剧情中开始狂飙,让本来已被挑动的观众,情绪更加暴冲。

电影会在观众都以为预测了接下来发展时,不断地给观众反转,让人完全猝不及防:

男主角真正在找的,其实并非家里的宝贝垃圾桶,女儿也并没有去户外教学?

其实当天歹徒闯空门时,被袭击的并非男主角?

其实凶匪塞尔旺为了给女儿买礼物,而高调犯案、肆无忌惮入室抢劫,与男主角垃圾桶被偷是不同时间线的事?

透过这些揭露,剧情的先后顺序被彻底打散重排,观众也得跟着重新梳理这些人物的关系,以及整个事件的因果关系,并接着发现,难怪男主角需要这么愤怒、这么执着地去找出闯空门的歹徒──因为他们家所遭遇的,是比警察勒索收贿、男主角被公务员欺负等,都还要可怕的事情!

这又是另外一个精准控制观众情绪的操作。

观众几乎是在电影的后三分之一,才惊觉真相的黑暗、残暴;而因冲击来得如此突然,我们的情绪是在短时间内“爆发开来的。

在观众激动的情况下,剧情马上进入主角与第二个歹徒当面对质的桥段,让男主角跟(本来还又傻又机歪的)警方联合起来,对坏人施以极刑的场面。

藉由叙事技巧,让观众感受到的惊吓与情绪宣泄如此紧凑,我们宛如已经洗了一轮桑拿,被电影的重口味、高爽感刺激得通体舒畅,大呼过瘾。

更厉害的还在后头。

就在电影进入结尾时,我们观众原本预期,故事大概也会是在这样一场暴力爽快的打斗中结束,以坏蛋被好人凌迟作为最后高潮吧?

结果并没有。电影在最后的10分钟,又来了一次反转,人物之间的关系再次重整!

最后这个反转所带来的冲击,已不只是纯粹剧情营造的张力对观众情绪的挑动了;因为我们已不只想看到“好人胜利”的普通结局了。

看到这边,观众都有点想知道:

到底怎样才能给不知悔改的性犯罪者,带来最痛苦、最“恰如其分”的制裁?

而《因果报应》用最后这个剧情反转,给了一个相当出乎意料,每个人看了一定都会大惊失色,却同时又觉得十分合理、完全是罪有应得的解法。

这肯定不是什么破天荒的结论,只是电影铺陈这些线索,以及最后反转的方式,太过惊人,导致我们都不禁会为这种“极端报应的降临”感到痛快淋漓,甚至情绪沸腾到,看完电影后还久久不能平复!

前期一个看似搞笑的剧情,一部看来黑色喜剧的复仇电影,几条时间线互相穿插,到最后大半小时来个真章,挑战道德底线,最后十分钟疯狂地恍然大悟,不得不赞赏编剧写的真好,那个垃圾桶的确是全场MVP,救人一命,更是救了将来成为仇人的女儿一命,结果对方一心报仇,却变成了报应,世事永远并非你自以为的掌控之中。

能够冲出印度引起华语世界的印度电影,果真非同小可。

《因果报应》结局反转的神来一笔,及观赏时的震惊,不免让我想起了朴赞郁的《老男孩》、丹尼斯·维伦纽瓦的《焦土之城》,也都是在人物关系上颠覆观众的预期,并挑战观众的道德价值。

但差别在于,观众看完《老男孩》跟《焦土之城》的震惊,会是一种绝望的心寒(毕竟是毁三观的人伦悲剧嘛);但本片给人的,却是一种正向的热血激昂。

无论在严肃的社会议题作品、性犯罪题材,还是近年的复仇电影中,《因果报应》极高娱乐性,都是我身为影迷,梦寐以求但求而不得。

我想,假设要列举一份世界影史最出色的复仇电影清单,那《因果报应》,完全有资格上榜,跟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或阿莫多瓦的《吾栖之肤》等经典强片相提并论的!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