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20日,在48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上(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被誉为“计算机程序设计领域的奥林匹克”),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22级本科生郭昱哲、数统学院23级本科生斯修远和詹天佑学院21级本科生夏鹤鸣组成参赛队“羊羊羊”(miemiemie),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斩获ICPC全球总决赛银奖奖牌,名列全球第7,内地高校第三,仅次于北大、清华!
这是北京交通大学在此项全球顶级赛事中首次摘得银奖奖牌。据统计,内地高校自1996年参与ICPC赛事活动以来,仅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10所内地高校在ICPC全球总决赛中获得过奖牌。
近年来,北交学子的身影愈加频繁出现在顶级国际赛事的现场,为思想智慧的碰撞与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提出北交方案,贡献北交智慧,让世界看见中国力量,向全球传播中华声浪。
作为一所211名校,北京交通大学以交通运输工程位居世界第一的姿态,始终坚守着让中国“交”傲的梦想。
以交通之名,连万里通途
在北京交通大学思源楼北面,百年国槐下,一块镌刻着“知行”校训的石碑静静矗立。短短两字,便勾勒出一部北京交通大学“知国家所需,行远自迩”的历史。
图源:北京交通大学官微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在“收回路权”“实业救国”的使命召唤下,曾鲲化先生一纸上书,促成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北京交通大学前身)创立,从此诞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启了中国铁路管理与电信教育肇始的科学之光。
从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到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大在中国铁路发展历史中创造了无数第一。
这里汇聚了中国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的创始人、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的撰写者、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车的设计者、铁道信号事业的奠基人等行业巨擘。
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根可用于航天导航技术的“保偏单模光纤”、第一台IPv6路由器、第一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列控系统和世界首套城轨交通兆瓦级混合储能装置等重大创新成果。
图源:北京交通大学官微
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高原铁路、重载铁路到高速铁路,许多我国重大铁路工程建设和铁路急需攻克的重大课题,都凝聚着北京交大人的智慧和血汗。
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北京交大共承担科研课题近40项,涉及青藏铁路众多重要建设项目,如信息化、高原冻土施工及生态保护、青藏线无线移动通信及测控技术等,助力这条神奇天路的开通运营。
在大秦铁路建设过程中,北京交大成功解决了国外引进的信号控制系统“水土不服”的问题,较早地推出了国内信号系统在重载大牵引电流环境下运用的案例,填补了国内“与区间同制式站内轨道电路”的空白。
在京张高铁建设中,北京交大攻克八达岭长城站超大跨隧道建造关键技术,构建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形成了我国海底隧道暗挖法建造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处于当今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水平。
引领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亮出“中国高铁”崭新名片,在中国轨道交通每一项重要工作中,北京交大人从未缺席。
时代的列车呼啸前行,承载着北京交大交通强国、教育兴国的担当,留下从“双一流”奔向“世界一流”的闪光轨迹。
大道如虹,四通八达
轨道交通的进步是中国发展的缩影,也是北京交通大学不断前进的注释。如今,北京交通大学已成为国家“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综合实力走在理工类强校的前列。
智慧交通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北京交大的交通运输工程、通信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电力电子工程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00,值得一提的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2017~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5次荣登世界第一。
▲ 图片上下滑动 ▲
可查看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2017~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情况
一条人才强校之路,让北京交大行得更稳更远。
近年来,北京交大先后培养、引进了大量优秀人才,62人入选卓越百人支持计划,120人入选青年英才培育计划,新增入选了各类国家级计划及荣誉,新增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40人次,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高层次人才数量持续增长,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已然成型。
图源:北京交通大学官微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北京交大走出了一条“本研贯通、学科融通、产学相通、国际互通”的人才培养之路。
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交大就曾提出“全国的铁路网是我们实践的课堂”,广大师生遍及全国铁路现场,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时至今日,这种实践教学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在京沪高铁开通前夕,作为唯一受邀高校,北京交大600多名师生把课堂搬进时速300公里的京沪高铁车厢,来自5个学院并直接参与京沪高铁科研项目的教师为大学生做现场授课。
此外,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詹天佑学院探索“3+5”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引领智慧交通发展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
又见红果满枝头
一流实力、一流师资、一流学子,一张四通八达的北京交大画卷,正在展开。
如今,北京交通大学已形成一校多区的发展格局——坐落于首都二环的海淀校区,拥有学院路高校“朋友圈”,连接着北京交大的前世今生;山东的威海校区,打造了开拓国际视野、领略多元文化的成长舞台;雄安校区正从蓝图走向现实,在这篇崭新的热土上,将谱写发展新篇章。
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规划方案
图源:北京交通大学官微
每年盛夏,BJTU号列车就会满载红果,从“红果园”开往祖国各地。
近五年,毕业生到国家铁路集团就业达1511人;到国家铁路集团、城市轨道交通、中国铁建等轨道交通行业就业达3812人;到中国500强企业就业达9066人,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达7634人,合计占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60%。
建校以来,北京交大向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他们在铁路一线、科研一线、教学一线......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中尽显风采。
百廿交大,大道如砥,北京交通大学秉承“知行”校训,肩负新的使命,正向着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一路向前,跑得更快、行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