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举啊!俄罗斯老大亲临前线,7.5万俄军大胜,拿下亚速夫港口

诗意初夏 2024-09-11 09:48:05

御驾亲征,不管古代还是现代,那都是大事。

它所代表的意义极大和作用极大,至少在士气提振、各种物资调配、兵种协调、快速决策等方面。但在实际战争中,御驾亲征对战争结果,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正向作用还是负向作用?御驾亲征,就一定能赢吗?俄罗斯对同一个地方,进行了三次御驾亲征,结果如何?

01

1695年,俄罗斯决定集中兵力攻取亚速夫港口要塞,这样能直接威胁南部边境宿敌克里米亚汗国,间接威胁奥斯曼帝国。亚速夫港口要塞亚速海东南侧的港口要塞,属于奥斯曼帝国。沙皇彼得一世第一次亲自率军远征亚速夫。这一年他23岁,年轻气盛,自负雄才大略,俄罗斯要在他手上完成历史大转折,步入高峰。俄军兵分两路,一路俄军大概30000人,主攻亚速海沿岸的亚速夫港口要塞,另一路俄军大概12000人,进军第聂伯河下游,目的是牵制和阻击克里米亚汗国鞑靼军队对亚速夫的援助。沙皇化名并装作一名炮手参战,虽然如此,重大军事决策和行动还是得沙皇来决策。不过俄军没有海军舰队,无法从海上封堵亚速夫要塞,无法切断奥斯曼帝国的援军。当时俄军还没有经过西式改革,比较落后,问题多多。俄军从夏天打到秋天,最后俄军还是惨败,损失惨重,只能撤军。沙皇因为第一次“鲁莽”战争,还失败,还被俄罗斯不少人所指责。

02

1696年,俄罗斯决定再次攻打亚速夫港口要塞。自从1695年秋天第一次远征失败后,沙皇彼得一世在这年冬季再次进行战备,要在次年春天再次进攻。俄军汲取了上次教训,建设了造船厂,建立一支海上舰队。当然那个时候俄罗斯其实都没真正的好的出海口,因此主要还是在大河流岸边制造木制战船。战船大概规模1600多艘,形式各样,大小不一。但不管如何,总归是有了海上舰队,至少能在海上跟奥斯曼帝国海军舰队作战一二。沙皇聘请外国军官做教官和军事顾问,扩充和整编陆军。1696年5月,沙皇第二次亲率大军远征亚速夫港口要塞。这一次,俄军兵力高达75000人,兵分三路进攻。这一次,俄军比较顺利,成功合围了亚速夫要塞。尤其是俄军新建立的海上舰队,成功切断和阻击奥斯曼帝国对要塞的在海上运输线和援助。在俄军的猛攻之下,7月份,要塞守军宣布投降,并随即撤出了要塞。由此,俄军夺取了这个亚速夫港口要塞,得以获得进入亚速海的港口,建立真正的大规模海上舰队。当然亚速海其实一个相对封闭的内海,通过一条海峡出入黑海。俄军夺取亚速夫之前,亚速海以及黑海全都是奥斯曼帝国的内湖。对于俄罗斯而言,占领亚速夫港口,就是大胜,有总比没有强。谁也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

03

此后,俄罗斯在南部边境主动发起的大战基本消停,因为沙皇彼得一世忙于在北方的波罗的海跟霸主、强国瑞典进行大战,也就是著名的北方战争。沙皇彼得一世要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1710年,俄罗斯取得了关键战役大胜,战局对于俄罗斯越来越有利,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重伤逃往了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在法国和瑞典的怂恿下对俄罗斯宣战。当时顺风顺水,接连大胜的沙皇彼得一世,大概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估自己,过于自信,低估敌人,在1711年竟然亲率大军从北方战场再次远征南方奥斯曼帝国。当时这支俄军规模并不大。双方普鲁特河一带地区大会战,结果沙皇以及俄军被重重包围。奥斯曼帝国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大炮等先进武器也超过俄军……俄军实在没料到奥斯曼帝国这一仗,竟派出了如此巨大的兵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会战之后,俄军基本弹尽粮绝……总之,俄军基本完全处于劣势。最后沙皇只能求和,最后奥斯曼帝国不知何故,网开一面,双方签署了和约。俄罗斯退还了亚速夫等之前所占领的领土,拆除要塞,允许瑞典国王过境回国等等。而沙皇和俄军随即快速撤离。奥斯曼帝国当时为何要放沙皇和俄军一条生路,大概一直是一个谜。

4 阅读:2248